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唐艷乾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廣西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分類管理培訓機制的探析
黃莉,唐艷乾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00)
摘要:在教育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呈不斷精準、規范、專業的發展趨勢,這對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提出了嚴峻挑戰,隊伍培養與建設改革問題提上日程。高校資助工作隊伍培訓是隊伍培養與建設的重要環節,培訓的實效性勢必影響到資助工作的精準度與成效。文章在分析當前資助工作制度變化、資助工作本身特性及資助隊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分類管理培訓機制的可行性分析,通過分類管理培訓逐步實現資助工作隊伍從“雜化”“散化”向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轉化。
關鍵詞:分級管理;分類培訓;分類管理培訓
近年來,高校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伴隨著高校收費制度的改革,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問題日漸突出。為解決高校收費標準提高和部分學生家庭經濟困難之間的矛盾,2007年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做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新政策。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逐漸嚴謹、規范、專業。由此,也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挑戰,隊伍培養與建設改革問題提上日程。
雖然廣西各高校已全面開展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建設,隊伍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隊伍建設發展歷程較短且管理尚未完善,導致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精準資助、精確資助、精心服務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需要。因此,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培養與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隊伍培訓機制的創新,是全面落實高校資助工作的重要保證。
一、資助工作隊伍分類管理培訓的必要性
廣西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以“獎、貸、助、減、補、勤”等多種資助形式存在,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師范生免費教育、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資助工作[1]。
所謂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是指從事、負責高校學生資助日常工作與資助育人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集體。分類管理培訓主要體現在根據人員在資助工作中的職責與作用,將隊伍劃分為不同的管理層次,明確各層次的具體責任和工作內容,實行分級管理,并提出不同的培訓要求與培訓目標,從而實現培訓制度化、規范化,提高培訓的實用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教育精準扶貧背景下,分類管理培訓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適應資助政策不斷完善與優化的需求
近年來,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呈不斷完善與優化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指導性政策頒布。2007年開始,廣西先后制定下發了《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資助項目暫行管理辦法》《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開展教育精準扶貧扶持貧困家庭子女上學就業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4〕32號)等一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進一步指導、規范高校資助工作。第二,政策修訂和優化。廣西根據資助管理變動情況和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的需要,對相關政策進行了修訂與完善。2014年對2007年制定下發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實施細則》(桂財教〔2007〕96號)進行了修訂,制定下發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實施細則(修訂)》(桂財教〔2014〕130號),2015年又對《廣西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資助暫行辦法》(桂財教〔2011〕125號)進行了修訂與完善。第三,資助新政策出臺。2014年廣西出臺了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入高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費補助、農村建檔立卡貧困生子女資助、直招士官國家高等學校學生實施國家資助等新政策。
(二)滿足資助工作繁重與嚴謹特性的需求
資助工作繁重性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內容涉及面廣。主要包括校園地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受理、發放、貸后管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復查核實、檔案管理;各類獎助學金評選、發放、管理;學生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發放;學費減免、綠色通道、大學生征兵入伍、退役、復學補償;高校畢業生到邊遠艱苦地區就業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與資助育人相關的征文、知識競賽、演講等各項文體活動[2]。第二,流程繁瑣且時間緊。最突出的是國家獎助學金的評選、發放與管理。評選流程細致,資金發放要求嚴格,申請材料管理審核繁瑣,完成任務時間緊迫。第三,具體執行、操作性規范尚不完善。雖然相關實施辦法或政策性文件中說明了執行、操作要求,但在實際工作中,學生家庭經濟情況復雜,部分學生提交的材料存在錯漏多甚至弄虛作假的現象,導致資助工作人員對學生材料有效、真實、準確了解和把握難度加大。
