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琨
[摘 要]慕課的出現和風靡反映了學習者對傳統學習方式的某些弊端的不滿。慕課對于知識的傳播和擴散方式對于傳統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它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的流動,部分解決了教育的不公平和推動了傳統教育自身的改革。慕課極大地促進了學習者獲取優質教學資源。學習者的主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對于慕課學習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慕課本身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式,是傳統教學的一項有益的補充。
[關鍵詞]慕課;學習者;課程選擇;學習動機;學習行為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9-0052-02
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對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和巨大變革。教育領域也一樣。近些年,人們關注大規模在線教育(MOOC,也稱為慕課)這一學習方式。借助互聯網技術,慕課以其開放性和透明性,為知識的傳播和學習提供了一種嶄新的途徑。幕課部分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問題,擴大了受教育機會和促進了教育公平。學習者將可能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按自己的學習習慣學習,并獲得學習反饋。本文從慕課的實踐出發,通過對學習者的課程選擇、學習動機和學習行為三個方面的描述,探討這一學習平臺對學習者的影響。
一、課程選擇
慕課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其免費、高質量的優勢成為高校學生最流行的課程選擇。早在2011年,斯坦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斯倫和皮特·諾威希將“人工智能導論”課程免費放到網上,很快吸引了來自190多個國家的16萬學習者,最終2.3萬人完成了這門課程的學習。(李曼麗等2013:2)著名的慕課平臺Coursera是由斯坦福大學計算機教授吳恩達和達芙妮科勒聯合創辦的。Coursera的合作機構和成員非常多,包括100個全球合作伙伴、美國頂尖大學和州立大學系統。2012年秋,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手創辦的非營利性平臺edX正式上線。不僅國外知名高校踴躍推廣在線開放課程,國內高校也在慕課領域積極行動起來。2013年5月21日,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正式加盟edX,成為其首批亞洲高校成員。同時,清華大學也推出自己的在線學習平臺——學堂在線,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
從慕課的發展來看,多數是知名高校向世界輸出其優質教學資源。從慕課平臺上線伊始,清一色都是全球頂尖知名大學;在中國慕課發展中,走在前列的也是國內著名高校。因此,在線課程的傳播過程中,課程資源存在著不對稱這一特點:世界或區域著名院校大力推廣自身的優質課程資源,相比較而言,一般院校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正如臺灣大學慕課項目負責人,同時也是首門中文課程——“概率”的授課教師葉丙成指出,臺灣大學參與慕課有三個重大意義,其中就有在起始階段占領先機。早上線、留好口碑,才能獲得更多學術的詮釋權,而不至于跟隨大流,詮釋權旁落,被邊緣化。(李曼麗等2013:11)一方面幕課部分解決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問題,擴大了受教育機會和促進了教育公平,與此同時,慕課的廣泛傳播,使得這些優質資源的地位得到了鞏固。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得到加劇。
此外,對于數量更為龐大的普通學習者而言,優質資源并不意味是適合自己的資源。對于大多數的普通學習者而言,慕課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如何找到適合個人的資源是個艱巨的選擇。蔣卓軒等(2015)發現,對于教學時長為11周至15周不等的課程,在開課前2周左右時間里出現注冊人數和退出人數的較大波動,并且學習人數在大約2周后逐漸穩定。從中可以看出,對于一般的學習者,往往是首先關注課程的名稱,對于是否適合自己并不清楚,在開始學習之前選擇上有很大的任意性,同時在課程開始之后也有退出的可能。因此,如何降低學習者課程選擇的隨意性是提高慕課效率的一個重要的方面。
二、學習動機
慕課學習者數量多,學習者的背景復雜多樣,因此學習者學習動機也呈現出多元性的特征。綜合看來,興趣和享受學習本身是多數學習者注冊并參與慕課的主要原因,完整的學習完一門課程或者獲取證書并非大部分學習者的主要動機。這些學習者可能是由于對本校的有關課程不滿,因而轉向慕課課程的學習。慕課課程在數量和質量上,對于這些學習要求較高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李曼麗等(2013:166)發現在其調查的慕課學習者樣本中,來自985和211高校的學生不足四成;他們還發現,其他本科類院校學生對慕課學習熱情最高,占到其調查中有效填寫人數的一半以上。可以看出,慕課學習者多數是對優質學習資源充滿濃厚興趣而且愛好學習的人。
此外,慕課課程本身還可能包含某些稀缺的課程,這些課程面向的人群為小眾,同時需求較少,多數的學校沒有相關的資源和教學人員,慕課能夠滿足某些特定的人群的這樣的需求。例如,愛丁堡大學在Coursera平臺上開設了一門名為“馬的營養”的課程。該課程為愛丁堡大學醫學和獸醫學院開設。對于那些熱愛學習的人,慕課為他們提供了體驗各種不同的學習內容的平臺。一般的大學里可以找到的課程,在慕課平臺上,可以有多種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選擇。可以說,慕課平臺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學習內容的多樣性。學習者可以和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不同的人一起學習,分享學習體驗。對于那些不為大眾理解深藏于象牙塔內的某些冷僻課程,慕課平臺可以讓更多的人士去了解和認識,為真正愛好學習的人提供了學習途徑。
