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天下文宗旨歸處——淺談長安文化區中的王維與李白

2016-03-19 07:34:17王雪凝西藏大學文學院拉薩850000
江淮論壇 2016年1期

周 瑩 王雪凝(西藏大學文學院,拉薩 850000)

?

天下文宗旨歸處——淺談長安文化區中的王維與李白

周瑩王雪凝
(西藏大學文學院,拉薩850000)

摘要:盛唐文化的一個縮影便是長安文化,李白與王維都曾接近過這個文化區。后世多以李白為盛唐代表,而在唐朝卻奉王維為“天下文宗”,這種接受現象的差異可從王維與李白對長安文化區有著不同的適應度和不同的體現程度來加以分析。應制詩、邊塞詩、山水詩是最受重視的三種詩歌,通過對二人的三種詩歌的對比可以進一步挖掘王維被稱為“天下文宗”的原因。

關鍵詞:盛唐;長安文化;王維;李白

本刊網址·在線雜志:www.jhlt.net.cn

盛世唐朝,詩壇萬千氣象,常為人道者自然是雙子巨星——李白、杜甫,在詩的意義上,有唐一代能與此二子成鼎足之勢的大概只有一個王維了。若將王維與前兩者相比較,則可發現王維與李白有更多的相近之處:他們生卒年份相差不遠,且主要活動時間都集中在開元天寶年間;他們都曾憑借文才接近過長安這一盛唐的政治文化中心,且在當世便名揚天下;他們都精通音律,都喜好山水,等等。

后世談及盛唐氣象,常以李白為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然而在唐人眼中,尤其是對處于長安文化區的文人和權貴來講,王維似乎更能被稱為是唐音的正宗。唐代宗在對王維之弟王縉《進王右丞集表》的《批答手敕》中云:“卿之伯氏,天下文宗”[1]494。當朝統治者的評價雖不能作為對詩人藝術成就的蓋棺定論,但至少可以反應出統治者的喜好對當時當地的文學審美取向的影響。

一、盛唐氣象與長安文化區

通常所謂的“盛唐”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的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2—756),這是唐代社會高度繁華而且極富于藝術氣氛的時期,“盛唐氣象”則是對這個時期詩歌的總體風貌特征的一種概括。宋代嚴羽在《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中曾云:“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其不同如此。”[2]253此后的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詩論雖也對盛唐詩歌的總體風貌多有論及,但并沒有明確地將“盛唐氣象”作為專有名詞列出,直到1958年林庚發表《盛唐氣象》一文,始有較為完整精確的定義,在該文中他認為:“盛唐氣象所指的是詩歌中蓬勃的氣象,這蓬勃不只由于他發展的盛況,更重要的乃是一種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時代性格。這時代性格是不能離開了那個時代而存在的。盛唐氣象因此是盛唐時代精神面貌的反映。”[3]

長安是唐代的都城,作為開元天寶年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可以說是盛唐景象的一個濃縮。陳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一書中提出了“長安文化區”的概念:“當時漢化之中心在長安,以詩賦舉進士致身卿相為社會心理群趨之鵠的。故當日在長安文化區域內有野心而不得意之人,至不得已時惟有北走河朔之一途。”[4]在這里,陳先生將長安視為一個文化區域主要是為了與胡族相對比,側重政治意義上的劃分,我們將其借鑒到文學史上也未嘗不可。

在文學意義上,長安文化的核心和主導自然是其中的皇室貴族,因此長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著精英文化和貴族文化的意味。“從空間到時間再到精神維度,長安文化包含了環環相扣的三個層面:雄踞關隴的地域文化、兼容并包的都城文化以及開放外擴的盛世文化。……長安文化作為唐代的一種主流文化,表現出一種強大的向心力,在與唐代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中處于優勢地位。唐代文人一般都懷有強烈的用世心理,走向長安意味著人生的成功和價值的實現。”[5]在長安,物質層面的文化包括城市、建筑、宮殿、園苑、宮廷氣度、宴游生活、文酒之會等,制度層面的文化涉及生活中的升遷、貶謫、送別、交友、節序活動等民俗方面。唐朝政治開明,經濟發達,社會繁榮,長安文化的各個方面都含有高朗開闊的意味,而在不同皇帝執政期間,長安文化的側重又有所不同。

