李紅萍
摘 要: 本文總結了高三生物復習中可通過回歸教材中的黑體字、結論性語句、圖片、相關信息、小字等回歸教材。
關鍵詞: 高三生物復習 回歸教材 高考理綜生物試題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發現不少試題往往以教材基礎知識為切入點,突出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考查。很多題直接考查了課本內容,答案幾乎都是課本上的原話或教材圖片中的內容,而有一部分題雖然不和課本上原話一模一樣,但也是在課本所呈現的知識基礎上,略作修飾和處理,變化一種說法和角度。因此,提高生物復習有效性理應回歸教材,重點研究回歸教材復習的有效策略。
一、回歸教材的黑體字和結論性語句
通讀教材,熟記課本中的黑體字和結論性語句,因為這些黑體字和結論性語句往往是答題的落腳點。例如近幾年新課標理綜全國卷中考查過以下黑體字內容: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
二、回歸教材中圖片
教材中有大量生動形象的圖解圖表,有結構圖、概念圖、流程圖、坐標圖、數據表格等,這些圖片是對課本文字敘述的解釋和補充,高三復習中要給予足夠重視。
例題1.(2013新課標卷)關于DNA和RNA的敘述,正確的是( )
A.DNA有氫鍵,RNA沒有氫鍵
B.一種病毒同時含有DNA和RNA
C.原核細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葉綠體、線粒體和核糖體都含有
該題選項A中RNA有氫鍵是在教材必修二P66中關于tRNA結構示意圖中體現,而正文內容從沒有提及。
例題2.(2013新課標卷)關于葉綠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含有鎂元素
B.被葉綠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葉綠素a和葉綠素b在紅光區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現綠色使由于葉綠素能有效地吸收綠光
該題選項A中葉綠素中有鎂,選項C中兩種葉綠素在紅光區的吸收峰值不同分別是教材必修一P35、必修一P99中相關圖片信息的體現。
三、回歸教材中的名詞概念
所謂概念,是思維的基本特征,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
例題1.(2012新課標2)下列關于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癌細胞在條件適宜時可無限增殖
B.癌變前后,細胞的形態和結構有明顯差別
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組誘發癌變
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細胞發生異常增殖
該題選項D中就考查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高三復習中,我們應該分析概念,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展開對比,區分易混淆的概念;利用概念圖,構建知識網絡。
四、回歸教材中的小字
教材中有一些內容是以更小號的字體出現在正文的下邊,這種尷尬的出現形式很可能在課堂教學中被忽略,而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識點特別重要,而且在如今的高考題中也以不同形式屢屢體現出來。
例題1.(2013北京卷)下列真核細胞結構與成分,對應有誤的是( )
A.細胞膜:脂質、蛋白質、糖類 B.染色體:核糖核酸、蛋白質
C.核糖體:蛋白質、核糖核酸 D.細胞骨架:蛋白質
該題選項D中的細胞骨架就是教材必修一P47小字部分中介紹的知識。
例題2.(2015新課標卷)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該酶能結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條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搖?搖 )
A.大腸桿菌擬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質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細胞的每條染色體兩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體細胞的端粒DNA隨細胞分裂次數增加而變長
該題利用題干給出的信息只能排除B選項,而選項A、B、D都要利用教材必修一P122小字部分中介紹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
五、回歸教材中“相關信息”的內容
教材中的“相關信息”這塊內容是以方框的形式出現在正文的旁邊,這種尷尬的出現形式很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忽略,而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識點特別重要,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也有所考查。
例題1.(2014新課標1)正常生長的綠藻,陽光培養一段時間后,用黑布迅速將培養瓶罩上,此后綠藻細胞的葉綠體內不可能發生的現象是( )
A.O2的產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該題選項D中NADPH/NDP+的這種寫法就是教材必修一P103中相關信息的描述,與呼吸作用過程的[H]加以區別。
除上述提到的以外,高三生物復習還應該回歸教材中課后典型習題、章節的前言和小結、旁欄思考題、實驗討論題,課本中的小資料、課外讀等。在高三復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回歸課本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回歸教材。同時,在回歸教材方面,教師應該給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導,回歸哪些內容,如何回歸,等等。總之,在教輔資料滿天飛,教學方式也多種多樣的時代,教師不能一味地利用一些怪題偏題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拔高訓練,依舊且始終要立足于教材,回歸課本,回歸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掉課本的本源知識。教師解讀教材有多深,就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走多遠。只有真正讀懂教材、讀透教材,學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