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
高校后勤服務三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張立新
[作者: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后勤總公司黨總支書記,教授]
高校后勤服務三化改革,是教育部多年來的總體要求,是企業辦高職院校在校企融合發展模式下,反哺和服務企業母體教育改革的成功實踐案例。
高校后勤;三化改革;研究實踐
近年來職業技術學院在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和集團黨政的正確領導下,全面深化與企業的融合,提出了“向企業學習”管理創新理念,允許社會企業、學校、及后勤實體單獨或多方合作投資建設,積極探索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在高校后勤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績,為學院全面改革、持續健康發展積累了經驗,起到了引領和帶動作用。
學院按照“市場開放、資格準入、風險共擔、行業示范”的原則,積極推進后勤服務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改革的嘗試,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即“三自三借三嚴”。
(一)自我加壓、自尋出路、自我提升,順勢而為
近年來,針對煤炭行業持續下行以及沒有生均經費的雙重壓力,學院主動提出深化后勤改革的決策。在“早改早主動,早改早見效,早改早受益”共識主導下,學院成立以書記院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目標任務,制定措施方案,著力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
一是積極引入社會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后勤服務質量。針對后勤戰線人員較多、負擔較重的現狀,本著消臃祛腫,提高效能的原則,積極對富裕人員進行合理調配,通過辭退臨時工,分流正式工的措施,進行職工轉崗分流。幾年來先后分流正式工49人,辭退臨時工87人,減人提效成效明顯。
二是加強學習提高,強化隊伍素質,提升工作效益,提高管理監管水平。學院圍繞后勤服務的各項具體工作,加強后勤干部職工隊伍建設,通過各種形式的政治業務學習實踐,努力提升員工隊伍素質,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益,著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監督水平,全面促進后勤三化改革高效推進。
(二)借船出海、借力發展、借石攻玉,乘勢而上
所謂借船出海,就是優化資源配置,以市場換投資,借助社會化市場化的投資形式,完善學校服務板塊和服務項目;所謂借力發展,就是借助社會力量,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軟硬件環境,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所謂借石攻玉,就是借助合作伙伴的專業化管理措施,加強管理,堵塞漏洞,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基于這樣的認識,學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公開招標等市場行為,先后與多家公司合作,以“市場”換取“投資”,實現學院后勤三化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以學生食堂為例,改革前,由于學院地處城鄉結合部,南門外分布了上百家餐飲攤點,致使學生食堂就餐率不足兩成。引入珠海鑫茂公司的資金700多萬元投入改造后,通過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學生食堂在食品安全、食品衛生、飯菜質量、服務態度等方面得到根本性改觀,學生就餐率大幅提升。
為響應政府藍天工程建設和環保達標,學院拆除了燃煤鍋爐,與四川校保后勤服務公司進行合作,該公司協議投入資金819萬元,目前一期投資110萬元安裝了空氣能熱水設備,對學院的開水供應及北校區澡堂進行改造,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未來還將對學生宿舍進行單間洗浴改造,保證宿舍內24小時有熱水,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
職工家屬區的物業改革也邁出了堅實一步。建設街小區(原礦大家屬院),現有四棟樓共126戶。之前,小區的物業歸學院物業公司統管,每年僅保安費、維修費、垃圾清運費等需10余萬元。后來小區又交給社區托管,效果也并不理想。鑒于此種情況,學院改革創新管理辦法,選舉成立業主委員會,實行自收自管,住戶滿意率大幅提升,為學院營造團結、和諧、安定的發展環境奠定了扎實基礎。
(三)嚴格程序、嚴格篩選、嚴格監管,形勢喜人