唐太宗尊儒崇文,推行仁政,開創了“貞觀之治”,而在高宗、武后執政時則“薄于儒術,尤重文吏”,造成了官員的才德不相配。到了玄宗時期,崇儒又成為了長安乃至全國的風尚。此時長安文化區對儒的崇尚不僅是帝王階層的政治觀念和舉措,也是文人官員群體對于儒家道德品質的強調。出于政治目的之尚儒投射到了長安的文人群體中,形成了對于儒者風范之文士的推崇,王維便適時地得到了從上而下的大范圍的接受。

唐代宗對王維的推崇備至能夠有力地說明王維在長安文化區中的被接受程度很高,而這其中,代宗本人深受長安文化影響而形成的期待視野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在代宗的少年時期,王維已是聞名長安的詩人,時常出入于皇室門庭,少年代宗便經常“于諸王座聞其樂章”。至代宗即位,唐王朝內憂外患困苦不堪,不復當年輝煌,在文學方面他自然會對少年時期接觸的“位歷先朝,名高希代”的王維多有追思。“代宗譽王維為‘天下文宗’,預示王維將‘歿而不朽’,其中也包含著對其人格的肯定。”[6]這不僅是代宗個人作為普通讀者對王維的追憶,更是他作為長安文化區中心的特殊讀者對官員在個人層面的要求的體現。

開元天寶年間,一大批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文人士子匯集到了長安,王維便在其中。科舉制度令本處于社會中下層的寒門學士有了入朝為官的機會,而唐代科舉取試中一個重要的門類便是“明經”,即對于儒家經典的學習考核。經學教育在唐代教育中處于基礎性的地位,這表示唐朝統治者相當看重從官文人的儒家道德修養,要求文人不僅要具有傳統儒家倡導的中庸平和、溫柔敦厚的人格,更要有“揚于王庭,敷以政事”的忠國之心和進取精神。開元九年(公元721),王維中進士第,從此開始了其坎坷的從政之路,也從此進入了長安文化區,并逐漸成為開元天寶詩壇的核心人物。

二、悠游貴族之王維與自由散人之李白

長安文化的核心與主導也是政治的核心和主導,即握有政治大權的皇室貴族,代宗手敕所云“抗行周雅,長揖楚辭,調六氣于終篇,正五音于逸韻,泉飛藻思,云散襟情”[1]494-495,既站在統治者的角度準確地概括了王維詩歌的特點,也點明了王維詩歌被皇室看中的特質。

唐朝文學有承六朝余緒之處也有復漢魏之古的訴求,在詩歌上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形式的高雅化,二是內容的實質性,總體呈現出一種雄壯渾厚和積極向上的氣韻。長安對于廣大文人士子有著政治和文化雙重意義上的吸引力,這也讓長安文化區成為了盛唐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詩歌舞臺,而在以長安為背景的情況下,精密雅致的宮廷文學更加符合皇室貴族的審美趣味和要求。從與政治的關系出發,長安文化中的詩歌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主體是當朝官員的應制唱酬之詩,進則表現為追求事功的邊塞詩,退則表現為含隱逸意的山水田園詩。

《新唐書·文藝傳》有云:“侍以酬奉則李嶠、宋之問、沈佺期、王維”,將王維歸類于“酬奉”之詩人,可見王維的應制酬奉之作影響深遠。初唐的應制詩多阿諛逢迎之色,諂媚無骨,缺乏生機。到了王維筆下,應制詩氣象遂為之一變。王維的應制詩現存17首,占其詩歌總量的1/20。[7]王維雖仕途多有曲折,但幾乎一直處于在朝為官的狀態,其士大夫官僚的身份沒有改變,故應制唱酬詩的創作是與其身份階層相結合的。同時王維的宮廷經驗較為豐富,自少年起便與寧王、岐王、薛王、玉真公主等皇室宗族常有來往,在以皇帝及其近臣的活動為主要題材的應制詩創作中,王維無疑有著遠超李白等同代詩人的優勢:于王維而言,應制詩并非純粹是為奉詔而寫,也是他對自身悠游貴族的生活記錄和情感表達。因此,王維的應制詩雖然有著意修飾的精美外表,但其厚重富足的實質性之內在更為難得,故發而為詩絕非那些虛有其表的宮廷式雕飾的應制之作所能比擬。

