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賀新良 張雅娟 夏文娟
簰洲灣田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地處號稱“萬里長江第一灣”的簰洲灣鎮廣福庵村,簰洲灣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是嘉魚縣蔬菜大鎮,距省會武漢50 km,毗鄰長江,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5月,注冊資金100萬元,主要業務范圍包括蔬菜新品種示范推廣、種植與銷售。合作社一直堅持利潤共享原則,鼓勵農戶以股金或土地承包權形式加入合作社,現已吸納社員530余戶,通過土地流轉已建成33 hm2集中連片生產基地,加上社員自有土地200 hm2,總種植規模達到233 hm2,輻射帶動周邊蔬菜種植面積達500 hm2。同時,合作社還配套了2 000 m2鋼架大棚用于蔬菜收購。合作社2013年被嘉魚縣委、縣政府評為“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2014年被共青團湖北省委、湖北省農業廳評為“湖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青年示范社”,2015年被咸寧市農村經濟管理局評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級示范社”。
合作社理事長耿良生,現年47歲,是全縣從業較早的知名蔬菜經紀人,為嘉魚縣蔬菜產業協會第一屆、第二屆理事,2012-2014年被評為簰洲灣鎮優秀共產黨員,2015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南嘉楷?!?。
合作社采用“基地+農戶+合作社”的模式經營,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種子和生產資料,統一產品包裝,統一對外銷售,為社員提供產銷一條龍服務。合作社理事長憑借其在蔬菜市場上積累的多年經驗和人脈,為合作社的蔬菜產品搭建了穩固的銷售平臺,收獲的蔬菜直接運往全國各地的大型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進行銷售,產品遠銷北京、天津、鄭州、銀川、齊齊哈爾、內蒙古、保定、石家莊、壽光、南京、福建等省、市、自治區。
2012年合作社推出的圓球甘藍紅遍了廣州、深圳等各大超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012年合作社創經營收入950萬元,實現利潤150萬元;2013年總收入達1 800萬元,實現利潤300萬元;2014年總收入達2 700萬元,實現利潤400萬元;2015年總收入達2 900萬元,創歷史新高,實現利潤700萬元,每戶平均純收入增加1.5萬元。
選擇種植品種時要格外慎重,要選擇有特色、有優勢的品種,品種選定以后要穩定種植,不能盲目跟風。合作社秋季種植的主要蔬菜種類有甘藍、大白菜、松花菜,甘藍選擇的是好種、好賣、好吃的圓球甘藍亞非旺旺及紫甘藍亞非紫甘75、85;大白菜選擇黃心白菜品種亞非陽春三月等,其具有商品性好、采收期長的特點;松花菜選擇亞非松花系列品種。這些品種的選擇是經過前期的市場調查、試驗示范、試銷售等環節確定,并逐漸推廣形成種植規模,而非盲目選擇和擴大種植,在這個過程中,應摸索了解各品種的市場反映及需求,以便調節各品種的種植面積。
只有高品質的蔬菜,在市場上才具有競爭力,高品質則意味著蔬菜綠色安全、商品性好。十萬畝露地蔬菜示范基地、露地蔬菜標準化創建等大項目在嘉魚的實施,推動了全縣蔬菜產業標準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在提升品質這方面做得越來越好,主要做法是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要求、統一生產管理、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購買使用投入品、統一組織銷售,主推的技術有生物防控、測土配方施肥、減肥減藥等,力保產品質量100%達到國家食品安全無公害標準。
暢通有效的銷售渠道是合作社發展的內在動力。合作社的服務功能不僅體現在產前、產中環節,更重要的是產后的統一銷售,只有產品賣得好、銷售收益高,才能贏得社員的廣泛支持和擁護。因此,每個合作社都應不斷挖掘、培養穩定的銷售渠道,這樣既能為社員免除銷售的后顧之憂,又能為合作社規避很大的市場風險。除穩定的銷售渠道外,合作社還應積極擴展新的銷售平臺,特別是在“互聯網+”發展如此迅猛的今天,通過網絡快速獲取信息和交換信息,更好地為銷售服務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中,有菜農反映,現在蔬菜生產技術大都掌握,關鍵是面對無情的市場時不知所措,種菜就像賭博一樣。確實,菜價波動頻繁、起伏較大,不僅傷了菜農的心,也給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如何應對菜價波動,可以從以下2點入手:一是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根據銷售終端的信息反饋,合理安排蔬菜種類及種植面積,切忌盲目跟風種植;二是早、中、晚熟期品種搭配種植或者分批次播種種植,避免大規模集中上市。
合作社本著“以誠信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經營理念,不斷創新思路,推廣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豐富種植結構,以期做大做強嘉魚蔬菜產業。合作社理事長建議嘉魚縣政府有關部門聯合各大蔬菜種植主體,統一打造一個嘉魚蔬菜品牌,對內統一質量標準和產品包裝,對外統一宣傳和擴展市場,塑造聞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嘉魚蔬菜品牌,避免各自為戰,導致品牌雜亂而毫無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