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義 楊雙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據導致機構編制出現問題的主客觀原因,從宏觀和微觀二個方面對當前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改革提出了針對性意見。
關鍵詞: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改革
事業單位在我國公共部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保障著我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面的公益服務。而事業單位內外部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編制問題,因此,事業單位的編制工作嚴重影響著事業單位的發展。事業單位指得是國家為了實現社會公益性,國家機關負責辦理利用國有資產興辦的,在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社會公益服務組織。主要特點就是公益性、非營利性和服務性,同時也表明事業單位在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我國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存在的問題
1.歷史遺留。我國關于事業單位機構的編制管理自1955 年起,因為中間發生“文化大革命”所以停止了 10 年時間,“文化大革命”以后,各種類型的事業單位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但事業單位機構的編制管理工作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恢復工作進展緩慢,所以很多事業單位出現了設置過多、重復設置、人員結構不合理、人員過多等問題,進一步影響到事業單位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影響到事業單位的快速發展。
2.功能定位不清晰。事業單位在改革過程中,存在較為嚴重的政事不分現象,深深影響著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我國在過去較長時期內管理事業單位時都應用行政手段,行政系統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事業單位的管理形式和組織形式都和行政機構相同,所以有的事業單位為了有利于自身生存與發展,只能盲目聽從上級主管部門的意見,形成了政事不分的現象。
3.管理體制不完善。在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方面雖然政府部門也不斷推出新的文件,但考慮到實際情況,有的政策實踐性不強,在推行過程中不具備完善的法律制度保護,監督檢查管理也不到位。由于我國單位當前還沒有合理的法律體系有力支持事業單位的編制改革,所以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權限責任都沒有法律依據,也不能依據法律規定進行合理的編制增減,在設立、撤銷事業單位時處于盲目和隨意狀態,審批過程只是走形式,缺乏法律依據。
2 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宏觀管理建議
1.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應該建立完善的事業單位分類管理制度,嚴格規定不同事業單位的職能,要做到合理確定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的范圍和措施。在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管辦分開的前提下,將事業單位分為三種類型著力改革。負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要設立為行政機構,也可以將其負責的行政職能進一步歸到與其對應的行政機構當中去;如果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能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那么就應督促其轉化為企業;如果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能是從事公益服務,那么就需繼續存在于事業單位,要進一步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性,事業單位要明確自身主要職責,要加快轉變為公益性事業單位。
2.樹立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理念。機構編制管理要逐步實現信息化管理,要求事業單位的人員應該具備信息化觀念,要認識到信息化并不只是增加技術與管理。在信息化前提下,工作方式一定要盡快實現轉變,成為同時、同步和合作、整體推進的模式,在完成機構編制信息數據庫的前提下,利用網絡掌握全體編制崗位上工作人員的信息,也就是不同單位的人事管理部門都可以利用編制部門的網絡窗口,對不同人員信息進行分類管理,信息化管理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3 細化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微觀管理建議
1.實現機構編制內部合理調整。為了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依據機構編制總量,要保證做到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結構的合理性。首先要撤銷那些沒有作為的事業單位,明確事業單位的職能劃分,合并那些不能有效發揮職能的事業單位,有利于進一步減少機構編制。二是進一步精簡那些設置重復的事業單位,進一步明確不同部門的職責,科學界定不同部門的職能,加快職能部門的轉變。三是嚴格控制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數量,發揮內部資源的作用,使內部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基礎上,不再增加行政職能與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嚴格限制機構編制數量,保證事業單位組織結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增加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
2.確定機構編制管理信息化建設目標。在機構編制管理信息化建設中,一定要明確發展目標。在行政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機構編制管理,要首先做到管理體制的完善、管理職能的優化、機構設置的合理、人員設置的科學。在開展機構編制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著力保障上述機構編制管理目標的實現。
4 推進三項改革,推動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工作走上新臺階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做好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工作,必須將重點工作放在前面,做好重點工作,尤其是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三項工作,積極推進,才能推動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工作走上新臺階。
(一)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關乎行政事業發展的大局。必須時刻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承接工作,繼續取消下放一批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做好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清理,按照中央要求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事項。同時,積極推進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建設,堅持權責明確,責任統一,實現權力運行的規范化、程序化,真正做到權力為民服務,審批改革便民、利民的目標。
(二)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今后很長一個時期中國政府管理改革的重頭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需要,適應以人為本需要,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點在于理順地方財權、事權關系,適當擴大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強化屬地管理。配合做好地方區劃調整中有關機構編制調整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理順地方行政管理關系,為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工作改革注入活力。
(三)扎實做好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
改革工作重在分類、重在協調,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工作重在創新,要積極探索創新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管理,探索研究公益類事業單位明確職責任務的具體辦法。切實加強關于推進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行政級別工作和推動高等院校、公立醫院等不納入編制管理等相關問題的調查研究。針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探索創新機構編制管理的辦法。對一般性公共服務原則上引入競爭機制,通過財政向社會購買,不再通過增加編制進行支持。
5 總結
總之,管理控制好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是保證事業單位健康發展、良好運行的重要工作任務。事業單位機構及其人員編制數量作為決定國家事業經費開支多少的基本因素,解決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問題不僅可以消除事業單位中機構重疊、人員臃腫、人員組織結構混亂等現象,而且能夠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參考文獻
[1] 楊琳 . 事業單位改革全面開閘 [J]. 協商論壇,2011(04) .
[2] 浦生林 . 管住機構編制 盤活用好編制 [J]. 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