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召開黨十七屆六中全會,此次會議中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與此同時在此次會義中還特別部署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確定了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一年11月,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中,胡錦濤同志再次強調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創新文化都離不開高等教育這一載體。2012年10月,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在全國檔案工作者年會上的講話也特地以“談檔案與文化建設”為主題,著重提出:“檔案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相當于‘根或‘核的那一部分。“要以文化興國,就必須落實與之相匹配的檔案。”基于這一點,高校檔案部門就必須不斷調整,以順應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需求,從某一方面來說這也是進一步刺激高校檔案部事業繁榮發展的客觀要求。
1 文化、檔案管理文化及其關系
1.1 文化的定義
毋庸置疑從苦至今都沒有統一定義“文化”,從廣義上,可以將文化理解為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累的各種財富的總和。其主要指精神方面與物質方面的。狹義的文化,用當代中國文化史學者余秋雨老師一句話來解釋,就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在高校的框架下,可以簡單理解為組成高校的基本元素——師生,通過在校園里生活、學習、工作,為了學校與自身協同發展的共同目標,經過一代一代的積累和逐步升華,慢慢積淀成為一種集體人格,而這集體人格體現的就是這所大學的文化。
1.2 對檔案管理文化的理解
根據以上對文化的定義,運用邏輯學的“屬加種差”的定義方法,我們可以認為廣義的檔案管理文化就是檔案工作者及其相關人員,在檔案管理事務中形成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了在以檔案的利用與開發得到的成果為表現的“物質財富”,以檔案管理各種規章制度、檔案工作者的職業操守、社會對檔案事業的認知和理解為表現的“精神財富”。而狹義的檔案管理文化則可認為是在追求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中檔案工作者及其相關人員形成的集體人格,也就是其中的“精神財富”。
1.3 文化與檔案管理文化的關系
綜上所述,檔案管理文化應該從屬于文化,是文化概念的下位概念,文化在產生、發展、甚至消亡的過程中,必定會形成大量的檔案,而在保管、利用這些檔案的同時,檔案管理文化也隨之變化和發展,從而成為合乎某個時期文化的一部分。中央在建國前十年就提出了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共同發展并不斷推陳出新、充分利用各種文化。與此同時在同時及時接收中華民國時期各政權機關檔案也成為了當下各檔案管理部門最為迫切的任務。一方面要積極接收、改組明清檔案、歷歷史檔案,另外一方面加快完善各級黨政機關檔案工作,統一、集中管理檔案工作,為此國務院也于1956年4月16日出臺了《關于加強國家檔案工作的決定》加上當時的檔案還具有“資政”的作用,在多種因素影響下,檔案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制定的規章制度等都體現了“集中統一”的文化性質。在文化大革命期由于《關于揭發檔案工作中反黨反社會主義黑線的通知》的影響,各地方檔案不僅形同虛設,各地檔案管理物質基礎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還叔叔發生搶檔案的問題。總之檔案管理一時間進入混亂的狀態之中。
2 高校檔案管理文化在高校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作用
2.1 高校檔案管理在高校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高校檔案作為“高校的記憶”,是一個高校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它真實反映了高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演進。說到底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就在于廣泛、深層次的利用。與此同時在不斷完善檔案管理的同時必將傳承高校文化精髓,有機結合整個高校文化。
2.2 高校檔案管理在高校文化創新中的作用
客觀上說隨著各大高校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必然需要保存、管理各種檔案資料。而這也是高校檔案管理的最為主要工作。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被動的開展檔案管理工作不僅不利于檔案資料管理,相反的還有可能影響高校文化的發展。因而就非常有必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技術一方面不斷創新技術,另外一方面也要不斷增大檔案工作、管理制度從而進一步擴展、補充高校文化,充分體現檔案管理文化的特色。足夠的補充和擴展,會促使量變走向質變,也就是為了高校文化的創新做出積極的貢獻。
3 如何建設高校檔案管理文化
3.1 建立合理的戰略目標
所謂戰略目標指的就是對預期取得成果的期望值。而這首先就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以高校文化發展方向為命脈合理建立計劃。其主要可分為遠期規劃和近期規劃。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高校文化、檔案管理文化的和諧發展。在目前檔案工作還是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檔案管理者首先要自己建立檔案管理的文化自信,通過首先提高自身的職業自信心,進而影響身邊的師生員工乃至社會公眾,使之真正肯定檔案管理工作,認可檔案管理文化。
3.2 處理好傳承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在傳承人類文化中,檔案充分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傳播的主要過程。甚至可以說傳承貫穿著每一種文化體系的發展,檔案管理文化亦如此,但檔案工作者應當要有選擇地“傳承”,對于已經與時代脫節的管理則應當機立斷地“拋棄”。一直以來,檔突如其來工作者都以其兢兢業業的精神從事幕后工作,事實上在工作中還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有為才有位,但是“為了”別人不知道,也還是沒有“位”。在目前市場經濟的大格局下,檔案即使是“千里馬”,也需要檔案工作者的包裝、推銷,才能贏得伯樂的賞識。檔案工作者必須將只有將檔案事業的影響力進行不斷加強,檔案其中的文化資源才能更好地為高校發展服務,同時檔案管理文化也能隨之更深刻地影響高校的各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3.3 保持創新的積極性
創新檔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手段;第二制度;第三載體;第四傳播等等。而在各種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要落實檔案管理工作就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新技術的敏感性、積極性。通過運用新技術,令檔案管理的管理制度、規范也隨之更新;通過引進知識管理概念,把檔案管理重心從保存轉移為利用;通過與媒體的合作,參與檔案管理文化產品的制作,用檔案的角度對高校進行文化宣傳,一方面要加強檔案管理工作的網絡化、信息化,另外一方面也要全面提高外界的認可度。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挖掘、整合、利用各種檔案管理信息內涵。只有保持足夠的敏感性和積極性,檔案管理才能源源不斷獲得創新的動力,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
3.4 建立充滿生機的內部文化
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管理者的綜合素質、能力素質;第二對外形象。針對這一點首先就要讓廣大的檔案工作者形成依法治檔的理念,原則堅守愛崗敬業、勇于吃苦、樂于奉獻、淡泊名利、堅持創新的職業操守,培養團結進取、互補協助的團隊精神,用良好的能力和優秀的素質打造良好的對外形象。要充滿生機,就要有適應檔案管理事業發展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要有上有下,不要單以年齡論位置,業績好、能力突出、創新意識強的人員要得到重用,要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真正打造一支可以令檔案管理得到健康成長的人才隊伍。
總得來說高校檔案管理一方面傳承了高校文化,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以時俱進不斷創新高校文化,因此總得來說其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任重而道遠也。要適應時代要求,令檔案管理文化建設健康可持續的穩步發展,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提升自我、努力探索、端正心態、扎實苦干,除此別無他途。
作者簡介
林婷婷(1987—),女,廣東省湛江市人,漢,本科。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