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1)
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分析及發展對策探索
王倩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徐州221111)
摘要:“互聯網+”時代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創新契機。以慕課(MOOC)為標志的網絡課程能否與思想政治教育完美結合,需要從內部的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的機遇、威脅進行系統而科學的考量。SWOT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學上的方法,可以應用于分析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改革創新的現實情境,并就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建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提出策略性建議,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慕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慕課(MOOC);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互聯網+
一、慕課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創新契機
慕課(MOOC),即大規模網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信息化時代深入發展,互聯網與教育聯姻而形成的全新知識傳播手段。慕課最初起源于美國,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最早于2004年創立非營利性教育組織可汗學院,通過網絡影片進行免費授課來加快各年齡學生的學習速度。2008年加拿大喬治·西門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聯通主義構建了cMOOCs模式;201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基于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xMOOCs,最終促使美國形成了edx、udacity、coursera三大慕課巨頭。2013年5月,中國高校翹楚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宣布加入edx,國內最大慕課平臺學堂在線上線。隨后,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及國內免費課程先行者網易公開課等也紛紛加入慕課發展,為國內學習者提供全世界優質課程資源。慕課憑借其開放性、便捷性、多元性及互動性等優勢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如驚濤駭浪沖擊著全球傳統教育產業,引發了教育領域一系列革新,并為更多的改變提供了可能性與潛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屬于意識形態教育,在我國傳統課程體系中主要依靠講授教學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容上看多為抽象的理論闡述,實用性上對學生求職就業無直接幫助,教育對象面對的是個性化特征明顯、具有“拇指族”“低頭族”等特征的90后大學生群體。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形勢,迫切需要依托新理念、新模式進行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永葆活力。
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其固有的優勢,也存在劣勢,既可能為學科發展帶來機會,也存在威脅。因此需要使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建模,全面而系統地衡量二者結合的現實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發展戰略,為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借鑒。
二、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SWOT模型
SWOT分析法,即態勢分析法,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的一種分析模型。四個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遇(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SWOT分析方法最初應用于企業管理,將企業內部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遇、威脅進行梳理、總結,通過系統而科學的分析,對分析對象的發展提供策略建議。慕課的蓬勃發展在遭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傳統學科時,優勢能否得到發揮,或其劣勢是否愈演愈烈,帶來更多的是機會還是挑戰,這都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改革創新所面臨的緊迫問題。運用SWOT這一科學方法對慕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分析具有理論及現實意義(見表1)。

表1 慕課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
(一)優勢分析
慕課課程本身具有名師、多元、優質、開放、共享等典型特點。慕課的制作一般依靠明星教師、專業化團隊打造,在制作過程中可以在大量素材中廣中選優,內容上既可以包括文字表述,也能使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課程設置上可以結合成人記憶力曲線等科學理論,合理安排教學環節,保證教學效果。
慕課實施上,便于針對差異化的學生群體實施區別化、個性化教學,教學進度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進度、個人時間等進行調整。總之,慕課可以兼顧群體進度與個性化教育,最終實現整個學生群體共同進步。
在制作成本上,慕課具有規模經濟,初期投入較大,一旦制作完成就具有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是以往任何教學形式都無法比擬的。
(二)劣勢分析
慕課本身的名師、優質、開放、共享等特質,從反面來說容易形成馬太效應,即名校效應。馬太效應指的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級分化現象。慕課模式容易使名校和名師的課程成為受眾的首選,圍繞名師和名校的學生越多,相關課程受到的關注討論越多,所占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而其他高校則會產生與名校相反的惡性循環,最終在市場中遭到淘汰。這種趨勢的最大惡果是容易使名師課程成為市場“寡頭”,失去競爭,從而失去進一步提升的內在動力;而單一的名師課程也不利于知識的多樣化傳承。
慕課初期制作成本較高,投入人力物力要求較大。要發揮慕課優勢,制作優質課程需要集合名師、專業制作人員,與傳統課程教師單獨或者集體備課的形式相比成本較高。課程實施需要學生配備電腦及網絡等設備,還需要學習者有基本的媒體素質,慕課的初期制作成本、使用成本相對較高。
(三)機遇分析
信息化時代深入發展,“互聯網+”成為大勢所趨。互聯網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幾乎每個個體都成為全球網絡公民,傳統產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聯網浪潮的沖擊,或者主動迎合或者被動接受互聯網的改造。慕課迎合了“互聯網+”時代下改造傳統教育模式的機遇。
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改革的需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時代責任。信息化時代這個背景即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課改革的最大的“新形勢”。
此外,慕課的到來還迎合了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需求。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個性化特征明顯,對手機、電腦等終端依賴性較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從中小學時期被動地接受意識形態的灌輸、價值觀的養成,轉而成為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針對錯綜復雜的信息,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去偽存真,堅定理想信念。將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在線學習、翻轉課堂等多元化、交互性、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將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廣度和深度,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程參與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四)挑戰分析
慕課介入大學生思想政治課教育從某種程度上看相當于給思想政治教育課“松綁”,給予了課程內容、課程設置更大的空間及更多的自由度,對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保持純粹性及正確導向,免受西方意識形態侵蝕帶來挑戰。
此外,慕課的來臨還給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帶來職業挑戰。一旦慕課廣泛應用于思想政治課教育,傳統思政課教師即失去了作為主講教師的地位。因此其教師地位受到挑戰,除了部分明星級的教師進行慕課主體教程的制作外,更多的教師應妥善處理慕課帶來的危機和風險,及時轉變角色,成為慕課課堂的組織者和輔助者。
