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平
?
關于商貿企業套期保值交易會計核算的探討
文/陳小平
摘要:1997年10月財政部于頒布《企業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財會字[1997]51號),對以套期保值為目的的場內商品期貨交易業務的會計處理予以初步規范。2004年7月財政部于發布《金融機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套期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業務會計核算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借鑒國際會計準則,明確提出將金融工具劃分成基礎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并就其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進行了規范。但有關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核算的內容不夠具體, 而且準則內容在理解上存在很多難點,但隨著市場發育以及企業風險意識增強,近年來我國商貿企業開展套期保值業務越來越常見,文章結合商貿企業實際案例就公允價值套期保值會計具體核算進行研究,旨在為商貿企業提供一套可供參考操作的方案。
關鍵詞:商貿企業;公允價值套期;會計核算處理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在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中明確規定為企業以規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為目的,指定一項或一項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銷被套期項目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
(二)套期保值的要素
套期保值主要涉及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和套期關系三個要素。
套期工具是企業為進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的預期可以抵銷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和現金流量的變動。如期權、期貨、遠期合約,互換等比較常用的品種。
被套期項目是指企業面臨公允價值或未來現金流量變動風險、被指定為被套期的單項或一組具有類似風險特征的資產、負債、確定承諾、很可能發生的預期交易,或在境外經營的凈投資。

套期關系是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之間的關系。按照套期關系可以將企業為規避資產、負債、確定承諾、很可能發生的預期交易,或在境外經營的凈投資有關的外匯風險、利率風險、股票價格風險、信用風險等而開展的套期保值業務,區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三類。
(三)商貿企業的套期保值活動
商貿企業在實際業務操作中通常是操作模式為: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同,當未來某一時間買入(賣出)現貨時,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同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帶來的價格變動風險,從而規避所持有或需求存貨公允價值變動風險。
商貿企業的套期保值是通過買賣期貨合約進行的。期貨合約是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準化合約。它有以下特點:
1.交易存在手續費,需要交納保證金,金額一般為成交額的 5%至 15%。實現以小博大,投資風險大。
2.雙向交易,可以先買進也可以先賣出。
3.到期必須交割,否則交易所將強行平倉或以實物交割。企業一般在到期前交割,不進行實物交割。
4.期貨持倉為浮動盈虧,平倉即實際盈虧,實時生效。
商貿企業的套期保值中涉及的被套期項目是企業現貨。
商貿企業的套期關系判斷屬于公允價值套期。
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對于套期保值會計的處理不夠具體,本文以商貿企業持有現貨,同時賣出期貨合約的套期保值操作模式來舉例研究商貿企業公允價值套期保值的會計處理模式,從科目設置到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提出具體的觀點。
(一)套期保值會計處理思路
考慮商貿企業持有現貨,同時采取賣出期貨合約的方式來規避現貨公允價值變動風險。當現貨和期貨單獨核算時,不足以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實質,即當現貨虧損,期貨合約盈利時,單獨核算時,會反映為企業貿易虧損、期貨盈利,無法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企業應當將現貨和期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核算。其中現貨的公允價值取得困難,建議將期貨合約價格視為現貨公允價格(現貨含稅價格),在確認現貨價格時按照期貨價格/(1+稅率)確定被套期項目公允價格。
(二)公允價值套期科目設置和核算
1.公允價值套期科目設置
套期工具、被套期項目均分開核算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期貨合約浮動盈虧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期貨合約平倉盈虧進投資收益,以進口產品為例,具體科目設置如下:
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 [客商+部門]
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公允價值變動 [項目+客商+部門]
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被套期商品(初始成本) [項目+部門]
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被套期商品(成本調整) [項目+部門]
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收入進口銷售被套期項目 [項目+部門]
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成本進口成本被套期項目 [項目+部門]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項目+部門]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項目+部門]
投資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項目+部門]
投資收益衍生工具看多套期保值[項目+部門]
注:“[ ]”內為輔助核算內容,同時考慮目前的各類財務系統核算規則,要求在系統內嚴格按照科目性質進行賬務處理。
2.公允價值套期賬務處理
(1)支付保證金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客商+部門]
貸: 銀行存款
(2)支付手續費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項目+部門]
貸: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客商+部門]
(3)企業持有現貨,賣出空頭期貨。買入現貨時,即指定被套期項目即空頭期貨對應存貨。
借: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被套期商品(初始成本)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
貸:應付賬款
(4)月末對公允價值變動進行確認。持倉期貨合約按照期貨交易市場結算價調整確認,現貨價格按照期貨合約價格/(1+稅率)確認。
期貨: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公允價值變動 [項目+客商+部門]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 [項目+部門]
現貨:
借: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被套期商品(成本調整) [項目+部門]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項目+部門]
(5)現貨交易完成時,期貨合約必須立馬平倉,以實現套期保值的目標,此時先按照期貨平倉價格調整現貨價格,再結轉收入成本。
現貨收入成本結轉: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銷售收入進口銷售被套期項目 [項目+部門]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 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成本進口成本被套期項目 [項目+部門]
貸: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被套期商品(初始成本) [項目+部門]
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被套期商品(成本調整) [項目+部門]
期貨平倉: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客商+部門]
貸: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公允價值變動 [項目+客商+部門]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項目+部門]
同時結轉期貨收益:
貸: 投資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 [項目+部門]
貸: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 [項目+部門]
貸: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項目+部門]
