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巍
當前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不容樂觀,普遍存在記流水賬、籠統概括、語言蒼白、缺少思想和感情,沒有感染力,我總是感嘆批作文時不見好作文,可細細深究作文指導的具體方案,著實頭疼。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作文水平低下?如何補救?下面我談談看法。
巴爾扎克曾說:“唯有細節才組成作品的價值。”我國作家李準曾說:“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可見,恰當的細節描寫就像是文章的血肉,能讓一篇文章煥發光彩,更加靈動感人,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總是希望學生能寫出更細膩的文字,并從這細微的描寫中傳達出思想和感情,達到傳情的目的。那么,初中學生怎樣才能寫好文章中人物的細節描寫呢?
一、善于觀察,抓住典型細節
作文需要觀察,細心的觀察能給我們留出很多材料,我時時告誡學生,當你置身于生活中,切不可忘記留心細小的東西,一個不經意表現出的細小的眼神、動作就能傳達出人物的感情,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當然“細”不等于瑣碎,每件事情都點到,即使語言再豐富,也是不可取的。細節描寫應該把眼光投注到一個典型情節的詳細描繪,通過在關鍵點上的描繪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例如:我在指導細節描寫方法時,先呈現出圖片:一對夫婦在吃力地拉煤,想要表現“吃力”,那么老婦人少個腿和丈夫俯身推就是典型的外貌和動作,而這對夫婦的穿著、長相可能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抓住了關鍵的細節加以描繪比羅列不必要的細節重要得多。
二、錘煉動詞,寫活人物形象
細節描寫貴在生動、傳神。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精心錘煉詞句,特別是在使用動詞、形容詞時推敲一下,力求一字傳神、一語驚人。賈島在苦苦思索“僧敲月下門”,王安石在推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時,無不是在為細節苦苦求索。一篇文章中的人物是鮮活的,才能讓人印象深刻,而學生卻把人物寫成了墻上的人物畫,我們只能通過想象揣摩人物,這樣就不能達到傳神的目的,文章就變成死文章了。錘煉動詞,做到形神兼備非常重要。我在授課時呈現了很有趣的文字:他閉上眼睛,張開嘴,戰戰兢兢地咬了辣椒,突然“哇”的一聲尖叫,只見他把脖子一縮,臉部肌肉皺成一團,半截舌頭吊在外面,半天縮不進去。他一邊不停地用手扇著風,一邊到處亂竄找水喝,最后他拿起一杯水直接倒進了口中。這是一段吃辣椒的文字,整段文字巧用了很多動詞,很細致地描寫出害怕吃辣椒的狀態。在這之前,我讓學生自己感受吃辣椒后發覺很辣的狀態,學生自己想象畫面,然后思考用哪些動詞,最后再與這段文字比較,學生這時就能感受到,運用一系列動詞拉長動作的過程,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可見在人物的細節描寫中動詞的提煉顯得尤為重要。
三、巧妙修飾,豐富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的魅力是無窮的,在寬泛的語言中“蕩舟”時,我們感受不到陽光、雨露,而稍加修飾,細膩的文字就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看下面這兩段文字:A.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幾縷菜葉,慢慢地送到嘴邊,含羞似地張開櫻桃小嘴,又快速合上,極小幅度地嚼著食物,還不停地用餐紙拭擦唇角的余油。B.急忙提起筷子,快速地端起大碗,對著菜就是一夾,合著飯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摻和了大口的湯水,撐得兩腮鼓鼓的,嘴巴里還不斷發出吧唧聲。這兩段文字都是描寫了吃飯的狀態,可是我們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哪個是男人吃飯,哪個是女人吃飯?如何區分出來的呢?細細一推敲,就知道修飾語收到了舉足輕重的效果。如:A段中的“小心翼翼”“慢慢”“極小幅度”,B段中的“快速”“呼呼”“兩腮鼓鼓的”等修飾語的運用都鮮明地凸顯男人和女人吃飯的典型細節,這些小小的文字背后所蘊含的力量只有細細咀嚼后才知。所以說,人物的細節描寫離不開巧妙的修飾,適當運用無疑是錦上添花。
四、大膽想象,運用修辭點綴
我們在觀察人物時要善于放飛想象,通過巧妙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魏巍在《我的老師》中對人物這樣描寫:“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阿累的一面中,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時,也運用了修辭手法“隸體‘一字似的胡須”,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既豐富了語言文字,又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可感,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形象乃至性格特征躍然紙上。為了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我又呈現了這樣的一段文字:瘦瘦的楊老師就像一株紅高粱站在我的面前,左手抓著試卷,右手在我面前用力地點了幾下,雙目圓睜,盯了我約兩分鐘,然后一字一句地說:“怎么又做錯了,你?唉……”楊老師長長的一聲“唉”就像一塊大石頭重重地壓在我的身上,使我喘不過氣來。我偷偷瞥一眼楊老師手中的試卷,最后一道二十分的題上面的紅叉,就像一把燒紅的鐵火鉗烙得我面紅耳赤,我無地自容!我何時才會迎來滿分呢?我不敢正視楊老師的眼睛一手接過試卷,轉身像老鼠一樣地溜了。這段文字中,多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把人物那時那刻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如果沒有這幾句修辭,文章就會平淡無味;如果細節描寫中能增添這樣幾句,就會給人“春風撲面”的感覺。
在平時塑造人物的文章里,我們可采用細節描寫的一種方法或者幾種綜合運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捕捉細節、運用細節、刻畫細節,賦予文章中的人物鮮活的生命,這樣的文章才能綻放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