最后,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使該科目本身面臨有可能被進一步弱化的風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學理性及哲學思辨性很強的學科,雖然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短期內對學生實用技能及求職并無顯著效用,慕課化后若不加以合理引導,很容易被忽視、被淘汰。
(五)慕課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切實可行性
經過對慕課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內部優勢、劣勢及外部機遇、挑戰的具體分析,可見慕課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課是一種必然趨勢,其既迎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課改革的時代需求,又可以滿足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的特殊需求,與傳統課堂講授形式相比具有顯著優勢。
慕課作為“互聯網+教育”的新生事物,其發展必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慕課建設也是如此。在其發展過程中有本身的短板和存在的威脅。然而其短板和存在的威脅,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削弱的,不會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慕課的發展方向。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建設的對策
通過建立SWOT模型,可知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化發展優勢與劣勢并存、機會與威脅同在。因此,要切實推行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必須做到發揮優勢,弱化劣勢,抓住機會,克服威脅。
具體而言,思政教育慕課改革離不開政府從政策層面進行頂層設計、規劃引導;高校層面重視慕課課程建設及資源引進,探索多樣性的慕課利用模式;社會力量加強與高校的互動協調;作為教育主體的教師與學生增強信息素養,切實提高篩選好慕課,利用好慕課的能力和水平。思想政治教育慕課發展策略見表2。

表2 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建設的SWOT分析策略模型
(一)政府牽頭,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政府宏觀推動作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建設離不開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職能的充分發揮。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順應“互聯網+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進一步完善高校慕課建設的政策,通過規劃引導、資金投入,推動慕課在思想政治教育課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加強監管和約束,一方面對慕課教學大綱及內容進行篩查和審核,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課慕課中摻雜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及意識形態的侵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慕課建設的規范性,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
(二)高校應重視慕課課程建設及資源引進,探索多樣化的慕課利用模式
高校應打破圍墻,以創新、開放、共享的態度加強慕課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引進、學分認證和教師隊伍培養。加強慕課應用的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這是開展慕課建設的前提條件。搭建慕課平臺,梳理自身優劣勢,將有優勢的課程通過自己或者社會團隊制作成為慕課,若本身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力量薄弱,則應該將重點放在引入課程上面。加強學分制改革,將慕課課程認證學分納入學生評價體系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更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受教育效果。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培訓,養成一批精通信息技術、精通慕課設計制作的專業技術團隊;同時引導、培養思想政治課任課教師,使他們能夠適應慕課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從主講地位轉變為“組織、引導、協調、解惑”型課堂輔助性教師,使得學生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真正主體。
(三)社會力量應協同參與,共創社會與高校慕課建設互惠互利新局面
慕課本質上是一種優質教育資源的選擇及市場化共享活動,因此慕課課程的開發和普及離不開高校與社會的雙向互動。思想政治教育慕課的推廣和使用需要社會力量的介入。課程的錄制、后期制作、運營推廣、數據收集及評價都可以經過專業的制作公司。在政府政策支持和牽頭下,社會性組織介入思政課程慕課的設計和推廣,有利于集中資源,匯集名師,開發高質量的慕課課程,也有利于慕課在不同層次高校間的分享。
(四)師生要提高信息素養,開創思想政治教育慕課新課堂
思想政治教育課慕課化必須肯定的是教師和學生仍然是課堂的主體。在慕課時代來臨時,只有師生充分認識到慕課的價值,充分利用慕課,才能達到推廣慕課的效果。只建設而不會利用,或者利用不好,將會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應對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化時代,師生應自覺增強主體意識,通過參加講座、培訓,掌握在線學習的方式方法,提高面臨網絡的信息選擇能力和控制能力,這是思想政治慕課能夠開展和普及的前提和基礎。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尤其對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出了轉變角色的要求,除了一部分擔當思想政治教育課慕課制作的名師,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應該轉變角色,從主講者轉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討論的引領者和慕課課程的敦促者。
四、結論和思考
高校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前沿陣地。慕課引入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符合“互聯網+”時代下對傳統課堂改造的機遇,也迎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自身的與時俱進、創新模式的內在需要。在高等教育資源緊張、人才培養質量問題日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受到一定質疑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慕課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諸多顯著優勢,亦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和不足。應該客觀而全面地衡量這些內外部特征,并從各個層面全員參與、全過程協調、全方位互動,針對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建設采取切實有效的策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慕課平臺的發展,順應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課創新改革的潮流。
(責任編輯:蔣國平)
SWOT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OC in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ANG Qian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111,China)
Abstract:Internet+ era has brought great innovation opportunity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However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hi-tech still ne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both internal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s well a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SWOT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and concludes that MOOC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based on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counter the possible problems.
Key Words:MOOC;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SWOT;internet+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719(2016)6-0014-03
作者簡介:王倩(1984-),女,江蘇徐州人,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學。
收稿日期:2016-04-10修稿日期:2016-04-20
基金項目:江蘇省2015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慕課熱’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2015SJD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