嚴謹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嚴管理。國家政府部門以權威的形式標準規定高校完成任務的具體時間、應達到的工作目標、遵循的工作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以及采取的一般步驟和措施,高校不能觸碰與逾越相關資助工作原則與要求。第二,從嚴教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屬于教育惠民工程,嚴禁弄虛作假,一經發現,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并采取有力措施,嚴肅批評教育,認真整改存在問題。尤其是規范惠民資金的管理、使用和發放,堅決查處和糾正各種截留、擠占、挪用行為。第三,從嚴監督。從2013年開始,廣西學生資助資金管理情況被納入審計工作。由專業審計機構對高校國家獎助學金資金管理情況進行專項審計。除此之外,為掌握廣西學生資助政策落實情況,確保學生資助項目順利實現,資助管理相關部門定期對全區范圍內學生資助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
(三)解決資助隊伍培養與建設現狀的需求
目前,高校資助工作隊伍培養與建設的現狀是:第一,隊伍人員“雜化”現象嚴重。由于高校資助工作隊伍配置不足,導致從事學生資助工作的專職人員很少,一般情況下為1-2人,大多數高校未能達到1∶2500的配備比例,資助工作的主力軍主要是其他兼職人員,以一線輔導員居多。第二,隊伍人員“散化”現象嚴重。由于待遇、地位、發展前景等原因一線輔導員隊伍不穩定,學生資助工作容易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傳統的“幫、傳、帶”受到沖擊,缺少具備一定工作經驗的輔導員。第三,資助培訓缺失,業務不精。在實際工作中,關于資助工作的相關培訓相對較少,這給資助工作帶來許多弊端,使得資助工作隊伍在本職工作內工作效率低下,嚴重影響資助工作的深入開展。隊伍“雜化”“散化”等特點更加劇了這種影響并惡性循環。
資助政策的不斷完善與優化對資助工作隊伍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隊伍需不斷學習、更新資助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并能熟練掌握具體操作流程,才能從千絲萬縷的資助日常事務與焦頭爛額的狀態中超脫出來。除此之外,隊伍培養與建設的現狀已經嚴重影響到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當務之急是如何實現資助工作隊伍從“雜化”“散化”向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轉化,要解決上述問題,分類管理培訓是關鍵。
二、以隊伍分級管理改革為基礎,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分級管理的依據在于資助工作隊伍現狀:專職人員不足,兼職人員較多且涉及人員范圍廣。面對這個暫時難以解決的現狀,惟一的辦法就是將這只龐大的隊伍武裝起來,規范化管理,既有效解決專職人員結構性短缺問題,又有利于隊伍人力資源的整合,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廣西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主要為校—學院(系)—班級三級管理體系。三級管理體系雖然在很多高校實行,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并非完全盡如人意。資助工作繁瑣、隊伍人員復雜、中間環節多等原因,使資助工作容易出現政策、工作要求傳達不到位,管理職責落實不明確、缺乏統籌安排等問題。因此,進一步完善三級管理體系,防范人滿為患現象,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迫在眉睫。
首先,高校應明確各級職責。第一級為校級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校級領導直接指導,學工處、財務處等相關行政負責人及各學院(系)領導擔任成員,全面指導學校學生資助工作,其主要職責是宏觀調控、統籌部署、監督管理等。第二級為學院(系)資助工作小組,以學院(系)分管學生工作領導為組長,輔導員、學管干事、學生干部代表等擔任成員,負責協助學生資助管理機構開展組織本學院(系)資助工作,將相關資助任務、要求及時傳達與落實。第三級為班級資助工作小組,學生輔導員任組長,學生資助助理、學生代表擔任成員,負責班級具體實際操作資助工作。其次,充分發揮各級管理層的突出作用。在第一級管理層中,充分發揮學生工作處資助管理機構中心作用,其主要職責是:統籌組織和管理全校的學生資助工作,制定資助具體工作方案、工作細則、工作要求以及注意事項,指導資助工作的開展,同時監督檢查、掌握系部資助工作開展情況,幫助順利完成任務并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在完善與細化管理結構的基礎上,努力構建以校分管領導為指導,資助管理機構為中心,學院(系)分管領導、學管干事為橋梁,輔導員與學生資助助理為重點,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資助隊伍,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資助工作隊伍分級管理是一種動態管理。雖然對隊伍進行分級,但是各個管理層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相互完全獨立的部分,管理的著眼點仍然是資助工作隊伍整體,強調整體與局部的統一。資助工作隊伍分級管理旨在:一方面,上一級統籌安排相關資助工作,指導且督促檢查下一級工作效果,滿足上級掌握下級工作情況的實時性要求。另一方面,下一級及時反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工作建議,不斷改進和完善學生資助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指導、督促、檢查或信息反饋是一種逐級遞進的關系,但也不排除跨層次的指導、督促或信息反饋。
三、以隊伍分類培訓為核心,提升資助工作業務水平
分類培訓是針對統一的、無區別的培訓提出來的,它要求資助工作隊伍培訓應有針對性,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以往的資助工作培訓中,集中統一培訓是比較常見的培訓模式。這種培訓方式的優點是:減少培訓成本并縮短培訓時間,工作量相對較少,比較便利。但缺點是忽視培訓對象在工作職責、工作經驗、能力以及所任職學校情況等方面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會造成資助工作人員在執行資助任務時有不同的需求。另外,通識性內容培訓也是比較常見的培訓模式。這種培訓側重于理論培訓,包括資助工作的整體概況、資助新政策的傳達與宣傳等內容,政策性、理論性較強但實踐性略顯欠缺。因此,要提高資助工作業務水平,進一步完善資助培訓工作機制,建立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多形式、重實效的分類培訓格局是關鍵。第一,根據培訓對象職責、作用的差異性開展資助培訓。資助工作涉及人員廣泛,包括分管領導、資助干事、學管干事、輔導員、學生資助助理等,他們在三級管理體系中的職責與作用都并非完全相同。例如,學生資助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學院資助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資助部門的運行,包括制定相關資助工作方案與細則以及資助工作的布置與落實等職責。這就要求學生資助管理機構的專職人員必須非常熟悉國家、政府有關資助政策要求,全面了解掌握資助政策、具體操作流程等相關業務知識。除此之外,專職人員還要鉆研資助業務,尤其是工作方法與工作思路的創新。因此,除積極參加上級資助部門開展的資助業務培訓外,還應通過向兄弟院校學習以及邀請資助工作相關專家召開座談、講座等形式系統培訓。與其他人員相比,專職人員全面、綜合性培訓更為突出。第二,根據培訓對象工作經驗的差異性開展崗前培訓、在崗培訓。由于工作經驗的差異性,資助工作隊伍人員可以分為新錄用資助工作人員、具有一定工作經驗資助工作人員以及具有豐富經驗且一定理論基礎、實際操作與研究能力的資助骨干[3]。高校需利用寒暑假或在任務執行前對新進人員著重進行崗前培訓,幫助新進人員了解、熟悉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克服因缺乏工作經驗所產生的工作困難,避免工作開展出現盲目性。第三,根據資助工作事務的差異性開展資助專題培訓。資助工作內容涉及校園地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學生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發放等方面,需根據資助工作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培訓。還有,根據資助工作的重要性開展強化培訓,例如,重點加強國家獎助學金、建檔立卡相關內容的培訓。根據資助工作需求性開展實操性培訓或業務突擊培訓,幫助資助隊伍熟悉與熟練掌握資助業務知識與操作流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資助工作隊伍培訓過程中,除培訓缺乏針對性外,還存在培訓滯后性和系統性。培訓的滯后性表現在:開展資助工作之初,缺乏發現問題的預見性和前瞻性,往往總是在工作開展或發現問題之后才制定相關的資助工作操作流程、工作要求以及與此相關的規范性培訓,導致資助工作容易出現反復性。
