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職業中學 牛樹人
組織有效自主學習,提高終身學習能力
西吉縣職業中學牛樹人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要求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自主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擁有終身學習能力成為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人們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未來發展中,學校培養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從根本意義上講,取決于學生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會自主學習,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的問題。
自主學習 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
自主學習是根據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有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駕駛應設法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培養其學習興趣,使之能心情愉快地主動學習。濃厚的興趣是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基礎,是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前提。學習中,學生始終充滿問題,并處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發揮的具體表現,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與思考,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多方面的選擇權利,鼓勵學生自己大膽說,以平等對話的交流方式喚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激起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新空間,使學生的身心動起來,思維活起來。自主學習不是純粹的學生自己學習,而是借助教師適時的指導,在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內在主體性、積極性、主動性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毫無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的開發者。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部教學環節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應高度重視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指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學習方式。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因為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而淡化、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把“自主”變成“自流”。學生進行較好的自主學習的前提是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能更好地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思考,靈活運用和更深地思考上課所學的知識。沒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在課前預習和課后思考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影響學習進度。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文本、預習新課、上網查閱資料等,培養學生自學的方法和能力,這是實施自主學習模式的基礎。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主要教會學生“粗讀、細讀、精讀”教材。“粗讀”是瀏覽教材,抓住章節子目,知其大意。“細讀”是對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讀,掌握時間、人物、地點等基礎知識。“精讀”是對背景、影響等重點內容進行分析概括,歸納成要點。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將教材內容問題化、答案內容要點化、要點內容條理化,使學生初步掌握新課的知識結構。
學生可以將課文各層次的標題整齊地寫在筆記本上,用簡單的語言、符號突出重點,表現各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課文提綱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有條理化、框架式的理解,提綱挈領,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實現知識的復現和拓展。
很多學生會在課堂上積極做課堂筆記,但是方法不正確。一些學生總是將教師講的每句話都記下來,不僅沒有精力聽教師的講解,而且忽略了學習重點、難點。教師要教會學生記筆記的方法,使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課堂講解上,突出記錄教師所說的重點、難點。教學中,教師在“自學”這一基本教學環節上要多花些心思,多用功夫,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為學生自主學習、發揮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社會歷史調查、訪問是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歷史的好方法。它打破了課本與社會的界限,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增強了學生的歷史認知水平,使歷史學習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學會與人溝通。 社會歷史調查、訪問在過去的歷史教學中很少運用, 學生對它不是很了解。實踐中,一些學生不知什么是社會調查,調查什么,怎樣調查。學生不知道訪問什么,訪問誰,怎樣進行,怎樣能做好。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進行社會歷史調查、訪問的方法指導。
收集與整理歷史資料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的重要方面之一,是開展歷史教學實踐活動的基本技能。教學實踐中,學生對收集歷史資料的積極性很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收集的資料與主題不符、不知如何處理收集的資料等。因此,教師加強對學生收集與整理歷史資料的方法指導極為重要。
歷史資料的范圍包括:歷史書籍,檔案,歷史地圖,歷史文物遺跡,歷史紀念館,有關歷史知識的影視資料,歷史訪問錄,民間傳說,舊票證,舊報紙雜志等。歷史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音像,實物,口傳,民俗等。學生掌握歷史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方法,有的放矢,能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
總之,實施素質教育的當前,教師不能再扮演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教師應讓學生從課堂教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新課程改革從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出發。實施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ISSN2095-6711/Z01-2016-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