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 張曉娜
新時期大學生網絡成癮案例分析及教育對策研究
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張曉娜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較大沖擊。網絡給大學生信息交流提供便捷的同時,也給自制力差的大學生帶來各種負面影響,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使個別大學生形成如自卑、孤傲、偏激、抑郁等不良精神狀態,這對高校教育目標的全面實現不利。本文針對典型事例,綜合分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基本原因,提出解決大學生癡迷網絡問題的應對措施,以便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更加有效指導大學生合理、健康地使用網絡提供依據,進而避免網絡對大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
網絡成癮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對策
網絡成癮又稱互聯網成癮綜合癥,指的是強迫性地過度使用網絡和剝奪上網行為之后出現的焦躁和情緒行為。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正以它獨特的優勢和發展速度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網絡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 促進了信息交流,激發了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大學生提供了全新的社會交際空間,提供了良好的展現自我、實現價值的平臺。但是,網絡對心理、道德觀念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群體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某學生,男,大學三年級學生,來自一個普通家庭。這名學生的父親是一名煤礦工人,工作既辛苦又危險,而且特別忙。學生的母親是下崗工人,靠打掃街道補貼家用。這名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王某剛步入大學時很想改變自己,積極參與班委競選,后因競選班長失敗開始遠離集體,去網吧打游戲,漸漸沉迷于網絡。只要沒有課,這名學生就去網吧,后來發展到熬通宵,白天睡覺不上課,把父母給的生活費都用到網吧,只留一點吃飯的錢,甚至有時候不吃飯。他以各種借口給家人要錢,父母不給錢他就發脾氣。每個假期他都足不出戶地玩電腦。后來他單戀一名女同學,表白不成功就糾纏這名女同學。這名學生隨后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表現為悲觀失望、郁郁寡歡、情緒消沉、自生自滅,并且更加沉迷于網絡。
1.目標缺失的影響。大學新生躊躇滿志地走進大學校園,準備開始新的人生,但是由于生活環境、學習內容、理想目標、興趣愛好、人際關系等方面發生很大變化,他們的心態也發生了的變化,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存在不同程度的適應困難。很多學生無所事事、沉迷網絡,從根本上說是由于大學生不適應環境改變而導致的目標缺失造成的。一部分大學生把考取大學作為自己的終極奮斗目標,進入大學后對將來應該考研、考公務員或者就業沒有思考過,學習上出現被動局面。因為大學課少,空閑時間多,一些學生開始沉迷網絡。高校在入學期間給予大學生充分的指導,使其在角色轉型與重塑的過程中成功過渡,有利于提高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質量,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
2.個體心理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同個性特質的大學生會受到不同網絡功能特性的吸引,而產生不同的網絡成癮行為。具有孤僻、抑郁、意志薄弱、自控力和抗挫折力差等心理特質的大學生,容易沉溺于網絡。孤僻、抑郁性格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與周圍的親戚朋友交流存在一定障礙,經常得不到親情、友情的溫暖和關懷,轉而通過互聯網表達感情、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意志薄弱、自控力和抗挫折力差的學生,生活中缺乏明確的目標,一旦在現實生活中遭遇挫折,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就會不斷通過網絡游戲尋找存在感。
1.重新建構大學生的理想目標。高校要做好入學教育,讓大學生熟悉校園環境、了解校情校史和學生手冊,使其能盡快融入新環境。教師要做好專業介紹,讓學生了解專業、熱愛專業,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確立未來的理想目標。高校在培養方案中可以加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引導大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及當前的制約因素,客觀地分析和總結今后的發展前景,制定行動方向、方案和時間計劃表,確定新的職業發展目標,激發大學生為實現自己未來目標而發奮學習的熱情。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防范網絡成癮, 高校一定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讓大學生了解心理知識的基本內容。通過自我疏導、自我教育、自我暗示和自我訓練等方法,大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問題或障礙,減輕或消除焦慮、抑郁和不安全感等不良情緒和行為,提高應付危機和挫折的技巧和水平,改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糾正其心理偏差。第二,高校要建立學生心理信息檔案,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特點,標注重點關注人群,制定心理防御措施,通過合理的方法和途徑,對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第三,高校要強化情感教育,建立輔導員、班委、室友“三級關愛模式”。在生活上、學習上,教師和學生要主動關心幫助特殊情況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幫助他們擴大人際交往范圍。第四,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個體治療和團體輔導,對網絡沉迷的大學生進行干預和輔導,幫助網絡成癮者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達到矯正的目的。第五,高校通過素質拓展、團課和宿舍文化建設等多種活動形式,讓大學生融入集體生活,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抗挫折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1]楊劭晗.大學生網絡成癮特點分析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8
[2]李 駿.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3]陳 華.大學生沉迷網絡的心理原因與對策[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5
[4]趙曉冬.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對策[J].文化建設,2007
[5]單 娟,耿 琰.大學生發展規劃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
[6]陳迎明,喻躍龍.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及成因探究[J].現代大學教育,2007
ISSN2095-6711/Z01-2016-1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