四、以基層資助工作隊伍培訓為重心,建立培訓需求動態調整機制
基層資助工作人員是指班級資助工作小組,即從事一線資助工作的輔導員與學生代表。相對而言,這部分人員在整個資助工作隊伍中的作用與地位非常重要,他們的優勢是:了解、熟悉班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情況,是資助工作存在問題與困難的信息反饋源,能為資助工作的改進與完善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在以往的培訓中,這支基層隊伍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缺乏長遠培訓的規劃,導致基層隊伍部分人員在資助工作方面仍停留在應付上級布置和落實的狀態中。因此,資助工作隊伍培養與建設要堅持重心下移方針,進一步加強基層資助隊伍培訓,著力解決影響基層資助工作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在解決基層資助工作突出問題的同時,主動收集基層反饋的信息與工作建議,不斷完善與改進基層培訓方式、方法。
在基層資助工作隊伍的培訓中,高校要充分發揮校內培訓優勢,定期組織輔導員資助業務學習,利用寒暑假輔導員專題培訓的契機開展資助工作專題培訓,或是通過召開資助講座、文件政策、業務手冊印發宣傳等形式開展培訓,幫助一線資助工作隊伍提高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高校還應該開展校外培訓,加強校間交流學習。同時,高校應從學生內部著手,成立一支有能力、有責任心的學生資助助理隊伍,協助資助管理機構、輔導員做好各項資助工作。學生資助助理經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并根據年度考核結果確定是否連任。除定期培訓外,在開展相關資助工作前,學校應召集學生資助助理進行相關內容的培訓,培訓內容著重于資助材料的相關填寫、收集、注意事項以及在以往資助工作中容易出現的錯誤等,指導與幫助資助助理熟悉資助工作具體操作與執行要求。
為保障信息反饋渠道的通暢性,高校應主動建立資助專職人員、學管干事、輔導員、學生資助助理互動網絡平臺。這既有助于輔導員、資助助理及時反饋在開展資助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或出現的問題,了解資助工作開展實際情況,也有助于資助專職人員在線指導、培訓輔導員或資助助理開展資助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問題。除此之外,高校可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工作建議不斷改進和完善學生資助管理與資助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基層一線資助工作培訓的實用性、有效性,逐步建立培訓需求動態調整機制。
教育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資助工作隊伍培養與建設將是未來資助工作的重心,資助隊伍培訓是培養與建設的重要環節,培訓的實效性勢必影響到資助工作的真正落實與成效。分類管理培訓機制的建立摒棄了以往單一、無針對性的培訓模式,有利于逐步實現資助工作隊伍從“雜化”“散化”向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轉化。
(責任編輯:黃孫慶)
參考文獻:
[1]王珂﹒國家獎助學金制度優化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2﹒
[2]莫云仙﹒高校資助工作隊伍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J]﹒廣西教育,2014(3):78-79﹒
[3]黃軍偉,吳先琳﹒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校本運行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0(9):49-50﹒
Analysis abou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Funded Work in Guangxi
HUANG Li,TANG Yan-qian
(G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Nanning 53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 has been more rigorous,standardized and professional.So,the students funded work team face a severe challenge.Team training and construction reform gradually put on the agenda.The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will affect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This paper propose a feasibility analysi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mechanism,which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itself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team training.Finally,th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mechanism gradually realizes work team from the“disorder”,“scattered”to the regularization,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hierarchical management;classified education;classified management training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19(2016)6-0084-04
作者簡介:黃莉(1984-),女,廣西南寧人,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資助、學生管理。
收稿日期:2016-04-02修稿日期:2016-04-26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廣西學生資助研究專項課題“廣西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分類管理培訓機制探析——以XX為例”(2015ZZ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