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蕊 崔小強
?
多舉措加強學生社區機動車管理積極構建平安校園——以清華大學學生社區機動車管理為例
曹 蕊 崔小強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
隨著高校與社會各界交流的深入與合作的開展,開放式的校園內人、車驟增,給校園交通安全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也給校園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的開展校園機動車管理,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緊密結合實際工作,對學生社區校園機動車管理工作進行探索,目的在于切實加強校園機動車管理工作,確保校園交通安全。
機動車管理;學生社區;交通管理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的教職工、學生自購機動車現象逐年增加,校園內機動車輛數量悄然加大,加之原有的公車、特種車輛、出租車等等,不僅使本來就不寬裕的停車位越發緊張,更是給高校校園交通秩序尤其是學生上下課高峰期間的出行帶來越來越多的安全隱患,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社會問題。營造“文明有序、安全暢通”的校園交通環境,是保障學校正常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的重要方面。
(一)高校學生社區交通管理形式
1.封閉式學生社區的交通管理
學生社區具有獨立的地理環境,由一個進出口大門(或幾個進出口大門)控制車輛進出,進入學生社區的車輛一般只有學校的公務用車、服務保障車、特種車輛等少數車輛,學生社區交通安全管理由安全保衛部門獨立承擔,社會職能部門很少(或沒有)介入,此時的安全保衛部門工作量校大,責任較重。其職責一般為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根據需要在校園內設置交通管理設施;聘請專門人員對進入校園的人、車進行管理等。優點是,便于學校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學校保衛部門管理力度較大,作用較為明顯。
2.半封閉式學生社區交通管理
由于歷史的原因學生社區附近有部分居民和其他單位,校園內不再是單純的教職工及來校的人員。此時,學校保衛部門的職責除了第一種管理模式所承擔的職責之外,還要負責內部居民、單位的聯系和協調。此時,學校保衛部門的管理力度有所弱化。
(二)高校校園交通管理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完善校園交通管理設施。作為校園交通安全的主管部門,應及時根據變化的環境,對交通硬件設施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在不影響學生社區整體規劃的前提下,實現學生社區交通設施功能發揮到最大化,消除學生社區交通安全隱患,保障師生生命財產的安全,校園保衛部門在校園交通管理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1.無執法權。
2004年1月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企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以來,高校作為企事業單位之一,其職能部門就不再具有執法權,由此給日常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校園交通管理過程中,保衛部門沒有執法權是影響高校校園交通管理的重要方面。
1.專業知識缺少,管理人員力量較弱
縱觀目前學生社區交通管理隊伍,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定位問題。在機動車輛大量增加、交通管理越來越成為學生社區安全管理難題的時候,其管理的地位無法同以前相提并論。二是交通專業知識缺乏。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門科學,需要有專門的時間、精力進行研究。從目前的力量配比來看,學生社區交通管理人員很難有專門的時間對校園的交通管理進行充分的論證,管理的力度、深度有待于強化,管理理論有待于提高。三是管理力度不夠。交通安全有較大的時間性,當上下課高峰期時,交通管理很難同步跟進,學生社區交通管理的即時效應較難發揮。
2..校園交通事故處理的延遲性,對校園安全秩序帶來影響。
目前,校園交通事故的處理主要是兩種:一是自行協商解決;二是直接由交通管理部門介入。第一種方法直接簡單,影響面較小,適合損失較小的一類事故。第二種方法對學校影響面很大,所需時較長。一般來講,學生社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場所,其發生交通事故后引發的后果經常比社會馬路上大得多,因此,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要盡可能縮短現場交通事故處理的時間,以減少事故處理對學生學習、生活秩序的影響。
學生社區內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學生上下課的各條主干道成為免費的“大停車場”,由于區域內車速較快、人車混行,交叉路口多,因停車而產生的盲區多,每年都有多起交通事故發生,車輛噪音和汽車尾氣等環境污染也影響著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我們認為,學校保衛部門在校園交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學制訂學生社區交通管理總體規劃。
