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慶林 李緒穩 宋曉俊
摘 要:“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游泳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游泳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游泳技巧的掌握。本文主要采用實驗法,并根據“小群體”教學模式的理論知識,對其在高校游泳選修課中的應用進行系統的探究。
關鍵詞:高校游泳;選修課;“小群體”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25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我國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人們對教學的要求和教學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探索,“小群體”教學模式的創造以及應用為我國高校游泳課的教學帶來了相應的好處,它能夠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對學生積極的體育觀念以及社會意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小群體”教學模式的內涵
“小群體”教學模式是一種具有主體性的體育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前,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之后在體育課程進行或者進行完畢時,各小組之間可以對課堂中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討論溝通,從而促進體育課程的高效完成。
“小群體”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不能隨意地進行劃分[1],應該充分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游泳基礎,并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
這種模式主要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所以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競爭意識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的養成,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發展。
二、“小群體”模式在高校游泳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某高校體育學院游泳選修課的60人作為實驗對象,通過文獻資料法以及實驗研究等方法對“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游泳選修課中的應用進行系統的探究,本次研究具體采用問卷的方法,向學生發放了60份調查問卷,回收60份,問卷的效率達到最高。
(二)實驗過程
1.實驗設計
本次實驗將體育選修課中的60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分別分為傳統組和實驗組,在實驗前,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學生的心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并沒有明顯的差距,所以,實驗的結果具有很強的可參考性。在對兩個組進行實驗教學時,采用相一致的教學內容,只對教學的方法進行相應的改變,傳統組的教學方法采用傳統的高校選修課游泳教學模式,而實驗組的學生采用“小群體”教學模式,兩組都不進行課外的訓練[2],保證實驗的公平性和準確性。
2.實驗過程
學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同時對學生進行實驗的隱瞞,這樣保證學生實驗情況與平時的學習情況相吻合,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要保證學生參與實驗的持續性,保證學生在完全參與實驗教學的情況下,對學生的蛙泳動作進行考核,初步學會蛙泳動作并能夠保持在泳池中前進10米以上的可以將其視為會游泳,若學生只掌握了基本的動作和浮體滑行的視為不會游泳,之后將各個組的學生測試成績進行相應的排序。
3.結果分析
實驗組在進行實驗之前,該組會游泳的學生只有3名,只占到該組總人數的10%,而不會游泳的學生有27人,占到總人數的90%;教學后,學會游泳的學生達到了28人,占總人數的93.3%,不會游泳的學生僅有2名,占到總數的6.7%,所以證明“小群體”教學模式在游泳選修課課程教學中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三、“小群體”模式在高校游泳選修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一)促進學生學習游泳的積極性
傳統教學模式在進行游泳課的教授過程中,過度重視教師在課程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將課程知識強加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產生,而“小群體”教學模式重點突出了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3],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二)有效縮短了游泳學習的時間
在“小群體”教學模式中,每個小組都有固定的組長,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解決和指導,若碰到較難的問題時,組長可以將其反映給教師,再由教師對問題進行系統的講解,這樣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好地完成游泳課的教學任務。
四、結語
在高校游泳選修課的教學中對“小群體”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升游泳課的教學效率,所以,在現代化教學中,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應該對該模式進行大力的應用和推廣,使這種高效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加廣泛地應用于教學中,促進我國高校游泳專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譚敏敏,田佳賡,岳秀,董廣旭,錢寶山.“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游泳選修課中應用[J].科技展望,2015(12):168.
[2] 張騰.“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游泳選項課教學中的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2(4):88-91.
[3] 徐敏.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科技信息,2011(9):187+420.
[ 責任編輯 金 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