元代楊載《詩法家數》中對王維應制詩評價道:“如宮商迭奏,音韻鏗鏘,真麟游靈沼,鳳鳴朝陽也。”這種雄整高華、精密雅致正是長安文化所欣賞的風格特征。如《奉和圣制從蓬萊……應制》一詩:“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1]173此詩以壯闊的渭水、黃山開篇,高朗的背景下輔以柔雅的柳樹花叢,在一片偉闊明澈中,帝城宮闕傲視著和風細雨中的萬戶人家,雍容氣派之后綴以規勸之句,承襲詩教的溫柔敦厚,令全詩氣格頓高。黃生《唐詩摘鈔》評曰:“風格秀整,氣象清明,一脫初唐板滯之習。初唐遜此者,正是才情不能運其氣格耳。”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曰:“應制詩應以此篇為第一。結意寓規于頌,臣子立言,方為得體。”這種恬淡富足的氣象正合于長安文化的主流。

李白雖也有過短暫的宮廷仕宦經歷,但其職位僅為翰林供奉,相當于陪同皇帝宴游的詞臣,雖可進出宮廷,地位卻幾乎等同于優伶,這使得李白在長安的政治身份與王維等正經的士大夫官僚有著本質的不同。[8]李白由民間入宮廷,加之本身又是極為天縱驕才的狂士,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適應以貴族為中心的長安文化了。故此,李白的應制詩不僅為數不多,而且缺乏足夠的內在情感的支撐。對于李白,從詔而作的目的更多是通過文學手段來取悅君王,而他對于帝王家日常生活的參與度也僅是旁觀而已,因此他更注重對詩歌外在形式的錘煉,較少對這類詩歌的內容進行甄別和雕琢,導致其應制詩有形大于質的嫌疑。且由于李白的身份定位便是“皇帝侍文”,故其詩中雖有譎諫之意也難以被君王重視。李白詩中最著名的應制詩應是《清平調》三首,而這組詩的成名在更多意義上已經脫離了它原有的應制詩的背景,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其中的藝術形式。

長安文化的一個特質在于士人對建功立業的普遍追求,而這其中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從軍赴邊,“軍謀宏遠”在唐代科舉中是與選拔政治人才并列的一科。王維與李白的邊塞詩均有三十多首,其中都摻雜著建功報國的壯志和對戍邊生活的種種思索。

曾有人這樣定位王維的邊塞詩“不僅為他的詩歌奠定了基礎,而且為整個盛唐邊塞詩派奠定了基礎”[9],可以說這些邊塞詩是真正奠定其開天詩壇核心地位之作。王維自少年時期就有不少堪登大雅的邊塞詩,根據其詩題下自注年代來看,他在十九歲已作成《李陵詠》,在二十一歲已作成《燕支行》。彼時正當王維少年英豪、意氣風發,也正是開元盛世的初期,這些早期的作品正切合了盛唐初期長安文化中昂揚豪邁、積極向上的精神特質。王維早期的詩歌與同代詩人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即充滿著為國效力、樂觀進取的基調,這是受儒家思想的文人入世理想的體現。縱觀王維一生,確實未曾真正脫離官場,可以說王維少年的入世精神是他人生軌跡的最大指向標。王維早期的邊塞詩表現了一個雄姿英發、積極建功的少年形象,這種青春氣息讓王維更加貼近盛唐長安的脈搏。隨著年歲漸長,尤其是王維有著在37歲時以監察御史身份出參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幕府,在涼州切身實地地參與了近兩年邊塞生活的經歷,其邊塞詩開始逐漸褪去早期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關注點更多地轉向了現實,有了對不公現實的揭露和批判。但即使是在抒發不滿的詩篇中,王維仍抱有一顆矢志效國的心,在《老將行》篇末有云:“愿得彎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吾君。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立功勛。”[1]93正是由于如此這般地心系朝廷,王維的邊塞詩才能很好地引起長安文化區之人的共鳴,從而成為長安文化的代表。

李白也有過不少邊塞佳作,其早年作品與王維少年之作有不少相近之處,都洋溢著勃勃的生氣。從《白馬篇》中可以看出李白的政治理想軌跡是:“任俠一從軍一功成一身退”[7],其與王維的分野主要體現在后期。李白的“功成身退”理想主要是對個人價值和意義的追求,因此他的邊塞詩必然更多的是自我意識的表達,不能夠像王維一樣有與統治者接近的立場。從現實經歷來講,不同于王維曾以官職深入邊塞,李白對于邊塞生活的實際體驗是在“賜金放還”后以一介散人的身份到了河北薊門,是通過與邊塞的平民百姓接觸來感受塞外之苦的。因此李白對于邊塞理解的深化更多是站在被統治者的角度,他后期的邊塞詩中有著強烈的反戰情緒。如《古風·其十四》中有云:“赫怒我上皇,勞師事鼙鼓。……三十六萬人,哀哀淚如雨。……不見征戍兒,豈知關山苦。”[10]93-94這樣將批判的矛頭直指統治者便使得他站在了統治階層的對立面,此時的他距離長安文化區只能是越來越遠。

