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雯 林亭秀 張明明 郭秋巖 周海玉 端木程琳 葛偉韜 劉珍珠 杜新亮 狄波



摘要:目的 了解平涼市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群眾普及、應用情況,分析影響中醫藥適宜技術發展、傳承的因素。方法 設計調查問卷,對平涼市區群眾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在166名有效調查者中,164名被調查者了解、熟悉1項或多項中醫藥適宜技術,161名被調查者接受過1項或多項中醫藥適宜技術診療,130名被調查者對中醫藥適宜技術信任度較高,136名被調查者認為其有較好的療效,青年群體(<30歲)對于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了解程度較高。結論 甘肅省平涼市城區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群眾中認可度較高,應用面廣,有較強的需求。此外,尚需確保中醫藥適宜技術有可靠的宣傳途徑,且制定收費標準和診療規范,有利于中醫藥適宜技術在民間的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中醫藥:適宜技術:甘肅省:平涼市:調研
中圖分類號:R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6)01-0043-04
2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的長遠目標。甘肅省積極響應號召,結合本省經濟較為落后的局面,開創中醫藥特色改革之路。2013-2014年,甘肅省在全省200所鎮衛生院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全省普及中醫藥健康教育及科普知識,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中醫藥傳統療法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甘肅省平涼市為中醫藥服務示范市,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中醫藥適宜技術指醫療單位使用的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如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等。為了解國家中醫藥服務示范基地平涼市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群眾應用情況,了解其推廣模式,收集整理當地特色診療項目,分析影響中醫藥適宜技術發展、傳承的因素,為進一步推廣和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提供依據,筆者在甘肅省平涼市開展問卷調查。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問卷調查主要在平涼市城區開展。在市區廣場,采用隨機發放問卷的方法,對來往市民進行調查。
1.2調查方法
1.2.1文獻調查法 查閱各類文獻資料,收集平涼市中醫藥適宜技術相關信息,了解城市中醫藥發展特色,掌握平涼市中醫藥發展現狀。
1.2.2 問卷調查法 問卷內容主要涉及接受調查者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民族、年齡、文化程度及工作種類;當地群眾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認知度、信任度、使用率、單次診療費用、報銷情況等。并用Exed等軟件對調查資料進行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172份,回收170份,回收率為98.84%;有效問卷166份,有效率為97.65%。接受問卷調查的群眾性別、民族、年齡分布、文化程度、工作種類如表1所示。其中男性71人,占42.77%;調查對象的民族以漢族為主,其余為回族、滿族、壯族;調查對象年齡以20~60歲為主,共123人(占74.10%);高中及以上學歷110人(占66.27%);此次調查對象中,職業分布非常廣泛,且包括學生、退休人員等。
2.2中醫藥適宜技術現狀調查
2.2.1認知度調查結果 從了解與使用情況來看,在問卷中列舉的包括針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在內的12項中醫藥適宜技術中,133名被調查者表示熟知針灸、推拿、拔罐項目,半數以上被調查者接受過針灸、推拿、拔罐、刮痧項目的治療。僅2名被調查者對以上治療方法不了解;經推薦并例舉的其他特殊治療方法有足療、藥浴等。見圖1。
60名被調查者對于以上治療方法的得知途徑為“熟人介紹或友人推薦”,而“醫院”及“個體診所”的宣傳位列第2、3名。在上述的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院及診所均可以實施全部或部分診療技術,也有一些項目在養生會館開展,如通過正規營業審核的艾灸館、推拿館等。
2.2.2 信任度調查結果 130名被調查者(占78.32%)對中醫藥適宜技術“完全信任”或“比較信任”之間,136名被調查者(占81.93%)認為通過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診療對自身的疾病、康復效果“非常有效”或“基本有效”,5名被調查者(占3.01%)認為中醫藥適宜技術對治療疾病完全無效,對其抱有懷疑的態度。詳見表2、表3。“療效好”“省錢”“方便”“副作用小”等是群眾選擇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的關鍵原因。在中西醫治療方法的選擇上,單純接受中醫藥和(或)特殊診法治療的被調查者為79人(占47.59%);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疾病的被調查者為54人(占32.53%)。
2.2.3使用率調查結果 在具體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的疾病方面,被調查者普遍認為感冒、關節炎、扭挫傷等疾病會接受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治療,且經過治療后往往能夠有良好的療效,平時也多選用其進行保健。女性則更多應用于婦科病的治療,其中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痛經的女性占被調查女性的52.64%,共50名。
2.2.4 單次診療費用調查結果 在166名被調查者中,106名認為價格合理,在可接受范圍內;同時有60名認為價格偏高或極高。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76名被調查者(占45.79%)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單次診療費用<100元,6名被調查者(占3.61%)的單次診療費用≥500元,見表4。
本次調查還顯示,醫保報銷對于不同的職業有所差異。一般的退休職工往往可享受部分報銷,報銷比例為40%;工人、農民等在住院情況下可以享受部分報銷,退休干部可享受全額報銷。
3討論
甘肅省平涼市中醫藥適宜技術調查結果顯示,較為普遍被接受的應用項目是針灸、推拿,這與國內近5年文獻資料顯示我國其他省市對于中醫藥適宜技術認知項目的結果基本一致。
青年群體對于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認可度較高。本次年齡<30歲的被調查者共53人(占31.93%),在前文提到的12項中醫藥適宜技術中,對針灸、推拿、耳穴、艾灸、拔罐、刮痧等診療方法了解程度均超過半數,其中對針灸、推拿、拔罐的知曉率分別為92.45%、85.90%及85.90%,高于所有接受此次問卷調查者的平均值87.34%、83.73%和80.72%。本次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青年人群對于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得知途徑,集中在通過正規醫院的信息咨詢、互聯網、科普書籍及文化滲透等。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更為廣闊的信息渠道為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提供平臺,而青年一代對于中醫藥適宜技術認知度、信任度的提高,使中醫藥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166名接受問卷調查的市民中,136人(占81.93%)認可中醫藥適宜技術,130人(占78.32%)認為中醫藥適宜技術療法值得信任,表明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當地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并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而甘肅省民間特有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如蠟療、移毒療法鮮有人知,接受過此類治療的群眾為數不多,使得民間醫藥傳承和應用的前景堪憂。
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為甘肅省平涼市區,而不同的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因發展的差異均會有所差別,對最終結果產生差異,今后需要完善更多的調查統計。
4小結
群眾的了解、信任、接受是中醫藥適宜技術存續發展的基礎之一。為了更好地發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筆者針對甘肅省平涼市本次統計結果,提出針對性思考。首先,臨床醫師在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時,要有相應的操作標準和規范;其次,中醫藥適宜技術宣傳推廣的途徑要正面并且得到保障,比如政府給予的積極推廣以及醫院的宣傳等。而虛假廣告只能帶來負面影響,使得群眾對于中醫藥適宜技術信任度下降。最后,建議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治療費用制定標準和指南。本次調查顯示,近半數被調查者的單次治療費用<100元,而4名被調查者(占2.40%)的單次治療費用≥1000元,價格有非常大的差距,有關部門急需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治療費用制定標準。此外,將更多的中醫藥適宜技術納入醫保范圍,更有利于中醫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