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建設美麗四川的“三大戰役”“四個體系”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7月28日,中共四川省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決定》從當前發展的突出問題、現實的最緊迫問題入手,提出了既針對當下問題的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一個行動”,以及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更立足長遠提出了構建綠色發展空間體系、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新型城鄉體系、綠色發展制度體系等“四大體系”。當天,四川省宣布成立四川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一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四川新畫卷,正在48.6萬平方公里的蜀中大地徐徐展開。

實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快改善環境質量
三大戰役
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保障人民健康為目的,重拳出擊、鐵腕治污,集中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用5年時間基本解決突出環境污染問題,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吃上放心食品,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四個體系
構建綠色發展空間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1 ■完善區域發展空間布局 深入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加快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和川西北五大經濟區建設,塑造主體功能約束有效、資源環境可承載、發展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 重點開發區加快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農產品主產區以提高農產品生產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點生態功能區突出保護修復生態環境和提供生態產品。
■實行差別化區域發展政策 取消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的貧困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的考核,增加綠色發展相關指標的考核。
■強化國土空間治理■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
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2 ■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行“源頭減量、過程控制、縱向延伸、橫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綠色生產方式,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探索開展綠色評價,實現生產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
■做強做大綠色低碳產業 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積極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
■加強資源綜合循環利用 加強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加快“城市礦產”、生活垃圾、餐廚廢棄物、建筑廢棄物、污泥等資源開發利用。
■推進節能減排降碳產業 深入實施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推進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企業、低碳產品試點示范。
構建新型城鄉體系創造美好生活環境
3 ■優化城鎮規劃設計 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加快發展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四大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構建區域聯動、結構合理、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格局。
■加快建設美麗城鎮 開展美化綠化行動,建設一批美麗社區、美麗校園、美麗企業等,增加城鎮“綠色細胞”。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按照“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建設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
構建綠色發展制度體系
強化建設美麗四川制度保障
4 ■加強依法治理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
■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轉換國有林場和林區經營機制。
■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探索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引導生態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之間、流域上下游地區之間,通過資金補助、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實施補償。
■健全監督考核及責任追究制度 完善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增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考核權重。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
六大目標
到 2020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式基本形成
發展空間格局更加優化
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增強
經濟綠色化程度大幅提高
城鄉生活環境顯著優化
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一個行動
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扎實推進造林增綠 實施森林進城圍城,開展森林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小鎮創建活動,建設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
■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 實施森林質量提升工程,規范改造低產低效林,有序改造退化防護林,推進林地立體復合經營。
■推進江河濕地修復治理 以小流域為單元,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加快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以保護大熊貓野生種群和棲息地為核心,促進跨地區、跨部門管護資源有效整合,把大熊貓國家公園建成全球最為著名、最具影響的保護特有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生態系統的國家公園。
■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
■加強脆弱地區生態治理
實施減少工業污染物排放工程/實施抑制城市揚塵工程/實施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工程/實施治理機動車船污染工程/實施控制秸稈焚燒工程
以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城市群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確保尚未達標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逐年改善、已達標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持續優化。
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實施嚴重污染水體整治工程/實施良好水體保護工程/實施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工程/實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工程
到2020年,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規模達到1000萬噸/日,岷江、沱江、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級支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縣級以上飲用水源水質全面達標,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
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實施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基礎工程/實施土壤污染分類管控工程/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
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污染。到2020年,重點區域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建立統一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
王東明:以“六個轉變”推進綠色發展
省委書記王東明在全會上提出以“六個轉變”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即:要推動發展觀念向生態優先轉變,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要推動產品供給向優質環保轉變,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要推動生產方式向節約高效轉變,切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推動城鄉建設向和諧相融轉變,著力建設生態文明美麗家園;要推動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社會風尚;要推動治理方式向依法治理轉變,不斷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
《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誕生記
2016年4月,《決定》起草組成立
◎三上省委常委會會議
◎四次集中修改
◎廣泛傾聽省直部門、市州、黨外人士、專家學者等的意見
7月,《決定》征求意見稿形成后,廣泛向省直部門、市州和其他有關方面征求意見
◎起草組認真梳理、領會、研究、吸收,對《決定》稿共作了近150處修改
26 易其稿
堅持“兩不寫”,聚焦“一個行動”“三大戰役”“四大體系”。全文1.7萬余字,近1.3萬字留給主體部分
建設美麗四川,各市州刮起“綠色之風”
成都市:對綠色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持續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變。
綿陽市:加快推進“美麗綿陽”二期工程,確保按照時限要求竣工投用。
德陽市:對接省委《決定》,抓緊制定德陽市具體落實措施,明確責任主體,落實進度要求,全力推進美麗德陽建設。
內江市:加大國家衛生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力度,持續改善內江市人居環境。
自貢市:加快“優二興三”步伐,淘汰傳統落后產能,助力產業提檔升級。
廣安市:以“潔凈水”八大專項行動為統攬,深入開展綠色發展實踐。
遂寧市:做大綠色品牌,做強“遂寧造”“遂寧鮮”等綠色產業品牌,打造具有遂寧特色的綠色城鎮品牌和綠色生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