自魏晉文人發覺了山水中休憩情思之妙,山水詩逐漸進入一種審美自覺的范圍,到唐朝之時,山水詩已發展出了一種高度繁榮的局面。唐朝山水詩已有情景交融的藝術模式,詩人往往寄情山水,尋求日常生活之外的審美享受。

《新唐書·食貨志》有云:“自王公以下,皆有永業田”。在長安文化中,山林意味著政務之余的放松,是仕宦文人在追求事功的同時能夠不失自己高潔本性的去處,同時唐朝皇帝也多好風雅,因此暢游山林也就蔚然成風。王維的山水詩不染塵煙、物我兩忘,禪宗意味濃厚,是一種悟道的表現。在禪宗的熏陶下,“持一種既不舍棄感性客體的‘有’,而又能超脫以精神的審美態度的‘無’,從自然體會到宇宙的深意,而又以此深意去體味自然,在這種‘循環’的恍悟式的體味中,達到思維方式的變化和人生價值的轉換。”[11]《山居秋暝》是王維居于輞川時所作,是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1]162詩中描摹景象幾乎全用白描手法,以實景傳達意會之味,將己心化入山水,無所求而有所遇,在動靜相生中蘊含著永恒意蘊。王維的山水詩有“無我之境”的意境,似是游離景象之外卻又無景不情。此詩尾聯點出主體“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1]162-163,由禪入世,回歸現實,引出有著放逐心靈的訴求的主體——“王孫”,說出了長安文化區中官員們的心聲。王維一生在官,他閑入山林除了含有對官場的無奈,也有著一絲士大夫從容優游的風采,故其山水詩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緒起伏,更多的是對自然景觀的客觀觀照,從而傳達恬淡明凈的心境,這種中庸平和的風格也正是長安文化所看重的儒者高雅。

李白一生甚為自傲,對自己的政治期望也很高,偏又不得朝廷所用,主客觀的矛盾激化了詩人的情緒,故其山水詩漫篇皆是濃郁的自我情感的抒發。李白親近山水有一種傲世放達的情緒在里面,在表現形式上多采用夸張虛構、氣勢磅礴的描寫來與內在情感相呼應。李白早期作品中也不乏與王維詩有著相似意境的沖淡之作,如《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便有:“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10]918的平和靜謐;但更多是以景寫人,通過對現實景物的夸張化描寫來表現詩人耿介狷狂的自我形象,如《游泰山六首》中有云:“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10]787、“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10]788。遭遇政治失意后,李白思想中追求自由、遺世獨立的成分開始與山水有了更多的呼應和融合。李白自幼崇尚訪道問仙,在賜金放還后更是于齊州紫微宮正式入道,道家思想中的“逍遙游”對其影響甚大,李白的山水詩中充盈著一股瀟灑之氣,凸顯出一個超越凡俗、追求自由的主體形象,而這種對自我的強調有失中和,太過飄逸傲岸的詩歌是被排斥在長安主流文化之外的。

綜上,在應制詩、邊塞詩、山水詩三方面,王維都適當地體現出一個平淡適意的優游貴族的形象,而李白卻時時展現著一個狂放不羈的山野散人的形象。對于長安文化來說,王維的中正平和更加符合上層貴族對于文人的要求,而李白只能在較平民的階層獲得好感。

王維與李白在詩歌風格與待人處事上的分野,歸納來說,大致在于王維思想中的客觀性較強,而李白更多的突出了主觀性。王維偏于客觀,作詩常含蓄,并非和盤托出,只是作一開端,引起觀者情思。李白偏于主觀,觀其詩常有大江奔流之氣魄,將情感抒發到極致。究其原因,王維深于佛理,作風靜穆,在作詩時有意或無意地將自我意識過濾掉了;王維的詩歌常有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之妙,這種妙悟也多源于禪宗“頓悟說”的影響。而李白深受道教影響,其人其詩都有著追求自由的狂熱,更講求情感的噴發和紓解,自我的表達是貫穿詩句之線。

