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張敬偉
短評
“銀發旅游團”的金標準
●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張敬偉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老有所養是基本,老有所樂很重要。
老有所樂,可不是遛遛彎、跳跳舞和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還有更高的追求——旅游休閑。現在,老年旅游團可謂是很多旅行社的主力客源。但是,相對于其他的旅游產品,“銀發族”旅游產品也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不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和生理來設計旅游產品,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風險。
為了讓“老人旅游團”快樂出發,同時也減輕旅行社的風險,國家旅游局近日出臺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要求旅行社應為包機、包船、旅游專列以及百人以上的老年團配備隨團醫生、75歲以上的老年旅游者應請成年直系家屬簽字等內容。據了解,該規范將于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
《規范》可謂老年旅游的金標準。
首先,契合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特點,確保了“銀發旅游團”的個性特質,即確保“銀發族”玩得好,又避免了旅行社和旅行者可能的風險。對老人們而言,出行安全是第一要務,因而《規范》必須做出強制規定,以免“喜劇”變“悲劇”。《規范》在這方面規定得很好,如百人以上的“三包團”——包機、包船、旅游專列應該配合隨團醫生服務,以切實防范老年人出游中可能突發的某些意外。再如老人個人信息必須周詳,旅行社必須采集出游者的個人健康信息、聯系方式和緊急聯絡人信息,并請老年旅游者簽字。此外,75歲以上的老年旅游者應該由直系家屬簽字,而且最好由成年家屬陪同。
對旅行社而言,《規范》也規定了一些強制性的要求,如景點設置、飲食安全、交通作為、購物場合、出行保險上做到確保老人平安旅游。可以說,《規范》既充分考慮到了老人旅行的特點,也結合近年來老人旅行團遭遇的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是雙向的,因而《規范》通過給老年旅游者和旅行社設定強制措施,給雙方戴上了“雙保險”。顯然,這有助于化解老年旅游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
其次,《規范》能夠助力老年旅游市場,產生雙向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期,一方面是老齡化社會要求國家和市場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另一方面家有積累的老年人也需要享受更好的休閑旅游生活。更重要的是,激活老年旅游市場也有助于提振內需市場。因而,《規范》的作用可謂“一石三鳥”,對老人、對旅行社、對市場都是利好。
第三,《規范》亦有助于規范老年旅游市場。經過這些年的老年旅游市場摸索,其實有很多旅游公司在接老人團時,已經按照《規范》的相關要求做了。因而,《規范》既是旅游市場實踐的結果,形成“行標”文本之后能夠更好地規范老年旅游市場。有《規范》,對老年旅游者和旅行者雙方都是好事,能夠避免雙方的誤解,增進對行標強制性條文的理解。有規可依的《規范》,看上去似乎麻煩了許多,但是有助于市場雙方的權益保全。
這是一個講法治講規則的時代,這是社會、市場和人際關系和諧的基礎。“銀發旅行團”需要《規范》,市場也需要《規范》。這是《規范》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