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晨陽 張遠
摘 要:隨著我國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手機行業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如今,國產手機百花齊放,大量手機的生產也就意味著大量廢舊手機的產生,近幾年廢舊手機回收處理不合理,在此主要討論廢舊手機回收的可行性的方法。
關鍵詞:廢舊手機;回收處理;以舊換新
1 概述
自1987年開展移動通信業務以來,我國手機普及率逐年增長,手機用戶的數量也急劇增加。據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2013年間手機生產量分別為10億部、11.72億部、11.8億部、14.6億部。據業界統計,目前國內用戶大概一年半左右就更換一次手機。而同時,經濟、技術等諸多因素的進步還在不斷加劇廢舊手機的產生。
廢舊手機量在激增,手機材料中金屬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極難自然降解,散落于環境中將長期存在并造成巨大污染,但合理的回收和有效的利用則可以使廢舊手機成為最好的“都市稀有金屬礦”。以金為例,廢舊手機中含金250g/t,而南非最豐金礦含金量也不過3-10g/t。從環境保護和資源回收角度來看,對廢舊手機正規回收予以無害化處理是非常必要的,不僅會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將關系到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將探討我國當今的廢舊手機處理的基本現狀,分析對比外國相關經驗和措施,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對策建議。
2 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現狀
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時,從法律上明確了生產者、銷售者依法承擔對其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處置的責任。近年來,我國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利用也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但從整體上看我國廢舊手機的回收利用仍很不理想,回收率不足1%。
我國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徑
(1) 不規范的二手回收市場
目前,一些規模較小的手機經銷商和街頭小販將回收的廢舊手機改頭換面,通過翻新生產出山寨機、二手機重新流入市場,造成了手機被盜、廢舊手機以次充好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種不規范的回收既妨礙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又造成了電子垃圾的擴散,并使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垃圾”被當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
(2) 簡單的拆解作坊式回收
近年來隨著手機中所含稀缺金屬價格的上漲,浙江、福建、廣東沿海開始出現一些家庭作坊式回收處理,他們自行拆解,利用“土法”在室外通過硫酸池溶解提取手機中所含金、銀等貴金屬,廢酸液攜帶大量鎘、汞、銅等重金屬深入地下用水,造成更為嚴重的二次污染。
(3) 生產商和移動營運商的自發回收
由于我國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發展較慢,回收利用的渠道還未完善,許多企業對售后的概念還只停留在手機售后問題的處理方面。總體上看,主要依靠生產商和運營商自發的行動,作為消費者還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
我國廢舊手機回收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說,手機回收仍然停留在“責任”與“義務”層面,僅靠政府強制與企業自律,使我國廢舊手機回收結構的“橄欖形”即“兩頭小,中間大”的形態更加突出。處于手機生命周期中間過程的手機維修商和二手手機商成為我國如今廢舊手機回收的核心力量;而位于手機生命周期前端的手機廠商、銷售商、運營商,以及位于末端的手機拆解商,對廢舊手機回收貢獻不大。
3 國際上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措施
目前在國際上,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廢舊手機回收利用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系統體系。
1、生產者責任延伸下的回收利用模式
該模式強調生產者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承擔環境責任,生產、銷售、進口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并提供關于產品環境友好性和正確處置廢棄產品的信息。
2、政府、商家、民間合作回收利用模式
充分發揮政府、商家和民間各相關利益方的作用,政府牽頭,廠商主導,民間參與,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形成電子廢棄物回收的強大合力是其主要特點。
3、民間組織和志愿者回收利用模式
這一模式的特點是,依托有實力的企業或民間機構,一些環保人士組織起來開展電子廢棄物回收工作,由政府給予基本支持。美國的許多民間環保組織對廢舊手機電池回收活動自發參與其中。同時,大量慈善機構和社區團體參與其中,幫助收集廢舊手機及電池,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政府和商家的負擔。
4、加快我國廢舊手機回收進程的對策建議
為了兼顧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我國廢舊手機回收應該走規模化、產業化道路。具體來說,筆者通過調查給出如下幾條建議:
4 改善手機回收體制,試運行手機“以租代售”制度
1. 消費者:在“以租代售”的大前提下,消費者只需要支付手機價值的40%-100%就可以獲得手機的不斷更新權,能夠在一定時間內更換自己喜歡的手機。
2. 經銷商:在現有的手機銷售模式中,經銷商承擔較大的運營風險。而嘗試“以租代售”制度中的經銷商直接轉變為出租中介,經銷商只需支付一定限額的保證金即協議押金給生產者,即可以大批租賃的模式從生產廠家進貨,再以一定的價格轉手租賃給個體手機用戶,向消費者收取一定的租金。當消費者想要更換手機時,只需要補齊差價即可。
3. 生產者:在“以租代售”體系中,手機生產者在接受經銷商退回的廢舊手機同時,利用廠家固有設備,對廢舊手機進行全面拆解和分塊合理處理,將完好的有繼續使用價值的手機部件重新組裝,轉成新機重新投入市場循環;而對于無法繼續使用的部件,則轉交給垃圾處理公司,由他們進行專業的處理利用。
4、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規范我國廢舊手機回收體系
通過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規范我國廢舊手機回收體系,配備專業的手機回收人員,科學地將手機零部件進行處理和回收利用。這樣,一方面可將廢舊手機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減少到最低,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崗位,具有顯著的環境和社會雙重效益。
5、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完善的法律法規對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而現階段我國的法律制度正在完善階段,法律法規出臺速度慢,法律的操作性不強,法律法規存在交叉現象等等諸多問題,導致很多廢舊手機不科學處理現象沒有健全的法律規范給與約束。
5 總結
我國的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現狀不容樂觀,回收處理方式比較落后、處理量小。因此,我國應該建立政府、制造商、手機用戶、二手商販、回收企業之間的利益驅動機制,通過運行“以租代售”的模式、建立市場準入機制、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等措施來改善我國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現狀。
參考文獻
[1] 貝新宇,鞠美庭,陳書雪. 電子廢棄物中貴金屬的回收技術[J]環境科技,2008(s2)
[2] 韓增玉,張德華,王晉虎,黃彬.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技術現狀?[J].廣州環境科學,2009(03)
[3] 吉亮. 國外廢舊手機的回收利用[J]通信企業管理.2008(08)
[4]牟煥森,楊艦.我國手機回收結構特征及其科技政策內涵分析——基于技術產品生命周期的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04)
[5]邵萱婷.押金制度在廢棄手機回收中的應用[D].資源再生。2008(04)
[6]王楠. 環境押金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 2008]
作者簡介
潘晨陽,女,漢族,河南南陽人,鄭州大學給水排水工程2012級本科生。
張遠,女,漢族,河南漯河人,鄭州大學水利水電工程201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