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英
目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文化在自身發展中對政治經濟及其它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動力量,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更好的發揮文化的作用。
社區文化是大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建文明社區的基礎工程。近年來,社區文化建設和功能建設逐步趨于完善,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社區文化中,我們不但要重視社區文化,更要加大對社區文化的投入,如何發揮社區文化的功能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1 面對現實,拓展社區文化陣地
社區文化要想穩步發展,必須在更多的設立與開辟文化活動陣地上下功夫,隨著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社區在建綠化帶、道路等基礎上,為社區文化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場所,建立了健身點、圖書室、活動室等設立與完善了老年活動中心,滿足了眾多老年和群眾朋友對文化的需求和渴望。但是,若想更好的發展群眾文化,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首先要建立具有一定面積的專用文化活動活動室,可以容納近百人的排練與活動,因為每次活動,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場地太小,是不夠用的。同時,社區應根據參與活動的人不同的愛好,組建團隊,如:合唱團、舞蹈隊、民樂隊等,定期在社區活動,還可以組織講堂、培訓班,在社區挖掘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使他們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力,在社區進行指導、培訓,并且請文化館的藝術老師和專業團體、藝術院校的老師進行輔導、講課,為社區培養藝術骨干,提高社區文化與群眾的藝術素質與素養。
同時,社區應建立一定規模的室外小廣場,組織藝術團隊和文化骨干進行健康、積極的文化活動,如在某些節日、紀念日來臨之際,自發組織搞一些文藝演出等活動,還可以和其它社區進行交流,共同舉辦文化活動,使那些有積極性的人有展示的機會,也可以搞一些家庭廚藝展示、才藝表演,舉辦書畫攝影展等等,這樣使群眾不僅增加對生活的熱愛,引導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到有益、健康與時尚的活動中來,同時,也使居民相互間建立起友善和睦的關系。
社區還可以請一些專業團體到社區為大家進行表演,現在藝術惠民大力提倡文化下基層,使社區的群眾能欣賞到高雅,高水平的文藝節目,也可以給一些藝術愛好者們學習、交流、提高的機會。在長期的文化活動中社區也出現了不少的優秀團隊和文藝節目,社區還應將這些優秀與有特點的節目推薦給區、市、省里的文化活動中,甚至更大的舞臺,這樣不單向上級單位提供了優秀的節目,還能極大的肯定和調動基層藝術骨干、文化活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如大東區萊茵河畔社區合唱團表演的節目,不單常常參與社區文化活動,還經常參與大東區的文藝演出,甚至參加了各種省市的合唱比賽,獲得了很多的榮譽,尤其是代表大東區在參加全國第十屆老年合唱節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而且這些老大媽和老大爺還參加了2009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極大地鼓舞了這些群眾對文化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2 以人為本國,堅持服務性與特色性相結合
社區文化繁榮的發展和目的是教育人、啟發人、誘導人,簡言之,就是提高人的道德水準和基本素質。基于這一宗旨,對于社區文化來說,首先堅持服務原則尤為重要。
社區文化是向社區居民提供娛樂、信息、文化休閑、教育等多方面服務,以此愉悅社區居民的身心,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促進整個文明程度的提高。在社區,有相當一部分人并沒有什么愛好,他們只是有時間,尤其在社區,還有一部分有家庭困難、缺少家庭關愛的人群,社區可以將這些人組織到社區,培養一些愛好,增強對生活的信心,感受社會的溫暖。每年,在社區都會有一些到年齡退休人員,他們很茫然,不知退休后可以干什么,有人想“唱歌”“跳舞”不知去哪里,有人想學點什么,不知哪里可以,社區應了解和掌握這些情況,把他們安排到社區活動團隊,和大家一起感受快樂。在提倡堅持服務性原則之中應注意明顯一條,即文化服務的表現方式是讓大家“玩好”,盡最大努力使大家都能在社區內找到適合自己“玩”的方式。因此,社區文化提供的服務應“舒適”,更好的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使人們進入社區文化環境,處在一種休閑、愉悅的狀態,同時為參與活動的人提供更多的方便,充分考慮兒童、老人、婦女等各種人員的活動特點,除了琴棋書畫、音樂舞蹈等活動項目,也要拓展社區文化的“個性”發展,提供多種形式、多樣化、不同規格的服務,對一些有不同的愛好,少數且特別的特長者,積極給予方便,盡最大努力提供服務。
3 注重創新,注重弘揚主旋律
人們注意到,開展文明、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唱響用先進文化思想鼓舞人、教育人的主旋律,不僅是社區文化的一大特點,而且,是用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激勵廣大群眾,用先進文化思想占領陣地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實踐證明,無論是現在的藝術惠民文藝演出,消夏晚會、書畫展覽、戲曲欣賞、演講競賽以及聯歡晚會等,都應沖破已有的傳統模式,做到有創新、有建樹、有發展、更要有提高。社區文化,既然注重群眾參與,就應注重和群眾有關的、容易接受的、更簡單的方式,群眾任何表現方式都可參與到活動中來,如小學生朗讀優秀作文、社區最年長者發表對生活的感言或者以家庭為組合且隨意發揮的有趣的表演等,吸引更多的社區群眾參與到社區文化中來。
然而,創新與探索,應當全方位的注意選擇、甄別。在文化活動中,不只注意節目的編排、演出活動的質量,更要關注其思想內涵與指導意義。更應緊跟時代步伐,為實現中國夢,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使社區群眾,在文化活動中接受新思想與方向。堅決抵制低俗、不健康、違背社會主義發展的作品節目和活動。
社區文化一般是與教育緊密相聯的,一方面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切實可行的社區教育,并朝著學習型社會的全面實現,作實質性的努力,另一方面應顧及文化喜聞樂見、群眾喜于參與的實際情況,千方百計挖掘潛力,盡最大可能繁榮與振興社區文化。通過有意識內容、無意識傳播和潛意識滲透,改善和提高社區文化環境,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不斷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用先進的文化教育人、培養人、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以及鼓舞人,為全面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提供平臺,為文明社區的建設中發揮很好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凝聚作用,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一個發展方向。
要注重創新上,不只是力圖花花點子,喊喊口號,應注意普及和在普及的基礎上的提高,要使群眾成為社區文化中真正的主人,并成為社區文化的享受者和推動者。
弘揚主旋律與堅持美育教育都很重要,如社區文化應把對少年兒童的美育提上重要日程,而根據現狀,許多社區文化活動以少年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很少,如此便導致廣大少年兒童業余時間無處可去,尤其是在寒暑假期,出現的窘狀是,這些孩子們要么家長到處找補課班,要么他們進入網吧等場所,接觸到一些社會閑散人員,頭腦被不健康思想侵蝕,產生不良傾向。社會有義務幫助每一位公民與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以善為美、以德為美、以愛國、愛人、愛社會為美的境界。社區作為基層部門,更應重視這方面的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區文化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不斷培育與發揮社區文化的作用與功能,不斷開拓與創造社區文化的新局面、新模式是黨和政府中工作的需要,也是啟迪與教育群眾的舉措之一。讓社區文化這面旗幟真正亮起來,并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歷史必然、時代的需要,更是社區文化工作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