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期賣羊”也是一種權力任性

【輿情回放】 近日,山西蒲縣多戶山羊、綿羊養殖散戶接到通知,政府要封山禁牧,要求限期10天內把羊賣掉,否則就要罰款。對此,蒲縣林業局副局長稱,10天只是摸底時間,實際專項行動為4個月。面對農民的經濟損失,這位負責人表示,搞養殖需要承擔政策、經營、市場三方面風險。但在兩年前,蒲縣政府曾鼓勵發展畜牧業。
【網絡輿情】
@新京報:無論是此前的鼓勵,還是現在的限制,實際上都體現了當地政府在工作中,未能落實“執政為民”,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也犧牲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湘都市報:蒲縣如此做派,不僅是懶政、苛政,更是“刁政”——將經濟風險、法律風險都轉嫁給了民眾,還塑造出了民眾破壞生態環境、有令不行的“刁民”形象。這種以“善政”為借口,行“懶政”“苛政”之實的政令,陷民眾于不義,透支了政府公信,不是“刁政”是什么呢?
【決策點睛】禁牧工作對保護環境、改善生態具有重要意義,但農民的利益確實也受到了損害。應該將賣羊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實行政府兜底,也可通過大的養殖企業或屠宰場收購,讓農民不因賣羊而返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