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琴
“班班通”網絡多媒體應用于教學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從教學觀念來說,它以龐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信息切換滿足了現代教育的需要,也體現了學生在素質培養過程中多層次、多要求的特點。它突破了師生之間僅憑語言、概念傳遞的教授之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手段之不足,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下更加直觀、快捷、明了、高效地感受知識、理解知識、豐富知識。
一、“班班通”使農村語文教學有了新的希望
部分教師對當今教育現代信息技術不解,造成農村教師整體業務素質偏低,知識結構老化,不可避免地影響教學,甚至制約學生的終生發展。部分語文教師在拼音教學中不能準確分清平舌、翹舌、前鼻音、后鼻音等,學生學會一種介于普通話與方言的“彩色普通話”,長大后很難從根本上糾正,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各個學校教師教學漢字時,方式單一、枯燥乏味,大多忽略書寫教學,最終造成學生記不住生字、筆畫亂寫、錯別字很多。課文朗讀形式談不上“有感情地朗讀”,只是讓學生背誦課文,應付考試,使學生不能通過朗讀感悟文章的美妙。從學生的整體素質來看,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朗讀是無可比擬的。“班班通”里的“優質課”、課件、多媒體應用技術等資源,使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語文教學中,從拼音到閱讀,從賞析到寫作都有了規范的素材。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彌補了語文教師專業素養不高的不足,學生聽到的、記住的、接受的是非常嚴謹規范的標準普通話。對于規范語言文字的使用可以說是從源頭上予以“醫治”,對于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有百利而無一害。
二、利用“班班通”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求知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興趣是推動學生探求新知、獲得成功的一種推動力。一種好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使每個學生得到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真正的持續的動力來自內在的、自發的學習動機,而不是外在的教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壓力。在語文教學中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巧妙創設情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燕子媽媽笑了》這一課時,我一開始出示要學習的課文內容時,學生在情緒上并沒有多大的反應,緊接著我打開“班班通”運用課件展示了一些有關各種各樣燕子的圖片,學生們的興致馬上高漲,并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三、巧用“班班通”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前沒有班班通的時候,教師們苦口婆心地講,收效甚微。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大訓練量,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寫了又擦,擦了又寫,累得筋疲力盡,卻沒有獲,許多時間就消逝了。自從有了“班班通”,教師只需提前將這一切做成課件,抄題目、訂正答案,所有問題迎刃而解,方便而快捷,既加大了課堂容量,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如我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常常把課堂上老師要板書的二類生字、拼音、詞語、句子、重點段落制成了幻燈片,語文課上適時地展示給學生,極大地縮短了老師用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的時間,節約的時間,就可以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練習,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這些都是常規的教學手段所無法企及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年級上冊教學生認識自然段的時候,光靠一張嘴給一年級的小朋友講自然段,非常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如果要老師把一整篇課文都抄到黑板上,那么要用多長時間,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習效率很低。如果我在課前把一篇課文制成幻燈片,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自然段的序號用“飛入”的動畫效果和“風鈴”的聲音效果呈現,通過語言、圖像、聲音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既形象又直觀,更重要的是節省了大量時間,可以留給學生更多的練習與鞏固的時間。為了讓學生舉一反三,我們還可以多出示幾篇文章,讓學生練習標自然段,這樣就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四、運用“班班通”,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
低年級學生經常出現一種現象,心理學稱為“短暫記憶”,就是小學生在寫生字時常常寫到一半時就出去玩了,回來時忘記了這個字怎么寫了。低年級識字時,如何讓學生深刻記住一個字,并且不容易不忘記,是很難解決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更好地讓學生識字呢?多媒體教學顯得很重要。如:播放一個按寫字筆順依次出現的動畫,小學生是很樂意看動畫的,這樣學生看著動畫就會在無意中學習了字的筆順,并且可以反復播放;播放一個寫在田字格中的字的課件,就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寫字;播放字的組成課件,就可以讓學生很好地了解字形的組成,從而加強學生對字形的識字。有了“班班通”,多媒體課堂,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絡共享資源找到水演變而來的課件,讓學生更形象生動地理解。
五、“班班通”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語文教學中,既發展學生運用語言能力,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于語言訓練之中。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思維不完整現象。使用多媒體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能引導學生打開思維閘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巧妙借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視頻,不但可以為學生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熱情,還可以縮短小學生的認知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把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展現在電子白板的大屏幕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讓想象的情景變成活生生的圖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豐富學生的思維,使作文課變得生動活潑。
六、“班班通”促進了學生與文本的交流
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它不同于數理化,它是一門內涵極豐富、主體感極強的學科,語文課堂教學也應當是一門立體式藝術,它更多的是對學生精神、思想上的熏陶和感染,創設新穎、和諧、活潑的教學情境。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教室四十分鐘的時空限制,上下數千年,溝通過去、現在與未來,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引發大量的聯想和想象,創設了嶄新的語文教學審美時空,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多媒體已成為語文課堂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它用精美的界面、優雅的音樂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從而使學生獲得情感的愉悅和美感的陶冶。
總之,恰當運用多媒體、錄像、投影、錄音、音樂等“班班通”教育資源,以直觀形象、動態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使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的教學方法把視聽合為一體,使學生既能聽到聲音又能看到圖像,再加上討論交流,教學效果大大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及時反饋,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