首先是嚴格程序,奠定后勤社會化改革合法性、規范性基礎。推行后勤保障社會化要樹立依法管理的觀念,無論是社會資本引進、人員錄用、資格審查,還是各類合同的簽訂,都必須嚴格法定程序,特別是一些重要合同的簽訂,學院堅持經黨委集體研究決定。同時,要按照調查論證、擬訂方案、公開招標、簽訂合同、正式運行和監督管理的程序實施。
其次是嚴格篩選,按照公正透明的原則,選擇好合作伙伴。每項后勤服務項目的招標,都要制定詳盡的招標方案,由學院主要領導掛帥,后勤戰線領導具體組織,物業公司、飲食公司、財務處、紀委監察處等相關部門組成招標領導小組,對投標企業的資質、方案,雙方協議等進行嚴格審察,并征求律師意見,為今后的合作奠定法律基礎。
三是嚴格監管,確保項目運行安全高效,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我們將具體的監管任務交給項目對口的物業、飲食公司,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規定做好監督管理,同時,借助政府管理部門的檢查考核,如市、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物價局、衛生局等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形成合力,確保后勤服務工作的安全高效運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后勤社會化作為學院近年來最重要改革舉措之一,所帶來的效率、效益顯著。根據統計,在改革之前,學院每年僅三臺鍋爐的水電燃煤等費用總支出為202.42萬元,改革之后,總支出縮減為43.72萬元,每年可節約資金158.7萬元。
一是減輕了學院資金壓力。后勤三化改革引進了社會資金,切割了部分社會功能,把有限的辦學資金用在“刀刃”上,提高了學院辦學效益。
二是提高了后勤服務能力。圍繞后勤服務保障,通過篩選引進社會優良資源,學院后勤服務能力得到質的改善,廣大師生真正得到實惠。
三是優化周邊工農關系。在學院后勤三化改革過程中,學院通過大量聘請周邊村民擔任宿管阿姨、保潔員等,解決了相當一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促進了學院所處地的工農關系持續改善。
四是促進了學院全面工作的有條不紊推進。學院后勤三化改革取得成效的幾年,正是我們持續夯實全國文明單位榮譽、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期,得益于后勤服務保障能力的不斷提升,學院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上,不斷取得了亮眼成績。
(一)關于后勤管理模式
后勤管理模式是影響后勤三化改革的關鍵因素。目前,僅以學院食堂來講,我們在主校區實行餐廳整體承包;北校區實行校區食堂獨立核算,窗口承包;工貿校區食堂獨立核算。而家屬區物業管理實行的是自治模式。因為我們很難具體分辨哪種模式更好,所以沒有簡單地選取一種管理模式,而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多種模式共存的后勤管理形式。
(二)關于后勤監管
后勤三化改革前,所有后勤服務部門與學校職能部門聯系密切、信息暢通,并做到同拍共振、步調一致。但是,在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的情況下,極易發生承包企業與學校意愿違背的現象。圍繞這些,我們加大后勤監管力度。借助專業機構物業公司、飲食公司等進行監管,發動群眾監管,定期問卷調查進行監管,借助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監管,通過多方面、多途徑監管,確保了后勤服務保障始終處于學院可控狀態。
(三)關于風險防控
在片面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的作用下,一些高校后勤服務部門或者社會承包企業,在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思想指導下,脫離學校監督,追求短期效益,淡化長期風險。為避免以上現象的出現,學院在與承包商進行合同簽訂時,明確規定其安全、衛生等事故責任,以此提高其守法、合規經營意識。同時,學院有關職能部門定期對其生產經營和安全管理情況進行檢查,與其他關鍵崗位同樣重視同樣要求,杜絕安全隱患。
一是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是后勤三化改革的前提。二是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是后勤三化改革的先導。三是敢于擔當、主動作為是后勤三化改革的關鍵。四是善于學習、多方借鑒是后勤三化改革的基礎。五是群策群力、合力攻堅是后勤三化改革的有力保證。六是換位思考、合作共贏是后勤三化改革的必要條件。總之,在教育部關于后勤服務社會化指示精神的指導幫助下,在集團黨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職業技術學院的后勤三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全面深化后勤改革,提高辦學效益道路上,我們還存在著不足,還有待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 責任編輯:趙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