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簡訊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于6月7日在京發布了《2015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報告》。《報告》對全國及各省級區域2015年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和2010年至2015年知識產權發展狀況進行了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和分析,并選取知識產權能力、知識產權績效、知識產權環境這三項指標,對全球40個科技資源投入和知識產權產出較大的國家進行比較。
《報告》顯示,2010年以來,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穩步上升,至2015年已達到187.35。其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環境指數平穩增長,水平穩步提升。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多年排名位居前列;中西部地區知識產權發展增速明顯,6年來,中部的安徽、湖北增幅分別達5.32%和5.28%,西部的陜西年均增幅達到4.60%。在國際比較方面,《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4年,我國在40個樣本國家中,排名從第19位快速躍升至第8位;2014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國際指數為55.38,較2013年增長1.19,但與美國、日本存在較大差距。
日前,國家工商總局下發《關于設立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申請受理點的通知》,決定在浙江省工商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商局、湖北省宜昌市工商局等25個工商局設立受理點。這是國家工商總局貫徹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根據通知,受理點自今年7月1日起開展工作,可代商標局收取當事人提交的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申請文件、發放相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證等相關文件。受理點在受理申請時應核實經辦人員的身份,制作申請文件清單,并將收取的申請文件及清單及時轉交商標局。受理點辦理業務時,不向當事人收取任何費用。此前,國家工商總局已于2015年6月30日在浙江省臺州市市場監管局試點設立全國首個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申請受理點,啟動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工作改革。截至2015年年底,該受理點已辦理質押登記239件,占全國同期總量的40%以上,授信總額近10億元。
目前我國沒有對“老字號”進行保護的專門法律,最高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第12批4件指導性案例58號明確了“老字號”商標不正當競爭的認定問題,包括在老字號與注冊商標權利沖突情形下的不正當競爭情形的認定,以及老字號與注冊商標平行使用的規則。該案例涉及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有限公司訴重慶市合川區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余曉華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明確了與“老字號”無歷史淵源的個人或企業將“老字號”或與其近似的字號注冊為商標后,以“老字號”的歷史進行宣傳的,應認定為虛假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與“老字號”具有歷史淵源的個人或企業在未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前提下,將“老字號”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字號或企業名稱,未引人誤認且未突出使用該字號的,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或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5月31日,京津冀法院聯席會議機制正式啟動。據介紹,法院系統將研究跨行政區劃法院管轄跨京津冀重大民商事案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索將北京四中院的案件管轄范圍拓展到天津、河北,由北京四中院管轄跨京津冀行政區劃特定范圍、特定類型的重大民商事案件;探索建立跨區劃知識產權案件集中在北京、涉外海事商事案件集中在天津、跨區劃資源案件集中在河北管轄的制度。
在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方面,北京地區法院將集中審理專利、商標和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案件,戰略新興企業中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知識產權糾紛,區域協同發展中的涉及地區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同時,妥善處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之間的關系,強化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積極進行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審判“三合一”試點工作。涉外案件審理方面,將充分發揮天津海事法院專業化審判優勢,著重審理河北、天津各港口的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糾紛、船舶建造修理糾紛等案件。據悉,三地將加強對與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和新型案件提級管轄制度的研究,規范提級管轄中的案件移送、受案審查和裁判結果;加強司法政策、司法解釋的制定和案例指導工作,確保京津冀法院裁判標準統一;實現三地間網上直接立案。
