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商務艙”有礙社會公平觀瞻

【輿情回放】 6月28日,承接機場線和廣深城際軌道線路雙重任務的深圳地鐵11號線通車。在全部8節編組的車廂中,除了6節普通車廂外,還另外設置了2節商務車廂,票價為普通地鐵票價三倍左右。相對于普通車廂的人滿為患,商務車廂顯得空空蕩蕩。此做法引起公眾議論紛紛。
【網絡輿情】
@東方網:地鐵設商務艙不是不可以,但首要前提是,有充足的城市地鐵運力資源來保證,在充分滿足大眾出行的前提下,才適合為某個特殊群體提供舒適性服務。如果沒有此前提做保證,卻要急著優先為高消費乘客“提供專屬服務”,這是舍本逐末。
@羊城晚報:這與醫院設置所謂的特需病房或VIP病房是一個道理。但部分公立醫院設置特需病房或VIP病房的做法引起社會與公眾的廣泛質疑,目前大多數公立醫院已經不再設置所謂的特需病房或VIP病房。
【決策點睛】 當有限的公共交通資源,無法更好滿足公共出行的需求之時,如何保障群眾的最基本的出行尊嚴,就應成為優先之選。由此,看似合理的一些市場化需求必然會給本來就脆弱的社會公平造成又一次傷害,形成又一次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