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 程冉旸 柯盛輝 陶詩雨譚 遠 伏 輝 馬 森
肝門靜脈的應用解剖研究
長沙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程冉旸柯盛輝陶詩雨譚遠伏輝馬森
本文通過肝門靜脈的解剖學測量,研究肝門靜脈的正常解剖與異變,為臨床肝臟疾病治療提供形態學資料。筆者查閱近年來國內外關于肝門靜脈的正常解剖與異變及其相關應用文獻,對其相關研究進行如下綜述。
肝門靜脈 解剖 異變 綜述
肝門靜脈是肝門靜脈系的主干,主要由腸系膜上靜脈與脾靜脈匯合于胰頭和胰體交界處的后方。向右上斜行進入肝十二指腸韌帶內上行至肝門,入肝門并反復分支,匯入肝血竇,又匯合成小靜脈,最后匯入肝靜脈。隨著肝臟外科手術的不斷改良和發展,對肝臟解剖的要求越來越高,掌握肝門靜脈的正常解剖與異變對應用于肝臟外科手術及肝臟疾病的治療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本文對肝門靜脈解剖的研究進行簡單綜述。
第一肝門處的解剖復雜,王松柏表示肝門靜脈及其左右肝居后,肝固有動脈及其左右肝動脈在其前左,肝管及其左右肝管居前右。入肝實質后三者以肝門靜脈分支為主軸,攀附伴行。王艷萍報道在肝門靜脈造影中發現副肝門靜脈,發生率為5.08%,陸卓瓊研究中發現一條由胃右靜脈、胰十二指腸上前靜脈和膽囊靜脈匯合而成變異的副肝門靜脈,走行于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曾蒙蘇應用螺旋CT增強掃描顯示門靜脈100例,未見明顯變異,故經常被忽視,一旦出現肝門靜脈的變異手術中誤傷所導致的后果是嚴重的。因此術者要有這方面的認識,避免不必要的誤傷。張慧等研究表明,在肝體門腔分流中行肝中靜脈和肝門靜脈分叉部的重疊處穿刺時需多加小心,避免損傷肝動脈或肝管。這與Schultz的肝門靜脈分叉部位于肝包膜外的研究結果相似,盲目穿刺容易引起嚴重的腹腔內出血。
1.肝門靜脈的解剖關系及其意義
正常肝門區解剖為門靜脈位于肝固有動脈及膽總管上方,門靜脈主干分成門靜脈右支和門靜脈左支,右支分成右前支和右后支。肝門靜脈主干分支的類型,Uflacker通過肝標本鑄型研究,肝門靜脈分左、右支者為96.0%,肝門靜脈的分叉點位于肝橫溝內稍偏右處,分為左支和右支。Couinaud通過尸肝標本解剖,有82.5%(85例)肝門靜脈分為左、右支。
劉國文等研究表明:經皮至肝門靜脈插管法適用于肝門靜脈左支肝內部分較粗大、易于穿刺且肝門靜脈左、右支成角為鈍角的患者;經皮至脾門靜脈插管法適用于肝門靜脈左支肝內部分較細小,應根據肝門靜脈分支直徑的大小等情況選用合適的栓塞劑。門靜脈的正常解剖與變異及其空間結構關系對其他手術或介入治療,如經皮肝穿刺門靜脈栓塞術(PTPE)等有重要意義。
2.肝門靜脈的異變關系及其意義
肝門靜脈主要由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匯合而成,在肝門處進入肝臟,隨后分為左右兩個主支,分別供血于左、右兩肝葉。肝門靜脈分支類型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以肝門靜脈分為左右支兩主干這一類型居多。文獻報道所占比例高達90%。Atasoy利用CT血管造影技術各型變異率之和達到35%。張水興、Erbay報道各型變異率之和達到18%左右。這可能與研究對象的人種及地區等因素有關。Couinaud的研究結果為右支缺如占0.9%,這說明這種變異確實罕見。Malselot認為,人出生后臍靜脈血流停止,靜脈導管閉鎖,改變肝的血流動力學,使肝門靜脈右支血液充盈,一些短小的肝門靜脈右支消失。呂粟報道,肝門靜脈右支出現率為84.68%。劉樹偉報道的右支出現率為65.81%。這可能與所采用的標本年齡不同有關,前者以新生兒及兒童肝臟居多,后者以老人肝臟為主。
肝門靜脈主干及分支變異對于肝臟外科手術及某些疾病的治療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張慧等學者研究的變異門靜脈分型中,表現為右支無主干。這表明在LDLT右半肝移植術需要進行多處肝門靜脈重建,增加了供體術后肝門靜脈栓塞的危險性。
肝門靜脈的研究過程中,變異常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特點。迄今為止,多數文獻著重于肝門靜脈分支變異的研究。由于影像學成像一直存在困難,因此CT技術很少運用于其中。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作為一種新興的無創性血管成像技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能夠清晰顯示肝門靜脈系統的解剖及病變情況。后續階段運用CT血管造影成像能更清晰明確肝門靜脈分支情況,這對肝臟外科疾病診療具有參考價值。
[1]王松柏,崔廣山,孫家潭.肝癌患者肝移植術中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的變化[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4
[2]王艷萍,王茂強,楊 立.門脈少見解剖學變異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8
[3]陸卓瓊,陳啟生,雷林忠.肝門靜脈、肝右動脈及膽囊動脈變異1例[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7
[4]曾蒙蘇,嚴福華,周康榮.螺旋 CT 增強掃描顯示肝靜脈和門靜脈及其解剖學形態的臨床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0
[5]張 慧,周庭永,錢學華,劉本菊,徐 偉,李林宏,呂發金.肝門靜脈的應用解剖[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0
[6]Schultz SR,San Francisco,LaBerge JM. Loc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bifurcation with relation to the liver capsule: An anatomic study[J].Radiology,1993
[7]Uflacker R, Reichert P, Albuqerque LCD, et al. Liver anatomy applied to the placement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J]. Radiology,1994
[8]Couinaud C.The liver:Anatomic and Surgical Studies[M].Paris:Masson,1957
[9]劉國文,初國良,何宏文.肝門靜脈內分支的形態觀測及臨床意義[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5
[10]李建軍,楊維竹,江 娜.經導管選擇性門靜脈栓塞治療肝癌的臨床應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4
[11]崔進國,張書圖,馮艷嬌.88例門靜脈造影解剖分析.中華放射學雜志,1996
[12]Atasoy C, Ozyürek E. Prevalence and types of main and right portal vein branching variations on MDCT [J]. AJR,2006
[13]張水興,張雪林,張玉嫻.三維動態對比增強磁共振肝門靜脈造影成像效果及解剖學分析[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4
[14]Erbay N,Raptopoulos V,Pomfret EA,et al.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adults:vascular variants important in surgical planning for donors and recipients[J].AJR,2003
[15]Malselot R.Anatomical study of the hepatic veins[J].Anat Clin,1978
[16]呂 粟,周翔平,陳衛霞.16層螺旋CT上正常人肝內門靜脈變異分析[J].解剖學雜志,2006
[17]劉樹偉,孫勁文.肝門區門靜脈的解剖學研究[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1993
本文系基金項目:長沙醫學院2016年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長醫教[2016]19號-146)
ISSN2095-6711/Z01-2016-11-0194
程冉旸(1995—),男,湖北孝感人,長沙醫學院14級在校生
馬森,男,助理實驗師,長沙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