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軍
CT及MRI診斷隱匿性骨折臨床價值
張海軍
目的 評價CT及MRI診斷隱匿性骨折臨床價值,同時尋找改善隱匿性骨折患者診斷價值的檢測方案。方法 隨機選擇收治并予以全面診斷的64例外傷患者,予以CT及MRI診斷,觀察隱匿性骨折陽性患者,并對其影像資料進行客觀分析。結果 給予所有患者CT檢查以后,發現異常患者有16例,不僅骨小梁的結構呈現出混亂狀,同時其附近軟組織也趨于腫脹化。給予患者MRI診斷以后,發現有52例患者存在隱性骨折,且以短T2及長T1為主,呈現出不規則狀,其周圍的軟組織水腫通常呈現出異常信號情況。結論 基于隱匿性骨折患者,選擇CT及MRI診斷有助于提升其檢出率,還能對早期骨折進行客觀判斷,使用價值突出,可推廣。
CT;MRI;診斷;隱匿性骨折;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以CT及MRI診斷隱匿性骨折臨床價值為重點,選擇64例外傷患者為重點研究對象,均予以CT及MRI診斷,在觀察隱匿性骨折陽性患者臨床信息的基礎上,對其影像資料進行客觀分析,旨在尋找改善隱匿性骨折患者診斷價值的檢測方案,并為后期開展隱匿性骨折患者診治工作提升參考意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江蘇省海安縣中醫院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全面診斷的64例外傷患者,年紀17~61歲;男42例,女22例。其中,19例患者屬于股骨踝骨折,30例患者屬于脛骨近端骨折,1例患者屬于胸椎骨折,14例患者屬于腰椎骨折。
1.2 方法 給予所有入選患者CT及MRI診斷。(1)本院所用CT設備飛利浦6排CT和東芝1.5T磁共振。(2)以CT設備對患者骨折圍著全面掃描以后,參照骨算法則予以重建圖像,圖像層厚控制1~2mm之間,厚0.5mm,而重建的間隙是60.0%。
(3)選擇SE序列,給予患者軸面掃描、冠狀面掃描以及矢狀面掃描。(4)SE序列的T1W1參數設置成:脈沖序列重復時間(TR)400~600ms,回波時間(TE)26ms;FSE序列的T2W2參數設置成:脈沖序列重復時間(TR)4000ms,回波時間(TE)80ms;GE序列的T2W1參數設置成:脈沖序列重復時間(TR)500ms,回波時間(TE)15ms。(5)激勵角選擇30°,給予部分患者行STIR序列,其參數是:脈沖序列重復時間(TR)4400ms,回波時間(TE)20ms,反轉時間(TI)110ms。(6)冠狀位掃描以及矢狀位掃描時,將關節線圈的層厚設置成3mm,層距選擇4mm,矩陣是256×192。同時,腰椎位置掃描的層厚是5mm,層距是6mm,矩陣是288×224。
給予所有患者CT檢查以后,發現異常患者有16例,不僅骨小梁的結構呈現出混亂狀,同時其附近軟組織也趨于腫脹化。給予患者MRI診斷以后,發現有52例患者存在隱性骨折,T1W1圖像資料上發現隱性骨折位置,呈不規則狀或者是條狀紊亂性低信號,有部分患者的骨皮質下出現了線狀的低信號灶,且寬度都不足4mm。和T1W1低信號灶相對應的位置,于T2W1圖像資料上同樣呈現出低信號,然而其低信號的附近能夠發現高信號灶的水腫改變情況,即為隱性骨折患者合并骨挫傷所引起。
64例外傷患者當中,有41例患者的骨折位置是脛骨近端以及股骨踝處,其中有23例患者的側副韌帶以及半月板存在著損傷情況,或者有關節積液情況,SE序列條件下的矢狀面和冠狀面可清晰顯示出來。同時,對于隱匿性骨折在胸椎和腰椎的患者,診斷時T2W1圖像資料上會呈現出低信號,說明有隱性骨折出現,同時其附近也可發現高信號灶水腫情況,而附件和附近的韌帶則不會出現異常狀況。本次入選是64例患者接受檢查后,均采取保守治療,且機體功能已基本恢復正常。
隱匿性骨折本身屬于骨科臨床多見證,具有“隱匿性”特征,盡管機體外傷后會出現局部癥狀,但是采取X線平片診斷往往無法檢查出病灶組織,所以通常以CT及MRI診斷為首要選擇[1]。基于CT診斷而言,雖然能夠顯示出隱匿性骨折患者的病變位置,但是因為正常骨髓中包含大量脂肪成分,當患者骨折位置不同、年紀不同時,其脂肪含量通常會各不相同,所以予以MRI診斷有助于提升檢出率。MRI診斷強調以骨髓中的組織質子數量為參考指標,其信號強度相異時,MRI圖像也會有所差別,通過觀察MRI診斷圖像,即可對機體細胞成分以及脂肪的實際變化狀況進行直觀反映,實現對異常病變、正常骨髓組織的準確區分[2]。
