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明,余代宏,王田珍,姚萬福,普 群,向麗萍,周永寶
(1.云南玉溪市植保植檢站,云南玉溪 653100;2.云南元江縣植保植檢站,云南元江 653300;3.云南紅塔區李棋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4.云南江川區植保植檢站,云南玉溪 652600)
柑桔小實蠅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隸屬雙翅目實蠅科,是亞太地區果樹種植業上的一種毀滅性害蟲[1]。該蟲寄主范圍廣,可危害柑桔、番石榴、芒果等250余種水果和蔬菜,其成蟲產卵于寄主果實內,幼蟲在果肉內蛀食,常造成水果腐爛或未熟先黃而脫落,嚴重影響水果的產量和質量[2]。柑桔小實蠅繁殖速度快,暴發性強,危險性大,被稱之為水果的“頭號殺手”,也是柑桔上的一種毀滅性害蟲[3]。玉溪市自然條件優越,氣候類型多樣,許多地方適合熱帶水果栽培。1989年,華寧縣牛山柑桔場桔小實蠅發生嚴重,影響了柑桔產量和質量,當年寬皮柑桔和甜橙產量分別損失13615和3280kg,被害率達3%[4]。桔小實蠅在玉溪市各縣(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并成為危害我市果蔬的重要害蟲,近年來危害越來越加重,造成較大的損失,已成為制約我市高原特色農業持續發展的瓶頸。
云南省是我國桔小實蠅的主要發生地和危害地,其在夏季的分布區域約為云南國土面積的2/3[5]。玉溪市低熱河谷區主要集中于元江縣壩區、新平縣漠沙、戛灑一帶,地處云南省的中南部,位于哀牢山脈南端東側,海拔395~800 m,屬于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為22℃以上,≥10℃的積溫7500℃以上。是玉溪市重要的熱帶水果基地,種植面積達2.19萬m2,也是桔小實蠅危害最重的地區,其對芒果等熱帶水果的危害率常年在10%~20%左右,個別年份達40%。近年的研究還發現,桔小實蠅于每年春末夏初還將向云南中部地區擴散遷移,使云南中部地區成為重要的桔小實蠅蟲源地[6]。桔小實蠅在玉溪市的八縣二區均有不同程度分布和危害,并成為危害我市果蔬的重要害蟲,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玉溪市低熱谷區桔小實蠅的種群消長不僅對當地瓜果蔬菜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還影響其在云南中部地區的發生、分布和危害。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高原特色產業的發展,熱帶水果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桔小實蠅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加上氣候變化等影響,使桔小實蠅發生危害日趨嚴峻,具有危害面積廣、危害重、損失大等特點,在生產中果農難以掌握科學的防控。為此,全面系統地摸清熱帶水果生產中桔小實蠅的發生消長規律,為在生產中制定科學可行的綜合防控措施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是有效保障果農增產增收的關鍵措施,對促進高原特色水果產業持續、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項目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低熱谷區桔小實蠅種群的發生發展規律,制定桔小實蠅綜合防控策略,為促進熱帶瓜果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分析結果以元江為例。
試驗地點為元江縣芒果山莊果園,試驗時間為2014年3月~2015年12月,果園平均海拔465 m,主要種植芒果(Mangifera indica)總面積約為9 hm2。
監測地點為澧江大明庵(柑桔),海拔414m;澧江那塘(青棗),海拔718米;曼來冒天水(柑桔),海拔960m。試驗時間為2015年8月21日~12月18日。
誘捕器(佛山順德區合利植保器械有限公司生產),桔小實蠅誘劑(甲基丁香酚),市購。
試驗區內設置3個誘捕器,每個誘捕器距離地面1.5m左右,兩兩之間間距大于20m。每個誘捕器為高8cm、直徑3cm 的圓筒狀,兩側各開有1個直徑約為2cm 的圓孔供實蠅進入。誘捕器內懸掛長3cm、直徑1.5cm 的脫脂棉作為誘芯。使用誘捕器時,在誘芯上滴加桔小實蠅誘劑和90%敵百蟲各2 ml,以后每15d添加1次誘劑和農藥。脫脂棉球每1個月更換1次,每7 d檢查1次誘捕情況。每次檢查時將誘捕器內的實蠅帶回室內,并逐一鑒定實蠅的種類,記錄桔小實蠅的數目。所有調查數據用Excel 2013 和DPS(V15.10)軟件進行分析,方差分析采用新復極差法,原始調查數據不作任何轉換。

表1 2014年-2015年月誘蠅情況表 (單位:頭)

