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風明
?
婚慶服務市場亟待規范
●秦風明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婚慶消費的激增,婚慶市場空間日趨擴大,婚慶服務業逐漸成為充滿商機、前景看好的朝陽產業。但目前婚慶行業無照經營、虛假宣傳、服務水平良莠不齊等問題普遍存在,導致消費糾紛不斷,嚴重影響了行業形象,也阻礙了行業發展,亟需引起重視。據調查,當前婚慶服務行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是違規經營現象普遍。據了解,多數婚慶經營者未辦理營業執照,也沒有固定的婚慶團隊和設備,而是通過共享的司儀、車隊、攝影攝像、鮮花店等資源,以先攬活后調度的方式開展婚慶服務;部分相館(影樓)、花店、飯館等與婚慶服務不搭界的營業項目也都直接或間接承攬婚慶服務業務,超范圍經營現象普遍。如山西省壺關縣目前共涉及婚慶服務的經營主體18家,其中登記婚慶禮儀服務經營項目的個體經營戶僅有8家。而有相館(影樓)、花店、飯店等幾家經營主體對外提供婚慶服務,但其營業執照與婚慶服務并不搭界。甚至有3家沒有任何證照,直接開展婚慶服務。
二是市場混亂、行業標準欠缺。作為新興產業,婚慶行業還不是很成熟,規范婚慶行業經營行為的法律法規還相對滯后,只有民政部2009年頒布的《婚姻慶典服務標準》,是這個行業的唯一規范。各婚慶服務行業各自為政,出現從業人員看季節、看客戶漫天要價、無序競爭等現象。同行間相互壓價拆臺,惡性競爭頻頻發生,虛假廣告、價格圈套在業內流行。這不僅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而且損害了整個行業的形象。
三是服務合同簽訂不規范。多數婚慶服務市場主體不與消費者簽訂服務合同,對于婚慶服務細節的相關情況多為口頭約定,而已簽訂的合同中多是簡單約定服務項目及收費金額,對服務時間、用品設備、服務人員、違約責任等都沒有做詳細的約定和量化,且合同內容普遍存在偏向于經營者的“霸王條款”,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是婚慶服務質量跟不上。由于當前婚慶行業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行業標準,存在著缺少服務規范和服務標準的問題,這就導致了婚慶服務存在許多不規范形態,比如:婚慶服務主體的服務人員大多是臨時雇用的,司儀、駕駛員、攝影師等大多未經專業培訓,業務素質較差。有的司儀在婚禮過程中常常用一些不太符合道德規范的言辭,以低級趣味的東西取悅現場觀眾。婚車司機為了“趕場”,超速無序駕駛,“業余攝像師”拍攝水準低,拍攝畫面質量較差。
筆者認為,就目前婚慶行業亂象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監管:
一是完善法規制度,破除法律盲區。一方面,結合國內婚慶行業發展實際,進一步加強婚慶服務法律法規建設,通過適當方式向立法機關反饋,從執行可操作性入手,嚴格婚慶服務的審批,并對婚慶行業的責任、權力和義務從制度上加以明確。另一方面,建議立法機關提高相關法規中對婚慶服務行業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增加違法成本,使得婚慶服務主體在高額的違法成本面前不敢鋌而走險,讓行業亂象失去滋生的土壤。
二是立足源頭治理,規范主體資格。強化對婚慶經營戶的日常市場巡查,建立婚慶服務行業經營者“經濟戶口”,設立婚慶企業監管臺賬,由基層工商分局逐一錄入其基本登記信息、信用監管信息、消費者投訴信息等內容,做到對轄區婚慶經營戶主體了如指掌。另外,加強婚慶服務行業經營者信用等級分類監管,根據不同信用評定等級,對失信經營企業提高巡查頻次,重點對無證照經營行為、超范圍經營、嚴重失信經營企業、消費者投訴多的市場主體進行高頻次巡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及時排查。
三是加強監管,規范經營行為。一方面,對婚慶合同、憑證、單據等符合要約條件的格式條款進行拉網式檢查,制定規范的婚慶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對攝像、婚宴、婚車使用等主要服務項目作出指導性規定,明確甲乙雙方的權責和賠付責任,減少婚慶糾紛的發生。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廣告監測網絡的作用,加大對婚紗攝影、婚慶策劃服務等為內容的廣告監測力度,對存在問題的廣告及時做出處理。
四是強化宣傳引導,提高消費意識。一方面,利用廣播電視、政府門戶網站、發放宣傳材料等多種方式,列舉婚慶服務投訴熱點及典型案例,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婚慶服務時應注意的事項。另一方面,以“一會兩站”為依托,充分發揮12315平臺作用,認真受理消費者關于婚慶服務的投訴舉報,做到深入調查、積極處理、及時反饋。
五是緊抓行政指導,破除交流壁壘。扶持婚慶服務行業相關協會、組織的建立,引導其出臺相應的價格協定、宣傳制度、服務規定等自律規范,推行“陽光婚慶”,督促婚慶服務經營者公開收費,切實遏制價格虛高,使婚慶行業更加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