三、學習行為
慕課有三個組成部分:課程講座視頻、課程測試與評價及討論區的師生、生生互動。因此,慕課學習者的學習主要是圍繞著這三個部分開展。課程講座視頻提供了教學的主要內容。課程測試與評價向學習者提供檢測所學知識、鞏固所學概念的途徑。討論區是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平臺。可以說慕課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討論區來調動數量龐大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支持他們的學習。慕課區別于其他課程形式的最大的優勢就在于討論區的設立。通過討論區的管理,教師可以管控討論的相關性和準確性,使之達到授課的預期。
Phil Hill(李曼麗等2013:160)在自身實踐基礎上,將慕課的學習者分為5類,他們分別是:(1)一般數量最多的是“爽約者(No-showers)”,他們注冊甚至激活了賬號,但從來沒有登陸過課程;(2)“觀察者(Observers)”會登陸課程,觀看視頻,閱讀相關課程內容甚至瀏覽討論區,但是除了嵌入式測驗外,他們不會完成其他的作業或者測驗;(3)“插班生(Drop-Ins)”會參與課程中感興趣的部分主題或活動環節,但不會努力完成整個課程;(4)“被動參與者(Passive Participants)”以消費的態度瀏覽課程,他們可能會參與不同環節的活動,但不會主動完成作業與任務;(5)“主動參與者(Active Participants)”會全身心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參加討論,完成絕大部分作業、測驗與評估,乃至最終獲得證書。
蔣卓軒等(2015)在慕課眾多類型的學習行為中,選取“看視頻”和“提交測驗”兩個最廣泛也最基本的行為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區別出五種不同類型學習者:(1)打醬油者(Bystanders);(2)虎頭蛇尾者(Anti-climax);(3)搖擺不定者或始終搖擺者(Waverer);(4)堅定完成者(Stalwart);(5)只為學習者(Just-learner)。
對于普通慕課學習者而言,學習行為主要為注冊課程、激活課程、看視頻和做測試、完成課程學習和取得課程證書。在學習過程中,兩類行為對于慕課學習的成敗至關重要。一個是看視頻和做測試,這又可以分為兩種:只看視頻不做測驗作業和既看視頻又做測驗作業。對于慕課的視頻,多數學習者都能夠完成,但是如果視頻的時間過長,將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同時,如果學時超過12周,學習的效果不如預期理想。至于課后的作業和測試,個別同學去完成,大部分的學習者只看視頻而不做測驗作業。慕課另一個重要的學習行為是討論區的師生和生生互動。討論由若干主題組成,教師和助教可根據每周的課程和作業創建討論區。一般說來,討論區都包括一般討論、作業區、學習小組、課程材料反饋和技術反饋等板塊(李曼麗等2013:133)。在討論區中,學習者之間可進行多項活動,既可以深入探討某項作業,也可以在遇到困難時向同伴求助,并能收到作業的信息反饋;教師則監管討論內容的相關性和準確性,使之達到與教學設計預期的結果。討論區的管理最終是為了持續、有效的進行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很少和個別的學生直接聯系,而是通過分析學生學習中的學習行為的大量數據,發現有代表性的問題,使用討論區的有關工具(郵件公告等),和討論區其他相關人員(例如community teaching assistants)一起解決問題。從學習實踐看,多數的討論區的發言和課程相關性較小。討論區的管理也有缺陷,討論主題的設置過于單一,教師對學生的有效的討論未能及時給出反饋。另外,如何將線上和線下的師生互動和交流相結合,以提高學習的效果,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四、結語
慕課的出現和風靡反映了學習者對傳統學習方式的某些弊端的不滿。慕課對于知識的傳播和擴散方式,對于傳統教育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它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的流動,部分解決了教育的不公平和推動了傳統教育自身的改革。慕課極大地促進了學習者獲取優質教學資源;學習者的主動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對于慕課學習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慕課本身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式,是傳統教學的一項有益的補充。我們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到慕課本身的局限,充分發揮其優點,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蔣卓軒,張巖,李曉明.基于MOOC數據的學習行為分析與預測[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5(3):614-618.
[2] 李曼麗,張羽,葉桂斌,等編著.解碼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教育學考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 MOOCs@Edingburgh 2013:Report#1.https://www.era.lib.ed.ad.uk / handle / 1842 / 6683.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