圖1 月平均誘蠅數量
從表1和圖1可以看出,桔小實蠅在元江縣可周年發生,冬季發生數量較低,夏季發生量較大,于6~7月形成一次種群增長高峰。
11月至次年5月桔小實蠅不活躍,種群數量較低,為發生低谷期,其中2月桔小實蠅種群數量最低,2015年平均月誘捕量僅為95.67頭;1月、3月種群數量大致相當,平均月誘捕量分別為379.97頭、172.63頭;4、5月桔小實蠅誘捕量相差不大,平均月誘捕量達到507.34頭和529.3頭,但隨著氣溫回升桔小實蠅漸趨活躍,誘捕量增加,較1~3 月有較為明顯的增長。
從6月開始元江縣桔小實蠅種群進入快速增長時期,當月誘捕量平均為5254.68頭,約為4 月蟲量的10.36倍,為2月蟲量的54.93倍,種群暴發的態勢較為明顯。6~8月為桔小實蠅發生高峰期,在這一時期每個誘捕器每月所誘捕到的桔小實蠅數量均在2000 頭以上。2015年 8 月過后,桔小實蠅種群數量迅速回落,至9 月平均每誘捕器誘捕量為260.03頭,約為6月高峰期的1/20。2014年到10 月過后,桔小實蠅種群數量迅速回落,至11月平均每誘捕器誘捕量為598.03頭,約為7月高峰期的1/12。從兩年監測結果也可以看出,不同年份發生高峰期有所不同,2014年7月,2015年6月,但發生時期基本一致,說明實蠅發生危害較重主要在6月~10月,也是元江縣全年桔小實蠅發生最為集中的一個時間段,9月以后,元江縣桔小實蠅種群數量穩步回落。同時也可以看出,甲基丁香酚對實蠅雄蟲和雌蟲都有一定的誘殺作用,但以雄蟲為主,兩年平均雄蟲是雌蟲的80.42倍。

圖2 不同海拔不同作物實蠅發生情況
從表2調查點1、調查點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時間內不同作物間實蠅發生相差不大,未達到顯著水平;從調查點1、2和調查點3可以看出,作物間發生差異不大,但不同海拔間發生量不同,點3誘集量達3165.47頭,是點1的26.98倍、點2的16.29倍,達到極顯著水平。不同海拔溫度不同,隨著海拔的升高溫度再下降,而桔小實蠅生長發育的適溫區為15~34℃,最適溫度為18~30℃,當溫度高于34℃或低于15℃時,桔小實蠅死亡量增大;低于18℃時,卵、幼蟲和蛹的發育歷期延長,蛹羽化率下降[7]。從兩年的氣象數據可以看出,最高溫集中在4~6月,超過桔小實蠅適宜的34℃,而點1的溫度高于此溫度,點3的溫度滿足了桔小實蠅生存氣候條件要求,因此,可以分析得出,在高度條件下隨著海拔的升高桔小實蠅發生量增加,并且從點3可以看出,9月上旬至10月中旬發生量還要大。
本研究通過2014~2015 年連續2年的誘捕監測,基本摸清了玉溪低熱河谷區桔小實蠅種群變動的基本規律,即11月至翌年5月為桔小實蠅種群數量的低谷期;自6月開始,桔小實蠅數量開始較快上升,6~9 月達到全年發生量的高峰時期,10 月以后,種群數量開始大幅下降;同時通過監測了解到不同海拔區域桔小實蠅發生不同。本研究結果為生產中及時、準確做好桔小實蠅防治指導工作、科學制定綜合防治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表2 不同海拔不同作物實蠅監測表 (單位:m/d、頭)

圖3 2014~2015年云南元江平均溫度
桔小實蠅屬于典型的熱帶昆蟲,其發生與分布受環境溫度條件、寄主影響較大。桔小實蠅最適環境溫度條件為18~30℃,在這一溫度區間內桔小實蠅種群可以獲得較大幅度的增長,但當環境條件高于34℃或低于1℃時,其生長發育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本研究監測結果與大田發生相吻合,在元江高于34℃溫度主要發生在3~9月份,低于15℃溫度主要發生在12月至次年2月,而元江桔小實蠅一年四季都發生危害,但發生高峰集中在6~8月,這與桔小實蠅的生物學特征是相吻合的。
綜上所述,在玉溪干熱河谷地區,影響桔小實蠅種群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是氣溫、降雨和寄主種類。這些因素對桔小實蠅的作用方式、強度和時間各不相同,在桔小實蠅種群變動的不同階段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通過特定時空下的相互組合,綜合決定著元江桔小實蠅種群變動的基本特征。如每年6~8月,大量芒果成熟,且與氣溫及降雨量相耦合,構成了桔小實蠅大量發生的最佳環境條件,最終導致桔小實蠅種群數量急劇增長。
在玉溪低熱河谷區,桔小實蠅寄主植物種類較多,寄主發育期、溫度、光照、降雨等一系列環境因素影響著桔小實蠅種群數量的變動,從而形成了低熱河谷區小實蠅種群變動的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在日常的桔小實蠅防控工作中還應建立相應的災害預警預報體系,形成一套科學的桔小實蠅綜合防治措施,提高桔小實蠅防控效果,促進水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 蔣小龍,和萬忠,肖樞,等.橘小實蠅在云南邊境生物學研究及適生性分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1,23(6):510-514.
[2] 梁光紅,陳家驊,楊建全,等.橘小實蠅國內研究概況[J].華東昆蟲學報,2003,12(2):90-98.
[3] 明珂,鄭章麟,謝寶玉,等.不同誘捕器對柑橘小實蠅引誘效果的研究[J].浙江柑橘,2010,27(3):20-22.
[4] 劉浩強,冉春,李鴻筠,等.玉溪地區桔小實蠅分布及其發生規律[J].中國南方果樹,2009,38(2):36-37.
[5] 李紅旭,葉輝.橘小實蠅在云南的危害與分布[J].云南大學學報,2000,22(6):473-475.
[6] 劉建宏.云南三地區橘小實蠅種群時空動態及控制策略[D].云南大學,2005.
[7] 劉建宏,葉輝.云南元江干熱河谷桔小實蠅種群動態及其影響因了分析[J].昆蟲學報,2005,48(5):70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