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師范學院 鄭 斌 涂序堂
高校院系加強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意義
南昌師范學院 鄭 斌 涂序堂
近年來,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開展好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幫助他們實現就業,是高校院系教書育人的任務,也是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使命所在。高校院系作為高校的基層單位,對貧困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日趨重視。本文通過對基本概念的界定,結合高校院系對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特征,闡述高校院系在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幾點意義。
高校院系 貧困大學生 就業指導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社會的穩定器。近三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都在700萬人以上。雖然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及高校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出臺了多項支持鼓勵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仍不容樂觀,其中處于弱勢群體的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更是難中之難。高校貧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就業面臨著比非貧困生更多的壓力和困境。高校院系作為負責培養大學生成才和幫助他們順利實現就業的基層教學單位,加強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既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掌握正確的就業方法、就業技巧的手段,也是新時期高校教書育人的基本要求。
院系是高等學校下屬的基層教學單位,是對學生、教師工作進行管理的基本單元;院系是高校實施管理、承上啟下的二級單位,是高校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任務功能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院系是大學實際履行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的基層實體組織,是師生員工學習、工作、生活的直接場所。
貧困大學生主要指因家庭經濟貧困、沒有能力交付學費、難以正常完成學業的在讀大學生。本文主要涉及的是經濟貧困的大學生。貧困生又分為一般貧困生和特困生。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學費和生活費,或支付學費和生活費困難的學生為一般貧困生。家庭經濟條件很差又缺乏其他經濟來源,無力支付學費并缺少必要的生活費的學生為特困生。
就業指導可稱為“職業指導”“職業輔導”或“求職擇業指導”。本文中就業指導主要指以貧困大學生的自身特點、意愿等為前提,引導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并為他們提供就業知識、經驗和技能,最終目的是實現貧困大學生有業、敬業、樂業,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創業等。也就是說,通過就業指導,貧困大學生明白自己適合哪項職業,高校幫助其就業,盡可能使其樂業、成業。
1.持續性與時段性
持續性指高校院系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他們學習培養和就業的全過程。時段性指高校院系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分時段進行,各個時段的內容和要求有所側重。具體而言,首先是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所學專業,指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其次應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要求,引導他們珍惜時光、努力學習、提高本領,為畢業準備好的就業條件。最后,就業準備階段,學校要為他們提供“一對一”的指導服務,促使其實現就業。持續性和時段性是融合的關系。時段性是基礎,持續性是保證,在就業指導中兩者融會貫通。
2.普遍性與特殊性
普遍性指高校院系對貧困大學生指導工作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同時貧困大學生和用人單位普遍要求學校必須充分認識和重視這一工作,并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予以實施。
特殊性指高校院系在對貧困大學生指導工作中,由于地區或行業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學生個人的情況不一,所遇到的就業問題不盡相同,甚至有不少差異。因而,要求高校院系在就業指導工作中具有特殊性。普遍性是就業指導的基本要求,做好特殊性就業指導工作是重點和關鍵。
3.政策性與靈活性
政策性指大學生就業指導作為高校院系的一門課程,在教材的使用、教育計劃安排和實踐指導等,都必須要符合國家方針和政策規定。高校院系作為國家就業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必須緊緊圍繞國家的就業政策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充分貫徹政策的導向作用。靈活性指高校院系對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在內容上要豐富,既要有團體輔導,又要有個性化指導,通過及時發現和解決貧困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因此,對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上,高校院系要在堅持政策性基礎上,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采取更靈活性的措施。
4.長期性與針對性
長期性指高校院系對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不應局限于在校時期,即使他們步入了社會,高校院系還應繼續安排專人對他們進行長期性服務。針對性指高校院系對貧困大學生就業指導要落實到每個人,根據他們特有的特點和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有效的針對性策略和方案,盡最大可能使每位貧困大學生實現就業。貧困大學生通過順利就業完成脫貧,是高校院系踐行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意義所在。
1.有利于深化高校院系改革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貧困大學生能否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要求,高校院系通過每年的畢業生就業率高低和就業質量的好壞,就能直接判斷就業指導工作是否成功。這些直接影響高校院系的社會聲譽和招生的生源質量。對高校貧困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及時掌握社會的人才需求狀況,了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將促使高校院系適應社會發展,不斷加強專業建設,使高校院系加大專業建設和結構調整改革的力度,進一步拓寬專業口徑,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契合度。高校院系通過擴大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探索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途徑,強化貧困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2.有利于人才資源合理配置
目前,人才資源配置經常面臨的這樣的困境:一方面“英雄無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一方面企業需要大學生,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就不了業。這就需要高校院系在社會需求和大學生就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一方面通過就業指導了解畢業生,另一方面要幫助貧困大學生科學分析就業和自身的情況,使其以最能發揮自己專長和才能的崗位為最佳職業選擇。這樣才能使人才資源盡量實現合理配合,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3.有利于提高貧困生的綜合素質
貧困大學生能否實現就業,主要取決于社會的需求以及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能力水平的高低。高校院系在就業指導中可以全面地、科學地講授求職的方法和技巧等內容,正確引導貧困大學生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使其以良好的心態迎接社會的挑戰。
目前,部分貧困大學生涉世不深、經驗不足、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容易在就業選擇中無所適從。高校院系就業指導能幫助他們提高對自身的正確認識,提供給這部分大學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的途徑和辦法,為其發展和成才創造條件、打下基礎。
貧困大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力資源財富。高校院系開展好對他們的就業指導工作、幫助他們實現就業,是重要的民生問題,是高校與教育者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使命,既關系到千萬個家庭,也關系到高校院系自身的改革發展,更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未來。這就要求高校院系在對貧困生的就業指導過程中,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和合理對策,需要就業指導者傾注更多的耐心、責任心和愛心。
[1]黎淑芬.對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
[2]梁麗桃.高校貧困畢業生就業取向及教育指導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11
(本文系南昌師范學院校級課題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RWYB32)
ISSN2095-6711/Z01-2016-12-0158
鄭斌(1983—),男,講師,南昌師范學院,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涂序堂(1966—),男,教授,南昌師范學院,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