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昌盛
?
碧落山青瑞陽紅
■幸昌盛

碧落山上鳳來儀,瑞陽新城舞翩躚。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的瑞陽新區,其實是碧落山上飛出的一只金鳳,揮動發展的翅膀,舞出秀美的英姿,引領著高安這個千年古邑,煥發新顏。——題記
“碧落山前古郡開,綠筠千載鳳凰臺”。碧落山,位于原高安市政府大院西北側,初名鳳山,相傳唐武德年間有鳳凰棲集。宋紹興九年,知州邱礪于山巔建碧落堂,遂名為碧落山。
每一年,我都要到碧落山上走一走,坐一坐,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只是看看草木的蒼翠,聽聽山林的脈搏,嗅嗅風中的靈韻。當然,夏天是個例外。或許因草木過于繁茂,山林太過幽深,蚊蟲甚多,不敢久立。
來的次數多了,看山的老人,也好像認得我了,不曾阻攔我。一個虔誠的登山者,時而仰望聳立的香樟,時而流連搖曳的竹影,時而撫摸開裂的石柱,默默站立,靜靜冥想,神思游走,穿越千年。
今日登山,時近深秋,滿山竟還是草木芳菲,別有風情。山北七八里外,滬昆高鐵,氣勢如虹,血脈噴張;瑞陽新區,大幕開啟,如火如荼。可以想見,碧落山,也將借此春風,掀開全新的一頁。這座承載著高安厚重歷史文化的小山,將會展露怎樣的嬌顏呢?我期待著。
山西南側入口處,有一棵香樟,也許是這座山上最老的長者,大概有上百年的年輪。樹高約二十米,腰近二人合圍。雖樹基已中空,仍就枝椏虬勁,風姿颯爽。一簇藤蔓,密密匝匝的深綠,日日夜夜的執著,沿著樹干攀爬而上,直沖云天,與香樟交相疊翠,共赴高遠。這是碧落山最忠誠的守護者么?
拾級而上,間或有一叢竹影,稀稀疏疏,瀟瀟灑灑。回想在六月間,還有路邊的自在榴紅,癡癡綻放,留下一份熱烈的記憶。
沿著齊整的海桐人行道往北,到后山,又是一番景象。幾棵高大的梧桐樹,枝椏虬勁,似乎還溢出幽幽的芳香。
北門入口處有一石碑,刻詩一首:山川蟠踞偶成形,威鳳低回久未行。更種梧桐真可致,高飛性似伯夷清。這是當年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貶居高安時題寫的《和毛君州宅八詠其一鳳凰山》。蘇子由筆下的梧桐,定不是這幾棵,但清高、芬芳,應是依舊。
北門東側圍墻旁,立一石碑,書“樓真堂”三字。山上還散落著一些立碑的石柱,多已風化開裂,甚至生出了爬山虎,盤根錯節,年代終不可考。那些古石碑,或碎裂或散逸,不知毀于何時,只留下佳話傳奇,往事如煙。
在高安,碧落山是可以揮毫潑墨、大書特書的一處。
史載,自唐以來,碧落山上名勝古跡頗多,秀麗多姿,宋代建筑尤多。景定元年春,蒙兵掠高安,焚燒全城,碧落堂亦毀之一旦。景定五年,愛國詩人、民族英雄文天祥駐守瑞州(今高安),重修了碧落堂,復刻楊萬里詩于堂內,又建翠微亭、月朗堂、野人廬相映,樓閣風雅,景觀宜人。
自古文人墨客登臨碧落山者眾多,文韻深遠。據清書法家翁方綱記載,碧落堂曾更名十賢祠。十賢者,晉陶淵明,唐刺史鳳山先生應智頊,宋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朱熹、楊萬里、文天祥、明劉基,均在此駐足吟詩,風騷飄逸。登臨山頂,眺荷山嶺,賞大觀樓,聽錦水聲,覓仙靈蹤,自有一番風味。
你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也無法登上同一座山,哪怕是如碧落山這樣嬌小秀氣的所在。登山時令不同,景色各異;登山心境不同,感受有別;登山年代不同,風物不一。但是,碧落山泥土中融入的千年文韻,是永遠無法洗去的,也永遠不會被遺忘。
多少年來,碧落山前,一直是州、縣治所所在地。碧落山見證了“江右上縣”的傳奇輝煌,也有風雨飄搖。一路征程,一路坎坷;一路拼搏,一路高歌。萬幸的是,它未被夷為平地,建成高樓,雖然而今有些荒廢,終究守住了山頂一隅。
建國初期建于山東南側的市政府辦公樓,是兩棟俄羅斯式建筑——筒子樓,經過五六十年的風雨滄桑已經變成了老舊危樓,而今已被拆除。碧落山默默地俯瞰著這個曾經聚集一代代高安領路人的舞臺,見證了多少心系民生的決定,多少事關興衰的決策,多少攻堅克難的抉擇。這些新時代的開拓者,冥思苦想有之,運籌帷幄有之,為民請命有之,勵精圖治,胸懷全局,砥礪奮進。而今,他們掙脫桎梏,果敢決策,在此繪制出瑞陽新城的秀美藍圖,也為沉寂百年的碧落山勾勒了新生。開明開放的高安,振翅騰飛。千年古邑蓬勃發展的春天,正值艷陽高照。
我們相信,有領路人的開明與睿智,有開拓者的執著與堅定,高安必將有大發展、大氣象、大輝煌。我們認定,瑞陽新區不只是城市新寵,點燃了一片新的熱土,還將喚醒沉睡百年的碧落山,傳承高安厚重的歷史文化。
若能借瑞陽新區建設、市政府搬遷的良機,在碧落山重建舊制,謀劃新局,必是彪炳史冊的功德,是高安人文景觀的大幸。其千年文韻,將隨錦河水,潤萬畝良田,澤被蒼生。其秀美畫卷,將隨著如織游客,鋪展到四面八方,芳名遠揚。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沐浴在朝陽里的碧落山,是秋天一個匆匆的腳印,綠筠滿山,籠罩在紅艷艷的霞光中。
期待明天的碧落山,敞開胸懷,煥彩重生,與瑞陽新城交相輝映,成為載人文、集地氣、聚民心的文化圣地,成為美麗高安、和諧高安、幸福高安的璀璨明珠。
(作者單位:高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