據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展示,我國轉基因新品種專利總數位居世界第二,打破了發達國家和跨國種業集團的長期壟斷。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專項,是“十二五”期間民口科技重大專項的一部分。“十二五”期間,我國獲得具有重大育種價值的關鍵基因137個。新型轉基因抗蟲棉累計推廣4億畝,減少農藥使用40萬噸,增收節支效益達450億元;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轉基因育種技術體系和生物安全評價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自主基因、自主技術、自主品種的研發能力,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6》,其中知識城市競爭力十強排名中,北京位居榜首,這已經是北京連續三年蟬聯第一。報告稱,未來,北京在保持專利創新優勢的同時將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
據悉,報告對2015年中國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9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實證研究。2015年知識城市競爭力十強:北京、深圳、上海、南京、廣州、天津、杭州、蘇州、武漢、大連。報告分析,城市的級別越高,人才、知識的儲備就越雄厚,知識的競爭力也越強。另外,知識城市間“馬太效應”凸顯,排名前十的城市科研經費支出占總支出的37.88%,前20強城市占比高達49.94%。2015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為:深圳、香港、上海、廣州、臺北、天津、北京、蘇州、澳門和無錫。與上年相比,北京超越蘇州躋身第7位。2015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門、廣州、杭州、蘇州、南京和青島。
近日,上海浦東法院就大眾點評網訴百度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百度公司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大眾點評網的創建者和運營商漢濤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及合理費用23萬元,但駁回了漢濤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該案的焦點問題為百度公司與大眾點評網是否構成競爭關系。漢濤公司稱,自2012年以來,百度公司未經許可在百度地圖、百度知道中大量抄襲、復制大眾點評網的用戶點評信息,直接替代大眾點評網向用戶提供內容。百度公司迅速獲得用戶和流量,還使用了大眾點評網的圖文標識,使得相關公眾對服務來源產生誤認,屬于擅自使用知名服務特有名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百度公司認為,大眾點評網為用戶提供以餐飲為主的消費點評、消費優惠等業務,同時提供餐廳預定、外賣等服務,而百度公司提供的是搜索服務,雙方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抓取內容符合Robots協議。
法院經審理認定雙方存在競爭關系。法院認為百度地圖和大眾點評網實際上模式有些區別,但有些方面也是相似的,消費者去消費的時候,既可以用大眾點評網去找一家商戶,也可以用百度地圖來找這個商戶,兩者之間存在一種替代的關系,這種競爭還是比較直接。判決指出本案中百度的搜索引擎抓取涉案信息雖未違反Robots協議,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任意使用這些信息,應當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合理控制來源于第三方網站信息的使用范圍和方式。
2016年中國“互聯網+”峰會日前在京召開,會上騰訊研究院與京東、滴滴出行、攜程等互聯網企業代表共同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北京作為“互聯網+”指數百強的冠軍城市,占據了“互聯網+基礎”、“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創業創新”三個板塊的第一名。
報告顯示,北京在零售、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物流、商業服務、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等多個細分領域全國領跑。數據顯示,僅小客車搖號查詢就累計使用超700萬次,而教育培訓方面的APP上線量也排名第一,超過其后10個城市的總和。中國“互聯網+”指數覆蓋移動互聯發展基礎、產業、創新創業、智慧城市四大板塊,直觀反映過去一年“互聯網+”戰略在全國351個城市的落地情況。大會揭曉了中國“互聯網+”建設十大標桿城市榜單,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占據榜單前四席位,杭州、成都、重慶、武漢、長沙和福州緊隨其后。與此同時,在“互聯網+雙創”方面,重慶排進全國前五,成都位列第七。武漢、鄭州、西安、長沙、合肥、昆明等中西部城市都躋身“互聯網+雙創”前20。
由燦星公司制作推出的《2016中國好聲音》在浙江嘉興開啟首場錄制。而與此同時,根據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也在近日作出行為保全裁定,責令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世紀麗亮(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歌唱比賽選秀節目中停止使用包含“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字樣的節目名稱及相關注冊商標。
據介紹,“The Voice of…”節目是荷蘭Talpa公司獨創開發的以歌唱比賽為內容的真人選秀節目。在Talpa公司的授權下,第1至4季“中國好聲音”由燦星公司于2012年至2015年期間制作和播出。此后,雙方因談判破裂,燦星公司不再購買該版權。后經Talpa公司授權,唐德公司取得在2016年1月28日至2020年1月28日期間在中國大陸使用、分銷、市場推廣、投放廣告、宣傳及以其他形式開發“中國好聲音”節目的唯一授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唐德公司已獲得獨家授權,燦星公司等行為存在使用注冊商標及構成侵權的可能性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可能性。而且,“2016中國好聲音”節目一旦錄制完成并播出,將會產生較大范圍的傳播和擴散,可能構成對唐德公司獨占許可使用權的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