一般而言,骨外傷情況出現以后,機體骨小梁會呈現出斷裂狀,以至于其骨髓受損,并形成充血性的水腫,不僅骨髓成分已經出現異常情況,同時脛骨近端、股骨踝隱性骨折還會伴隨著骨挫傷癥狀出現,導致機體膝關節的半月板、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以及側副韌帶等均出現斷裂癥狀或者是損傷癥狀,即會引起隱匿性骨折。張俊等[3]認為,MRI診斷隱匿性骨折除了能夠對骨小梁的斷裂信號進行充分顯示,通過予以T1加權成像,即可呈現出不規則性的低信號或者是線形條狀信號,而予以T2加權成像后,其相應部位就會出現低信號,一旦信號出現改變,表明存在著骨髓水腫情況,同時會有水腫彌漫型異常信號或者是不規則型信號形成,予以治療后這些信號往往會直接消失。
臨床上通常以平片檢查作為診斷隱匿性骨折患者時的主要方法,但是極易出現假陰性癥狀,這是由于人體骨結構較為粗大,同時形狀較為特殊,加之骨折線呈現出細微狀,以至于投照體位和機體其他的骨結構之間出現重疊現象,即會影響診斷結果,而CT及MRI診斷隱匿性骨折即可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一般而言,CT及MRI診斷隱匿性骨折患者時,醫師通常需要對患者外傷史進行詳細詢問,同時還要查明是否存在炎癥結核、血液病或者是腫瘤性的病變等情況[4]。MRI診斷隱匿性骨折表現出較多優勢:第一,病變檢出的整體敏感性偏高,還能找出早期異常性病變,在半月板骨折以及脊椎骨折患者中使用具有顯著優勢,同時還可以診斷脊椎中的軟組織損傷、脊髓損傷以及韌帶損傷等,這與秦少華等[4]觀點存在吻合性。第二,可以準確定位機體骨病變的位置。CT及MRI診斷除了能夠多平面成像以外,還可以多方位成像,可以給予多個病灶位置篩選、定位以及定量診斷。第三,CT及MRI診斷具有無輻射性和無創性特征,不會對患者身體帶來任何傷害,所以能夠得到患者的青睞于接受[5]。
需強調的是,雖然CT及MRI診斷隱匿性骨折表現出較高價值,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與局限性因素,補單病變信號不具備特異性,還無法對病變嚴重性進行客觀反映,加之MRI診斷價格普遍偏高,其掃描時間也相對較長,所以MRI診斷無法成為骨外傷患者的常規診斷手段,所以大多患者都選擇平片作為其主要診斷方案[6]。本研究經過長時間實踐后發現,如果患者受傷位置出現持續性疼痛感或者是腫脹感,予以X線平片檢查后沒有發現異常狀況,且該患者具有隱性骨折疑似特征,就必須予以CT及MRI診斷,以防患者的治療被延誤。
研究表明,基于隱匿性骨折患者,選擇CT及MRI診斷有助于提升其檢出率,還能對早期骨折進行客觀判斷,使用價值突出,建議在后期隱匿性骨折患者的診斷工作中進行大范圍推廣。
[1] 郭智萍,趙建,李石玲,等.脛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隱匿性骨折的影像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2,46(6):544-547.
[2] 李雙芳,舒海麗,張燕中,等.回顧性分析影像學檢查技術綜合運用在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 2013,40(10):80-81.
[3] 張俊,黃淵全,黃文杰,等.多層螺旋CT及其后處理技術對髕骨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1,9(5):64-68.
[4] 秦少華,徐方元,劉含秋,等.非典型脂肪-血液界面征用于膝關節隱匿性骨折X 線診斷價值[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5,34(3):431-434.
[5] 郭智萍,李石玲,張英澤,等.CT和MRI在脛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隱匿性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0,12(5):429-432.
[6] 戴志龍,蘆中慶,侯建明,等.多層螺旋CT后處理技術對脛骨平臺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臨床軍醫雜志,2010,38(5):807-8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7.043
江蘇 226600 江蘇省海安縣中醫院 (張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