若結轉項目為上期:
貸: 投資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 [項目+部門](當期+上期公允價值變動)
貸: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 [項目+部門]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項目+部門] (上期負數)
貸: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項目+部門]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項目+部門](上期負數)
3.公允價值套期賬務處理舉例
20×3年1月1日,某商貿企業ABC公司為規避所持有存貨X公允價值變動風險,購買了某金融機構一項衍生工具合同(即衍生工具Y),并將其指定為20×3年存貨X價格變化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風險的套期。衍生工具Y的標的資產與被套期項目存貨在數量、質次、價格變動和產地方面相同。
衍生工具Y的手續費標準2.5元/手,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5%。
20×3年1月1日,被套期項目(存貨X)的賬面價值和成本均為5700元/噸、500噸。買入時空頭衍生工具Y的單價為6130元/噸、50手, 20×3年6 月30日,衍生工具Y的單價為5842元/噸。當日,ABC公司將存貨X出售300噸,售出價為5610元/噸,并將衍生工具Y結算30手;20×3年9月30日,衍生工具Y的單價為5798元/噸。當日,ABC公司將存貨X剩余的200噸出售,售出價為5580元/噸,并將衍生工具Y結算20手。(假設期貨的價格為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
ABC公司采用比率分析法評價套期有效性,即通過比較衍生工具Y和存貨X的公允價值變動評價套期有效性。ABC公司預期該套期完全有效。套期保值利潤預計為[0, 183,760.68=(6130-5700)/1.17*500]
假定不考慮衍生工具的時間價值及其他因素,ABC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金額單位:元
(1)購入存貨
借: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初始成本 [甲部門+A項目] 2,435,897.44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未結算進項稅 [甲部門+A項目]414,102.56
貸:應付賬款 [甲部門+A項目+X客商] 2,850,000
(2)支付保證金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153,250
貸:銀行存款 153,250=6,130*500*5%
(3)支付手續費 500/10*2.5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甲部門+A項目]-125
貸: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125
(4) 20X3年6月30日調整公允價值變動,空頭期貨價格由6130元變為5842元即現貨公允價格下跌、看空期貨公允價值上升
借: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成本調整 [甲部門+A項目] -123,076.92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 [甲部門+A項目] -123,076.92 =(5842-6130)/1.17*500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公允價值變動 [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144,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 144,000=288*500
(5) 20X3年6月30日期貨平倉、保證金、手續費 (此時平倉可以不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待項目結束一起轉)
期貨: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288*300
貸: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公允價值變動 [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86,400
手續費: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甲部門+A項目] -75
貸: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75=30*2.5
(6)20X3年6月30日現貨售出 毛利:50,769.23
借:應收賬款 1,683,000=5610*300
貸:主營業務收入-被套期項目[甲部門+A項目] 1,438,461.54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 [甲部門+A項目] 244,538.46
借:主營業務成本-被套期項目[甲部門+A項目] 1,387,692.31
貸: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初始成本 [甲部門+A項目] 2,435, 897.44*0.6
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成本調整[甲部門+A項目]-123,076.92*0.6
(7)20X3年9月30日調整公允價值變動,空頭期貨價格由5842元變為5798元即現貨公允價格下跌、看空期貨公允價值上升。
借: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成本調整 [甲部門+A項目] -7,521.34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期貨收益持倉 [甲部門+A項目]-7,521.34
=(5798-5842)/1.17*200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公允價值變動 [甲部門+某金融機構]8,8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 8,800=44*200
(8)20X3年9月30日現貨售出期貨平倉
期貨平倉
借: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44*200
貸: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公允價值變動 [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8,800
手續費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甲部門+A項目] -50
貸:套期工具期貨保證金成本[甲部門+某金融機構] 50=20*2.5
結轉公允價值變動: 期貨利潤(期貨價格變動的稅率部分-手續費) 21,951.71
借:投資收益衍生工具看空套期保值 [甲部門+A項目]21,951.71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手續費 [甲部門+A項目] 25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套期損益持倉-22,201.71(所有期貨變動對應現貨稅額)
現貨出售: 毛利 36,239.31
借:應收賬款1,116,000=5580*200
貸:主營業務收入被套期項目 [甲部門+A項目] 953,846.15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 [甲部門+A項目] 162,153.85
借:主營業務成本被套期項目 [甲部門+A項目] 917,606.84
貸: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初始成本 [甲部門+A項目] 2,435, 897.44*0.4
被套期項目庫存商品成本調整[甲部門+A項目] -56,752.14
=-123,076.92*0.4-8800/1.17
預計利潤為(6130-5700)*500/1.17= 183,760.68實現比例為59.29%
此時該項目現貨利潤:87,008.54 =50,769.23+36,239.31
期貨利潤:21,951.71累計利潤:108,960.25 (9)期貨和現貨單獨核算結果驗證:單純現貨貿易損益為:(5589*200+ 5610*300-5700*500)/1.17=-43,589.74
單純的期貨損益為:-(5789*200+ 5842*300-6130*500)-50*2.5*2=152,550
合計利潤:108,960.26=152,550-43,589.74
由該案例可以看出,該核算方式真實反映了該商貿企業對持有的存貨X公允價值變動風險,并在報表科目真實反映了衍生工具Y對其風險的規避。而其單獨核算的期貨和現貨提現為貿易虧損,期貨盈利這一結果則不足以反映該商貿企業的真實業務情況。
在我國期貨市場不再是新鮮實物,企業對采取期貨套保規避風險的意識越來越強烈,此類公允價值套期保值往往被商貿企業作為一種典型的風險規避手段,在會計實務中,相關的會計科目的設置、確認及計量若能根據套期保值業務的操作原理將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條線有機的結合處理,則較為容易被掌握和理解,并且更能真實的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業務實質。建議商貿企業會計實務工作者在面對類似業務時可以借鑒此會計處理方法規范公司的套期保值業務核算。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 24 號——套期保值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沈志蓉,馬珊.套期保值會計在鋼鐵企業的應用研究[J]. 會計之友,2014(06).
[3]傅秉瀟,趙小明,李波.高級財務會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中國輕工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