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吳春成 高月梅
江蘇高職院校不同學科性質教師職業倦怠現狀的對比分析研究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吳春成高月梅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調查分析江蘇高職院校不同學科性質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研究結果表明: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在情緒衰竭及去個性化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兩類教師中,助教及副教授職稱的教師在情緒衰竭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兩類教師職業倦怠三個維度的得分都呈現峰形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倦怠程度相應增加,隨后有所下降。
高職院校 不同學科性質 職業倦怠 調查分析
職業倦怠原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1974年,美國精神分析學家費魯頓伯格首次將“倦怠”引入心理健康領域,職業倦怠得到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根據2004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的結果看,教育領域中教師正成為“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教師的職業倦怠正逐漸對教師的身心健康、教學質量及教師隊伍的穩定構成巨大威脅,對教師教學與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不良影響。美國教育協會主席W.Mc.Guire說,倦怠的感受正打擊著無數具有愛心、有理想、樂于奉獻的教師——教師已在逐漸放棄他們的專業工作。
當前,人才緊缺是不爭的事實,培養人才靠教育,培養制造業應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職教育。《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2350萬人,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1480萬人,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一定規模,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達到3.5億人次的職業教育目標。高職院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主要支柱,是保證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因此對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現狀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試圖通過對江蘇高職院校不同專業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與分析,根據調查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與措施,以強化不同專業高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促進高職教師專業成長和專業化發展。筆者希望本課題的研究能為相關部門了解和認識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提供理論參考,可以引起社會各界對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重視。
1.研究對象
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期刊網、維普數據庫存等電子數據庫,筆者查閱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主要以“高職院校”“職業倦怠”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參考。
(2)訪談法
針對一線教師、高職院校各部門負責人、相關教育專家進行訪談,深入了解目前高職院校通識類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
(3)問卷調查法
筆者主要針對江蘇省高職院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
①高職教師基本情況調查;②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調查(MBI)量表;③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④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⑤有關職業倦怠及教學方法的開放式問題。各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250份,有效回收問卷225份,有效回收率為90%。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表
(4)數理統計法
筆者對搜集的資料數據運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處理,采用均數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與研究。
(5)邏輯歸納法
根據已掌握的材料和數據,筆者運用比較、分析、綜合等多種方法,描述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原因,做出適當推論,對各種信息進行較為深入地探討和論證。
1.不同學科性質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總體比較分析

表2 不同學科性質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分析表
從表2中可以看出,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在職業倦怠的情緒衰竭及去個性化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去個性化維度上,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盡管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兩者的均數均小于2,不存在倦怠情況,從而反應目前兩種類型的教師對待學生及同事未完全冷漠,對工作沒有完全敷衍了事,對待個人發展還抱有積極心態。
在情緒衰竭維度上,基礎課教師的得分明顯低于專業課教師,顯示專業課教師倦怠的情況較為嚴重,這可能是因為基礎課教師所擔任的課程基本是通識類課程,教師的授課壓力相對較小。但專業課教師所擔任的課程大都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本專業學生專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該專業的辦學水平。所以,專業課教師相對于基礎課教師壓力偏大,情緒衰竭的情況較嚴重。
在低成就感維度上,盡管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兩種類型課程的教師在得分上都大于2,說明目前高職教師比較傾向于消極地評價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目前的工作不能發揮自己專長,出現消極現象。這一情況說明目前部分高職教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能體會到作為教師的成就感。
2.不同學科性質不同職稱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比較分析

