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巖寺小學 葉秋華
淺議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巖寺小學葉秋華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數學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實踐操作,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因素。
寬松和諧 實踐操作 質疑問難 知識形成 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多數人的創造力。”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敢說、敢做。對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運用數學語言敘述自己的思考步驟。實踐證明,如果學生在學習中能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很多的問題需要通過動手操作比較后尋找到正確答案。此時,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應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猜、畫、拼、想、導。學生自由地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例如,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一冊《鴿巢問題》一課,教師出示:把4根小棒放入3個杯子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杯子里至少放進2根小棒。為證明這個結論,教師先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試試有幾種不同的擺放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擺放的4種不同結果仔細觀察,進行分析,著重理解“總有”“至少”的意思,使學生直觀發現無論怎么放總有一個杯子里至少放進2根小棒。這是數學證明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為學生探究問題提供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把5根小棒放入4個杯子里,無論怎么放總有一個杯子里至少放進幾根小棒。教師引導學生猜測、實驗驗證,通過觀察、對比、分析,列舉方法,找出更簡便的方法(假設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引導學生逐步抽象出“鴿巢原理”。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分析,提高思維能力,創造出優化簡便的方法。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任何創新活動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對于學生的質疑問難,教師應提倡,使學生產生積極發現問題、探求問題的學習熱情。
例如,六年級的一道習題:“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剪去2/5,第二根剪去2/5米,哪一根剩下的長?”學生獨立思考后,得出三種不同的答案:第一根剩下的長;第二根剩下的長;兩根剩下的一樣長。面對三種不同的結論,學生把自己的解決方法一一呈現出來,發現都沒有做錯。學生就會想:是不是這道題有三個答案?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三組,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鼓勵他們相互質疑、合作探究、開展辯論,發現此題的確有三個答案。這時有學生疑惑地問:“答案那么多,都要舉例來解決嗎?”通過研討,探究發現:當繩長1米時,兩根剩下的一樣長;以1米為準,繩長大于1米時,第二根繩子剩下的長;繩長小于1米時,第一根剩下的長。有的學生立刻反駁:“不對,如果繩長是1/5米,還不夠剪呢。”學生通過質疑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上課時,教師應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習材料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發現欲,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感知知識的發生過程,理解解決策略的形成過程,提高探索知識的能力。
例如,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一冊《確定位置》一課,學生了解可以用列、行描述物體的位置后,教師讓學生在隨練本上記錄不同的座位位置。教師的語速從慢到快,學生感覺越來越記錄不了,會產生新的想法:如何才能記錄下來?自然而然地,學生會用符號代替文字,如3.2、3L2H、3/2、3,2 、L32H等不同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這些不同的記錄方法,有什么共同點呢?學生會發現,都有數字3和2。教師讓創造方法的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記錄。學生敘述過程中,可以發現:用小圓點、斜線的目的是為把數隔開,用字母L、H的學生主要是清楚地表示出第3列和第2行的意思。在已有經驗中,學生知道應采用一個方法把數與數隔開。學生的這些不同方法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不同的創造,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肯定3,2這種表示方法后,再一次讓學生快速記錄座位位置,發現有的學生每組數之間留有適當的距離,有的學生每組數之間用斜線隔開,有的學生用括號隔開。教師讓學生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充分肯定學生的創造方法后,一個完整的數對產生了。通過學生分析和創造者的解釋,學生充分經歷數對的形成過程,激發了探究欲望,激活了思維。
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創造性地運用適合于自己的教學方法。如果一個教師的教學方法沒有創造性,會很難適應今天的素質教育,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ISSN2095-6711/Z01-2016-1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