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務員掃街不再是新聞

輿情鏈接:
《公務員掃街折射“創衛”困局》民主與法制時報2016年8月10日
《公務員掃街成“網紅” 原來“衛生城市”是這樣創建的》 新華社2016年8月7日
《“公務員掃街”觸碰了公眾哪個痛點》中國網2016年8月5日
《公務員掃街顯然錯置了人力資源》華西都市報2016年8月5日
【輿情回放】 7月下旬開始,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的基層機關干部和公務員戴著紅袖章,在創衛路段打掃衛生。盡管當地回應,“創衛”事先做了統籌安排,不會影響日常工作,但輿論質疑聲還是洶涌而至。
【主流聲音】 在“創衛”過程中,“突擊式”“運動式”等做法并不鮮見。但市容衛生、精神衛生這些東西不是突擊創建出來的,而是人們自身素質提高的客觀表現。衛生城市是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達到較高水準下的產物,而不是地方領導作秀、顯政績的面子工程。企望公務員掃大街,就“跑步”進入了衛生城市,就像一個蓬頭垢面的人戴了一個華麗的假面具罷了。對于這種明目張膽的造假行為,應進行嚴厲批評,取消其參評資格,甚至對參與造假者實行問責。
【網絡輿情】
@中國商務新聞網:讓群眾聯想到其本職工作如何推進,甚至讓人懷疑,或者是公務員 本來就很“閑”,本來就無多少“正事”可做,出來“掃街”也無妨。如此“誤會”,不但,不能增進群眾對“創衛”的理解和支持,反而有損政府公信力。@中國網:政府部門,若秉持公心,盡職履責,許多工作便能提前謀篇布局,有條不紊推進,不需要“臨陣磨槍”,群眾也能多些理解和支持。
@西安網: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具有系統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不是靠一次兩次的“突擊”或者“動員”。此次公務員創衛“掃街”被曝光,不僅僅是對濟寧創衛工作的拷問,對全國而言都應該是一個警示。
@新華社:城市衛生好不好,考驗的是地方領導的治理能力,而要怎么治理,需要依法治理,而一窩蜂地搞“攻堅戰”就是一種運動,我們不是打仗,是在搞建設,尤其不能把它定位成突擊戰,地方領導需要轉換思想,不能讓傳統思維支配我們,否則,長此以往就是不務正業,需要把握好度。
【決策點睛】 事實上,不僅僅是創衛,每逢遇到需要舉全市之力加以推動和完成的重大事項或活動,公務員“上陣”都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對于公務員為“創衛”上街打掃衛生,沒必要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更加注重創建衛生城市的長效機制, 這樣才能讓公務員掃街不再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