表3 不同學科性質不同職稱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分析表
從表3可以看出,在情緒衰竭維度上專業課教師在助教與副教授兩個職稱類別的得分明顯高于基礎課教師。同時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兩兩比較發現,助教與副教授兩個職稱類別上,專業課與基礎課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本研究認為,目前能進入高職院校工作的人員基本是碩士以上學歷,對自身充滿希望,滿懷著對職業的憧憬,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中干出一番成就,尤其是年輕專業課教師更想在專業上干出成績,但有時會事與愿違,從而導致其工作熱情降低。
在副教授職稱上,專業課與基礎課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本研究認為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副教授職稱的教師基本工作10年以上,甚至更長,因此在工作中逐漸缺乏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于疲勞狀態。基礎課教師在副教授層面上在情緒衰竭這一維度的得分接近2,基本不存在倦怠現象,這需要學者進一步研究、分析與探討。
在情緒衰竭維度,盡管在講師這一職稱上專業課與基礎課教師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其得分都比較高。本研究認為這可能是由于目前職稱評定制度的影響,講師已經是中級職稱,下一步要向高級職稱進發,但目前的職稱評審制度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使部分教師失去向高一級職稱發展的信心,從而在工作時表現得沒有熱情,工作時感到疲乏。
在去個性化維度上,盡管在副教授這一職稱上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專業課及基礎課教師的倦怠得分均較低,基本上不存在倦怠現象。
在低成就感這一維度上,專業課及基礎課教師在三種職稱類型上的倦怠得分均較高,都存在高度的倦怠情況。這在平時的主要表現為:教師比較消極地評價自己,教學過程伴有工作成就感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己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這一情況說明目前部分高職教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能體會到作為教師的成就感。同時,在這一維度上,助教職稱上的專業課教師和基礎課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
3.不同學科性質不同年齡階段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分析

表4 不同學科性質不同年齡階段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分析表

不同學科性質不同年齡階段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情況圖
通過表4及上圖可以看出,高職教師在情緒衰竭這一維度上,基礎課教師隨年齡增長倦怠指數隨著提高,除20~30歲年齡段外,其他各年齡段的教師倦怠得分均大于2分,都呈現高度倦怠的現狀。專業課教師在情緒衰竭這一維度上倦怠指數在41~45歲年齡段達到最高,46歲以上年齡段其倦怠指數下降較多。
在去個性化這一維度上,專業課及基礎課教師其變化曲線呈現不規則狀態,有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指數相應提高,但也有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指數有所下降,但兩類教師在這一維度的倦怠得分總體上處于較低狀態,均分小于2。
在低成就感這一維度上,基礎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倦怠指數曲線都呈現山峰形狀。專業課教師在36~40歲年齡段呈現高峰,基礎課教師在41~45歲年齡段呈現高峰。兩種不同課程性質的教師在這一維度上都表現出較高職業倦怠情況。
本研究認為,目前能在高職院校任教的教師基本具有碩士以上學位。20~30歲這一年齡段的教師剛從學校畢業進入工作狀態,他們正處于工作的適應期,對工作抱有一定的熱情。因此,他們在情緒衰竭及去個性化兩個維度上平均得分較低,基本不存在倦怠情況。但這一年齡段的教師在低成就感維度上得分相對處于一個較高的狀態。本研究認為可能是因為現實與其自身理想之間的差距,導致這個年齡段的教師在這一維度上得分較高。
本研究認為在31~45歲年齡段的教師在情緒衰竭及低成就感兩個維度上處于較高的倦怠狀態,這是由于他們在工作中已經是教學一線的骨干老師,在生活中也是家中的頂梁柱,正承受著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他們在情緒衰竭維度上呈現較高的倦怠狀態,教學中初為人師的新鮮感、熱情度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日趨減少,從而表現出在低成就感這一維度上得分較高。本研究認為這個年齡段的教師從職稱上來講,正從中級向高級職稱轉化。
目前,國內的職稱制度使他們承受著較大的壓力,使這些教齡段的教師容易在工作中體驗到疲憊與艱辛,情緒衰竭程度及低成就感程度明顯高于其他教齡段的教師。
1.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在情緒衰竭及去個性化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2.不同職稱上,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中助教及副教授職稱在情緒衰竭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低成就感維度上助教職稱的兩種類型教師存在顯著性差異。
3.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專業課教師與基礎課教師在職業倦怠三個維度的得分呈現峰形狀,在一定階段內隨著年齡的增長倦怠程度相應增加,隨后又有所下降。
[1]張 娟.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J].青年教師,2006
[2]陳 軍.新升格高專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與對策[J].職教論壇,2009
[3]李純麗,楊麗麗.職業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調查研究與干預[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
[4]王曉春,甘怡群.國外關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現狀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江蘇高職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課題編號:C-c/2013/03/027)
ISSN2095-6711/Z01-2016-11-0269
吳春成(1978—),男,學士,副教授,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與軍事教學部,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