作為職能部門之一,應該建立與學校總體規劃相配套的子規劃、服務、服從于學校的中心規劃,在制訂規劃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交通管理的前瞻性,使交通管理人員的工作掌握主動權,使之能配套于校園的發展規劃。
(二)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社區交通管理的規章制度
交通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安全、暢通,滿足師生對校園交通安全的需求,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機動車管理是一項需要統籌兼顧的工作,既要營造安全有序的校園交通環境,又要方便教職員工及來訪人員車輛進出校園。為此,學校領導給予高度重視,多次聽取機動車管理工作專項匯報,并提出指導意見。對學校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交通的軟、硬件設施情況,制定出適合我校學生社區的交通管理規定,切實可行的制度方案,同時充分體現法制的民主性原則,使之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由于我校學生社區面積較大,機動車限行區域范圍廣,其中的服務網點眾多,如超市、銀行、公共教室、郵局、食堂等,為該區域提供各種服務保障的車輛多而復雜。為了有效的做好學生社區機動車限行管理工作,經過多次研討,并征求學生社區內的相關單位意見,按單位性質、車輛類型、行駛路線、學生需求等不同情況,分成固定車證、臨時車證、特種車輛車證等不同的管理模式,確保學生的生活不受影響。具體規定包括:一是服務保障車輛須統一辦理《學生宿舍區服務保障車輛通行證》,針對無特殊身份標識的專用貨車,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匯總相關車輛信息,填寫《學生宿舍區服務保障車輛通行申請審批備案表》,交保衛處統一審批;二是非專用貨車確需辦理車證的,由業務主管部門單位單獨申請,填寫相關表格信息并附長期供貨和服務合同,交保衛處審批;三是未能辦理《服務保障車證》的正規服務保障貨車(箱式),可以憑有效的送貨單據,經查驗后臨時進出學生宿舍區;四是行停規范:全部車輛需避開學生上下課高峰。
學生社區的交通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必不可少,這種教育和培訓是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體現。一方面需要各個部門齊抓共管,充分發揮各個部門的優勢,也要發揮各個教學院、系的作用,他們直接管理學生,有教育和管理功能。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學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讓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學生明白安全工作自己管,增強安全意識,提高防范能力,同時也能影響他人,使學生都能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動員、教育全體教職員工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和自覺性,針對學生社區交通安全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管理部門要善于分析、研究與總結,細化學生社區交通管理規定,適時完善交通事故應急預案,加強交通管理人員要集中培訓的方式,利用崗前、崗中的時間將交通管理規定制度內容培訓到位,確保人員在工作崗位上能正確的執行各項管理規定。
學生社區交通管理部門應改變交通管理方法,從以往的靜態管理為主逐漸向動態管理轉變,增加校園交通巡邏力量,及時發現、制止、糾正違章行為,對主要交通要道、路口,在上下班(課)高峰期,應定人定崗,加強崗位責任制,任務到人、責任到人,確保校園交通安全。根據限行管理區域的實際需求,為了方便學校教職工和學生的出行,設計校園交通車新的行駛路線,并在實際運行中不斷完善,讓同學們出行學生社區更方便。
通過以上舉措,現在的我校學生社區環境、道路交通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更值得欣慰的是,實施學生區機動車管理得到了廣大學生的支持和理解。機動車限行管理已經成為常規工作,需要我們用心做好每一天,更好的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周邊派出所和交警支隊的大力支持下,有序疏導入校車輛和校園周邊交通,及時處置突發事件,達到機動車管理工作預期效果。
加強學生社區交通安全管理,維護校園交通秩序,保證校園交通安全暢通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學校和各部門應予高度重視,加強對校園交通硬件設施的投入,科學規劃校園建設,完善校園交通管理制度,強化管理措施,齊抓共管,努力共創一個文明、安全、有序的校園交通環境。
[1] 袁貴仁.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R].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1.
[2] 孫玉.校園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學,2005.
[3] 丁良平. 大學校園交通現狀及管理對策[J]. 常州工學院學報, 2011.
[4] 李偉.高校交通安全管理問題及對策[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1(4).
[5]嚴玲,吳鋒.校園交通管理與安全問題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管理視野.2008.
(責任編輯:李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