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環保機構垂直改革已滿14年

有關本版更多詳細內容請掃二維碼下載《深改檔案》
2016年9月22日,中央發布《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一場旨在厘清政府環保責任的全國改革拉開巨幕。而早在14年前,陜西省就在自主探索市以下地方環保機構垂改。
2002年《陜西省市以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意見》正式發布,主要立足于解決“三該三不該”問題。改革方案對環保機構重新進行設置,將縣環保局上劃為市環保局直屬機構,在市環保局領導下工作;對于保障經費問題,改革方案提出財務經費由市環保局實行統一管理。
其中“三該三不該”的第一項,即是“應該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制,不該違法違規進行地方保護和行政干預”。
這亦是垂改試圖改變的基層弊病:地方政府環保責任不清、環保監測造假、執法受到干預……在目前全國垂改方案中,市級環保機構負責人的任免,將由省級環保部門黨組提名,市級接受省級環保部門、本級政府的雙重管理;縣級環保局作為市級環保局的分局,其人財物及領導班子成員均由市級環保局直管。
陜西各地的垂改共有3種模式,垂改度較高的是分局模式,例如咸陽和延安;最弱的一種是只對領導干部實行雙重管理,如安康市。
垂直管理后,有的地方政府將環保部門當作“外人”,在決策部署、協調指揮、執法行動以及關停違法企業、配套落實污染防治資金、環保能力建設等方面支持不夠、投入不大……部門之間協調工作由親兄弟之間的協作變為鄰里之間的協調,溝通配合難度增大,“牽頭的牽不動,協調的不管用”成為普遍現象。因此,垂改的首要問題不僅僅是說責任落實問題,而是要落實對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責任監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