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穎瑩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東盟港口城市的發展經驗,來探究港口城市的內涵及特點,從而得出對寧波建設國際港口城市的啟示。
關鍵詞:港口城市;國際經驗
港城關系是影響港口城市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由于港城關系存在著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所以處理起來并不容易。港口作為城市的戰略資源,在制定城市發展規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也能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并提高城市的集聚力和輻射力。本文以東盟港口為例,通過分析它們的發展經驗,來探究港口城市的發展內涵及特點,從而得出對寧波建設國際港口城市的啟示。
一、東南亞港口發展的成功經驗
東盟的港口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航運要道之上,依托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最為典型的港口有新加坡港、馬來西亞巴生港、印尼雅加達港、菲律賓馬尼拉港等。它們彼此之間存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并且各自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15年新加坡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約為3090萬個標準箱,排名世界前三位;其余幾大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也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東盟的港口能夠躋身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轉運港口之列,有許多的發展經驗值得借鑒。
1.抓住機遇,以發展港口作為主業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擁有共同的腹地,憑借天然的良港優勢,兩國的港口業在東南亞國家中是比較發達的。早在19世紀60年代,新加坡就利用其地處馬六甲海峽的有利戰略位置,開始改造原有泊位,大力興建集裝箱專用的泊位,逐漸轉變成為亞太地區的集裝箱國際中轉中心。目前,新加坡擁有約60個集裝箱泊位,年集裝箱處理能力可達6500萬標準箱。馬來西亞巴生港依靠政府的支持,成為國內發展最快的港口, 且是全球集裝箱收費率最低的港口之一。
2.大力發展衍生事業,提升港口的綜合服務能力
東盟港口迅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抓住了國際中轉中心的優勢,實行多種業務并舉的發展策略,提升港口的綜合服務能力。港口除了貨物裝卸的基本功能之外,還配備了對貨物進行深層加工、倉儲、配送等的增值服務。近五年來,巴生港在增值服務方面投入巨大,意在進一步提高港口在國際航運市場中的競爭力。新加坡港在空運、煉油、船舶維修方面具備產業優勢,同時圍繞這些產業也派生出許多的附加業務,例如國際性的集裝箱管理與租賃服務、空港聯運、船舶檢修服務等,大大豐富了港口內涵的同時也提高了知名度。
3.高新技術的應用功不可沒
東盟港口普遍采用先進的電子化信息系統,實現航運、政府部門、港口用戶、代理商等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目前,新加坡采用的貿易網、港口網和碼頭作業系統這三個信息平臺,使得港口的運行更加地便利和高效,這也成為了新加坡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巴生港的PKCS港口團體系統有效的跟蹤貨物狀態、提供貨品清單和通關申報信息,滿足客戶貿易和運輸的需求。高科技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專業化程度, 使東盟各港口的作業效率明顯提升。
4.促進港口群之間的合作
東盟各港口之間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擁有共同的腹地, 對于這樣的港口群來說,加強合作,達到資源共享,有利于港口群整體競爭實力的增加。此外,港口群之間的合作也可減少重復建設,實現優勢互補,有效避免囚徒困境的產生。東盟各港口之間的合作內容豐富且廣泛。有港口與碼頭運營商之間合作共同投資興建碼頭設施,如馬尼拉港口的旗艦碼頭MICT就是菲律賓港口運行商ICTSI擴建的;還有和運輸機構合作,開展多式聯運業務,做到海鐵聯運的集裝箱運輸服務,大大提高了運輸的效率。
二、國際港城聯動發展成功經驗對寧波的啟示
寧波-舟山港地處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T”字型交匯點上,港擴水深,擁有19個港區,600多座生產性泊位。東盟港口的發展經驗,對于寧波充分開發和利用港口資源,進一步推動港城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1.提升產業結構和層次,積極尋求中高端合作,釋放港口產業帶動力。產業合作是港口經濟圈的重要內涵,要立足寧波產業優勢,瞄準圈域城市的市場需求,把寧波產業轉型升級、臨港工業轉出去、優勢產業走出去有機融合,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此外,加快各類開發區、保稅區和保稅物流園區建設,使之變成寧波吸收外資、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2.圍繞寧波-舟山港這個中心,以寧波市和腹地城市群為載體,以港口產業鏈為主要支撐,塑造經濟、社會、人文等緊密聯系、協調發展的經濟共同體。寧波作為海港城市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借助產業升級之東風,以此為突破口發展金融、文化、休閑、海洋產業,打造海港文化,讓城市為港口增輝。
3.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筑立體化的現代交通網絡。寧波-舟山港在港口的硬件和軟件建設與國際大港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提高港口集疏運能力,推進公路、鐵路和空港建設。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并且在現有基礎上,將軌道交通線延伸至港口區,縮短港口與城市的距離,促進港城新一輪聯動發展。
參考文獻:
[1]賀向陽,周昌林.寧波港與國際強港的實證比較[J].集裝箱化,2012(05).
[2]茅伯科.現代化港口型城區的性質、特點及功能[J].港口經濟,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