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蘭
摘 要:隨著社會生產力不斷進步,路橋作為交通運輸的載體,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人們對路面行駛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行駛舒適性包括行車的舒適及安全性,其主要取決于公路路面平整度這一技術要求。道路等級逐步提高,車輛的行駛亦越來越快,如何提高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成為道路橋梁建設中突出的急待解決的問題。公路、橋梁的質量與路橋的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密切相關。本文主要闡述了公路橋梁路基路面的相關施工技術,并論述了路面施工的質量控制,同時提出路面工程相關的養護措施,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道路與橋梁;路面工程;施工技術;策略探討
公路、橋梁的路面施工是整個施工過程的關鍵環節之一,關系到路橋的質量和使用壽命等問題。需要我們引起足夠重視,加強對施工技術的把關和對質量的控制。在當代技術發展大浪潮中,我國的公共設施發展狀況有了長足的進步,路橋建設成績突出。同時對路橋建設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監管力度不斷加大。
1 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路基不僅是路橋線形輪廓的主體,更是路面的基礎,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路面的穩定。通過對路基施工技術的控制,保證路面基礎的質量。
1.1 填筑路基
填筑前做好場地清理工作,以提高施工質量和加快施工進度。對路基范圍內露頭的地下水,在填筑前應采取導排措施。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以此保證路面壓實或成型時的含水量。在混合料拌制前,檢測各種原材料的含水量,預測混合料的原始含水量,當集料含水量的大小發生改變或出現氣溫變化等情況時應及時調整用水量,確保施工時混合料處于最佳含水量。在拌料和壓實過程中,進行含水量跟蹤驗證,以控制施工狀態符合要求。另外,對于材料的配合比控制,在拌制混合料前,先調試拌和站,使拌制的混合料符合設計要求,使機械處于生產完好狀態。拌合投料要準確,用控制拌和站的計算機流量記錄及各種材料的實際流量,檢驗施工配合比是否符合試驗室提供的目標配合比。
1.2 路基路面排水設施施工
路橋公路竣工后,由于地下水可能會對路基侵蝕軟化,從而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定,引起邊坡坍塌,降低土基的承載能力。為了保證路橋路面的質量和運輸安全,施工時應該設置路基排水設施。
1.2.1地下排水設施。由于地下水對路基質量的影響很大,在施工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這一點,采取合適的排水措施。地下排水設施如果采用堵塞方式,顯然不甚合理。正確的措施是優先考慮疏導引流。為了截擋路基間水,降低水位,以及防止路基邊坡坍塌,宜在地下設置暗溝進行排水。滲溝能夠穩固邊坡、使地下水下降的特點,同時還能有效截斷及引排地下水,并防止土壤中的細顆粒沖蝕的作用。因此滲溝適用于有路塹頂部出現地下水,或層間水、潛水流經的路段,以及有地下水對路基或路塹邊坡穩定造成一定影響的情況。對于影響路基上部含水層薄,但含水層具有多層,而排水量比較小,且邊溝在該處又很難布置的情況,可以考慮設置滲井。對于公路路基下層具有透水性土層,而公路通道曲線又是凹形豎曲線的情況,可以考慮與一般雨水井原理一樣,讓水往低洼地段排走的方式,在凹形豎曲線的最低地段設置滲井。
1.2.2地表排水設施。從利于雨水和路面水排出路基角度考慮,邊溝應設置在填土高度比邊溝深度小的挖方或填方地段。另外,在路堤較低的坡腳區域也應設置邊溝。邊溝的出水口設置,不僅要考慮分段,也要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資料,保證出水口設置能滿足及時排出路基的要求,同時邊溝出水口還要保證將水引出路基外。對于無棄土的情況設置截水溝,在保證不影響邊坡穩定的前提下,它的邊緣離開挖方路基坡頂的距離沒有硬性規定,根據現場土質實際勘察情況來定即可。當設置截水溝而路基上方有棄土時,則對截水溝的布置位置有相關要求,棄土坡腳與路基開挖邊坡的距離也都有相應要求。沿路線一般情況下則是布置排水溝,排水溝布設盡可能采取直線形,因為排水溝的線形特征一般要求平順,對于排水溝的長度,則根據實際鋪設需要來定即可。
1.2.3地面排水設施。路面排水設施應該具有能盡量減少路面滲水,迅速排除路面范圍內降水,防止路基邊坡被沖刷的功能。因此可以通過改變路層結構孔隙,減少路面滲水。另外可以在路肩上設置橫向盲溝,進行疏水。盲溝在路肩邊緣的石砌鑲邊中,沿邊布置。并在盲溝一定長度范圍橫向鋪設排水管,收集并排除盲溝積水。對于超高路段的超高側,一般排水設施無法鋪設,此類情況可以考慮設置集水槽,將路面雨水排入槽中,并通過橫向鋪設的排水管將水排除。
2 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路面平整度作為評價路面使用性能的一個核心指標,是路面施工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也是衡量路面運行質量好壞的直接體現。影響路面平整度的因素眾多。如路面建設原材料質量,路基與下承層的施工質量,路面施工工藝,相關機械配置等,都會對路面平整度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工程質量。所以應該針對影響平整度的因素,在相應方面采取對應的控制措施,在施工的各個階段和各個工序中嚴格把關,狠抓質量。首先,加強下承層施工質量控制,逐層消除施工誤差,以路基填土密實度和結構整體穩定性為前提保證,把平整度控制作為一項關鍵指標,執行于路面各層的施工過程中去。對于各種方法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從而達到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其承載力,縮小公路與橋梁沉降量的偏差,避免產生錯臺的目的。為了很好地控制壓實質量,降低沉降量,填料一般選用內摩檫角較大的透水性材料;同時,內摩檫角較大的填料的選用,也有利于滲入縫隙中的雨水沿設置的管道排到路基之外。考慮公路與橋梁連在結構、材料、剛柔、脹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在連接處都能平順過渡,采取一些措施非常有必要,必如設置枕梁、設置搭板、設置變厚式埋扳等等。而預防和治理橋頭“跳車”現象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事情,需要設計、施工、監察和管理等各個部門真正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實現。
3 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養護
除了在施工中注意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建設外,建成后對其的保養也是至關重要的。一般情況下,為了保持在橋上通行車輛的平順性和安全性,必須在橋梁端與橋臺背之間建成一條橫向的伸縮縫。這條伸縮縫是對公路與橋梁連接處進行養護時最重要的養護對象,它是公路與橋梁連接構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如若這條伸縮縫遭到損壞,就容易出現橋頭跳車、漏水等現象,影響了交通的安全行,同時也縮短了橋梁的使用壽命。因此,要選用合適的維修材料和維護工藝對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伸縮縫進行養護,這對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延長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具有重大的意義。
總之,目前公路施工中橋頭顛簸已成為普遍現象,直接影響了行車安全,同時,對混凝土板的破壞也更嚴重。所以新的橋梁和公路交界處的施工質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橋梁和高速公路施工縫的質量管理,同時,也要在高速公路和橋梁連接控制的驗收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