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28個“雙創”基地的大合唱
■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系統部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意見》確定了首批共28個“雙創”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海淀區等17個區域示范基地、清華大學等4個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海爾集團公司等7個企業示范基地。《意見》明確,要以促進創新型初創企業發展為抓手,以構建“雙創”支撐平臺為載體,分類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并提出了各類型示范基地建設目標和建設重點。IUD政務輿情大數據平臺對上述“雙創”示范基地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梳理,匯總示范基地的“雙創”經驗如下。

北京
在北京市海淀區,平均每20平方公里就有一家高成長企業,這些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兩位數速度增長,信息產業、科技服務、科技金融對經濟增長貢獻已超九成
上海
楊浦區充分利用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科技企業多優勢,通過政策扶持將資源引入社區,形成以中小型、草根創業為主的“雙創”主體
廣州
深圳
南山區科創中心不斷加強科技金融創新、創業服務、科技服務、國際合作等體系建設,為科技企業的創立發展、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提供服務
鄭州
作為全國唯一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雙創”平臺優勢突出,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現代產業集群和創新生態體系,現已擁有省級孵化器兩家,并且正在規劃建設8個集科技企業孵化、創新研發和生活配套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綜合體。未來將形成推動中部對外開放、產業轉移升級的“雙創”戰略新高地
成都
2015年成都市啟動了“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經過一年時間,該計劃的品牌效應初步顯現。目前,成都正在加快推進“創業天府”行動計劃2016年工作方案的實施,著力打造“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的2.0版
1.地理位置和距離:一方面是大的位置范圍,古金庭在天臺北門的桐柏山中,位于天臺山與四明山之間。唐白居易《沃洲山禪院記》:“沃洲山在剡縣南三十里,禪院在沃洲山之陽,天姥峰之陰。南對天臺,而華頂、赤城列焉;北對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3]6905
長沙
湖南湘江新區利用高校、創新平臺與科研單位集中優勢,打造泛岳麓山創新創意集聚區、梅溪湖創新中心等一批“雙創”基地為創業者搭建“大舞臺”
天津
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天津市創新創業特區”,作為天津市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舉措,區域內全面落實“負面清單+準入前國民待遇”管理模式,在跨境投融資、商品保稅展示交易、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制度創新,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環境
沈陽
近年來,沈陽市渾南區圍繞科技強區戰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和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實施“創業渾南”工程,開展“眾創空間”建設,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
武漢
東湖高新區規劃建設一批融合高端創業創新創造要素的創新發展載體和集聚區,加快推進園區轉型升級,打造“雙創”產業園區新模式的“武漢樣本”杭州
杭州未來科技城堅定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基地,科技城通過“人才+資本+民企”機制,激發海歸人才創業活力
貴陽
自成立之日起,貴安新區就把“雙創”作為驅動器,多方聯合,共同助推新區“雙創”工作不斷提升,新區專門出臺“3個20萬”扶持政策,培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合肥
合肥高新區依托政策、科技、環境等優勢,構建“平臺、服務、政策、改革、環境”五位一體的“雙創”生態體系,豐富雙創載體、搭建協同創新平臺、聚集高層次人才建設環境優、效率高、成本低的“雙創”福地
IUD政務輿情大數據平臺數據顯示,17個區域示范基地在創業環境、政策支持方面,除了完成中央要求的優化制度供給,強化金融支撐等“基本動作”之外,還在“自選動作”方面有創新舉措,針對各地方出現的“痛點”“難點”積極應對,建立起一套符合地方“雙創”需求的保障措施,同時形成了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制度創新成果。

國家給四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布置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撐體系等建設重點,并提出深化教育、科技體制改革等要求。四所高校基地以此為目標在雙創科技人才培養、雙創服務平臺建設以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不斷展開實踐,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的新機制。


鏈接
6月6日,科技部《“三位一體”、“三創融合”創新創業訓練體系及示范》啟動儀式在清華大學iCenter舉行。該項目是清華大學“雙創教育”的首個國家級科研項目,也是基于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組織的首個國家級科研項目。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11所聯盟高校參加。
四川大學
2015年,川大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制定實施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行動計劃”,圍繞創新創業的知識教育、能力教育、品質教育、實踐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政策保障、條件保障6個方面推出18條具體改革舉措,努力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協作精神和社會擔當力、能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啟動“萬門課程計劃”,構建學術研究型、創新探索型、實踐應用型三大類課程體系,實現國際國內名校創新創業課程同步及共享,確保創新創業實踐占實踐教學比重的50%以上。●打造高水平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川大與成都市共建“3+3+N”創新創業學院(研究院)。學院整合川大、牛津大學、匹茲堡大學及英國牛津、美國匹茲堡和中國成都三個城市的資源,共建國際科研創新轉化平臺、創意產業加速器、創新培訓和國際課程等5大平臺,與全球500強企業、世界一流高校合作開展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和交易、智聯網、高端“雙創”職業培訓等項目,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
南京大學積極探索實施“五四三”雙創教育體系,以市場為牽引,以產業需求和人才“雙創”需求為導向整合校內外人才、科研、資金等資源,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與優化配置。
南京大學


盡管經過半年的實踐,28個“雙創”基地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目前“雙創”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支撐“雙創”發展的政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支持政策還沒完全落實到位;一些制約“雙創”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沒完全清除;部分科研人員參與“雙創”的意愿和動力不足;各種創業園遍地開花亂象頻出等。因此,下一步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應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優化政策
針對推進“雙創”工作中的痛點和難點,示范基地還需進一步大膽創新,依托各自優勢和資源因地制宜,推出一系列針對性強可以落地的政策舉措,促進創業創新資源的進一步集聚
推廣示范
示范基地重要的作用是要持續挖掘典型案例,匯聚成功經驗,推廣一批適應不同區域特點、組織形式和發展階段的“雙創”模式和典型經驗,強化“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的輻射帶動引領作用
加強督查
今后,在促進“雙創”示范基地發展的同時,還應針對基地建設情況開展專項督查,緊緊圍繞簡政放權、科研制度改革、眾創空間建設等領域開展督查工作,實現對示范基地的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