三、當世對王維、李白的接受

王維(公元701—761)、李白(公元701—762)生卒年十分相近,這里的當世是指對王維、李白而言的盛唐時期和中唐初期,現擬從現存的這段時期的唐人選唐詩選本來比較王維、李白的接受差異。當世選本有5種,分別是“芮挺章之《國秀集》,殷璠之《河岳英靈集》,高仲武之《中興間氣集》,姚合之《極玄集》,韋莊之《又玄集》”[9]。這些選本中對王維、李白詩作的收錄情況如下表所示:

王維 李白國秀集 7 0河岳英靈集 15 13中興間氣集 0 0極玄集 3 0又玄集 4 4總數 29 17書名作者

《國秀集》編于天寶年間,編者芮挺章是國子監中太學生,多選可以入樂的應制奉和之詩,選詩標準是“風流婉麗”,這本選集是長安文化在詩歌上的集中體現。王維的詩作音韻和諧,屬對工整,其應制詩更是體制規范之作,故有7首被編入。而李白長于古體詩,此書未錄其詩。《河岳英靈集》選錄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年(公元714—753)間24家共230首詩,編者殷璠既重風骨又尚聲律,此書被認為是最能體現盛唐風貌的選本,王維、李白在入選詩作的數目上相差并不大。“王維詩的數量盡管不占榜首,但殷璠在集前《敘》文云:‘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靈也,此集便以河岳英靈為號。’可知殷璠最推重的詩人還是王維。在關于王維的‘評語’里又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9]可見風骨秀雅的王維更中詩選家之意。《中興間氣集》主要選取中晚唐詩人,王維、李白皆未入選。但編者高仲武在《自序》中說其選詩標準乃是:“體狀風雅,理致清新”,其選取的詩人多是受王維秀雅詩風之影響,高仲武在詩人評語中也常以王維為典范規式來衡量詩人成就,可見其對王維的重視。《極玄集》編于中唐,編者姚合多選取大歷詩人,盛唐僅有王維、祖詠入選,且王維之詩被列在卷首,故可見王維遠較李白等同代人更得中唐之人的服膺。《又玄集》是晚唐詩人韋莊所編,收錄了初唐至晚唐142家詩人,自序:“但掇其清詞麗句”,追求風格清婉,王維、李白均有4首詩入選。韋莊選集的立足點是唐朝總體的詩歌走向,故王維與李白的地位在他眼中并沒有很大的差別。

通體說來,盛唐、中唐詩人偏愛秀麗典雅、清新柔美的作品,故王維的文質彬彬更受推崇。李白雖在民間頗有名聲,但在詩選家的眼中并不算是突出。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詩選家們多是在朝為官者,其選詩的取向必然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主流在朝堂的長安文化的影響。

概而言之,王維詩歌在長安貴族中廣為傳唱,其高雅的內容風格也在較多方面體現出了優游雍容的貴族氣質,加之其本身具有平和客觀的為人,因此他的詩歌反映并且切合了當時長安的主流審美,成為了唐音之正宗。“天下文宗”之名歸于王維不單單是對其詩藝的肯定,更是對其在長安文化區中地位的肯定。

參考文獻:

[1](唐)王維,著.(清)趙殿成,箋注.王右丞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3]林庚.盛唐氣象[J].北京大學學報,1958,(2):87-97.

[4]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5.

[5]魏景波.長安文化與唐代都城詩//唐代文學研究(第十四輯)[C].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5-97.

[6]孫明君.天下文宗名高希代——唐代宗期待視野中的王維詩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5):98-103.

[7]陳淑婭.論王維的應制詩[J].作家,2009,(10).

[8]木齋.論李白王維在曲詞寫作上的分野[J].齊魯學刊,2011,(2):118-124.

[9]蘇華.論王維的邊塞詩[J].新疆大學學報,1996,(4):63.

[10](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1.

[11]王志清.歧異兩極的心象構造——王維李白山水詩比較論[J].東北師大學報,1998,(2):69-75.

(責任編輯焦德武)

作者簡介:周瑩(1966—),女,重慶人,西藏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7.2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6)01-0154-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91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成色7777精品在线|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福利片91|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午夜|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欧美a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日韩欧美中文|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亚洲精品你懂的| 亚洲伊人天堂|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国语少妇高潮| 无码久看视频|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中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午夜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91亚洲视频下载| 中文字幕色在线|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自在线拍|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777|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国产96在线 |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88av在线| 国产白浆视频| 在线一级毛片| 精品色综合|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三级|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熟妇丰满人妻|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日韩精品毛片|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澳门av无码| 亚洲aaa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