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國家標準發布
1月28日,質檢總局、中央綜治辦、國家標準委在北京召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GB/T 31000—2015)國家標準發布會。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中央綜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綜治辦主任陳訓秋出席會議并講話。
支樹平指出,新常態下標準化工作日顯緊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標準化的關心和重視前所未有,標準化工作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各方面對標準化的關注支持前所未有。過去一年,國務院出臺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等文件,批準建立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公開發布的269份文件中有170份涉及標準化工作,標準化已經前所未有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最近召開的全國質檢工作會議、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面向五大發展,發揮質檢作用,尤其要充分發揮“標準化+”效應,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標準“化”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層級,引領新發展,催生新效益。
支樹平強調,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離不開標準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標準化已經由初期的工業領域,逐漸向農業領域、服務業領域拓展,并延伸到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從國際經驗看,重視標準“軟性”規則的建設與使用,標準化已成為許多國家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服務水平的手段。從國內實踐看,實現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通過標準化規范政府行為,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質量,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為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的共識。
支樹平指出,制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國家標準,是綜治信息化工作的新突破,也是標準化工作的新亮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涉及面廣、對象復雜,對我國綜治信息平臺建設提出很高了要求。中央綜治辦協調各方力量,在各地大量實踐的基礎上,抓住信息化建設必須統一“標準”這個牛鼻子,提出并制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標準實施后,將統一規范綜治信息的采集、案件和事件流轉等工作,推進人、地、物、事、組織等信息動態管理,實現部門間業務數據快速交換、關聯比對、資源共享,為我國建設綜治信息系統提供技術規范。支樹平呼吁全社會重視標準化,用好標準化,善于運用國家質量技術基礎,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復雜問題。
陳訓秋要求,各級綜治組織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依靠新技術和管理創新支撐新型城鎮化、現代城市發展和公共服務,創新社會治理方法和手段,加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化進程,推進平安中國建設;要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國家標準的貫徹落實為契機,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在防控風險、服務發展、破解難題、補齊短板方面求突破、下功夫,不斷提升新形勢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確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倡導“數據文化”,運用信息化手段處理、分析、管理公共安全,推進公共安全工作精細化,提高公共安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要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化解矛盾糾紛,努力將服務管理資源向網格、樓棟、家庭延伸,為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服務。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效能為目標,整合各類平臺資源,加快構建以全國綜治信息化綜合平臺為龍頭,省、市、縣、鄉、村(社區)5級平臺為主干的信息化體系,不斷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化水平。
中央政法委、中央綜治辦有關負責人,標準起草部委代表,質檢總局有關司局、國家標準委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特邀專家學者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