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臺國內首部醫療“基本法”
8月25日,歷經兩年四審的《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條例》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會議中獲得表決通過。該條例是國內首部地方性醫療基本法規,深圳將充分運用特區立法權,在全國率先把醫改納入到法治化軌道,用法治護航深圳醫改挺進“深水區”。
強化政府保基本的責任,堅持基本醫療服務公益性。
《條例》明確,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推進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保障公立醫療機構基本醫療服務的提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完善基本醫療服務功能等。按照規定為各類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給予適當財政補助,為主要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給予優惠政策等,鼓勵、支持社會力量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二、三級醫院可限制接診,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條例》明確,不同層級醫療機構的職能,規定二、三級醫院可適當限制接診非急診、非轉診患者,門診醫師可以限號,有利于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醫患溝通時間不充分、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等問題,從而保障患者的就醫質量。同時,要建立基本醫療服務分級分類財政保障制度,對各類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根據其功能定位、服務質量、服務業務量及開展有關專項工作情況等給予適當補助。
取消醫療機構設置許可,鼓勵社會辦醫。《條例》規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擬定公立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經市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合理控制公立醫院的規模。減少醫療機構審批環節,取消醫療機構設置許可(籌建審批),衛生行政部門負責醫療機構經營資格的許可,即執業登記,全面取消社會辦醫療機構的數量、等級、床位規模等限制,由舉辦方根據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自行籌建,將以往的籌建審批和執業登記兩項審批事項改為一次性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