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社會強調對人權的尊重和自由,意定監護相對法定監護更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對維持身心障礙者生活的正?;鸵庵咀杂蓹?,意定監護更能維護權利的實現。但意定監護是個新鮮的法律規定,有很多問題需要探析。
關鍵詞:監護;監護人;成年意定監護
1 引入成年意定監護的意義
綜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意定監護的制定和完善。美國的永久性代理權授予制度,重點完善對高齡者財產的保護,1979年完善修改的《統一持續性代理權與授予條例》規定本人在意思能力健全簽訂的代理權授予契約,在本人喪失意思能力時繼續有效。后1993年實施的《統一健康護理決定法令》將持續代理權授予制度擴展到人身權益。德國的防老授權制度,老年人在其有行為能力時,授權其配偶、子女或者其他可信賴之人,在其喪失行為能力時代理其活動的制度。還有日本的任意監護制度,就是其的意定監護制度。
我們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尊重和保護人權,更應當注意吸收各國先進立法的監護理念,把意定監護制度融入我國監護的立法之中,體現立法上對人權的尊重,尊重被監護人的自我決定權,盡量讓被監護人自我決定其以后的生活。
2 我國監護制度的法律現狀
我們目前對于成年人的監護有法定監護和初步的意定監護,法定監護成年人范圍有限定,只針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在《民法通則》的第16-19條和《民通意見》中有此概述。但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問題的日益加重和人權觀念的加強,這種法定監護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例如某成年人受到突然的刺激,導致精神不正常,不具備完全行為能力,而其妻子已去世,但他的兒子并不孝敬他,他的姐姐更能給他好的照顧,但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此時他的監護人應該是其兒子,這時我國法律并沒有給他自由選擇權。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情況很多,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意志力會逐漸薄弱,缺乏相應的行為能力,若其子女不孝順,不盡贍養的義務,之后根據《繼承法》的規定還取得老人的財產,這種在情理上看來違背社會道德,因而我國在2012年頒布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在第二十六條確立了成年意定監護制度在我國的初步設立,但我國意定監護起步晚,相關法條規定很少,在實際操作層面缺乏配套措施,得不到完全的落實和普及。
意定監護是指由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自己預先選擇在自己的行為能力出現缺陷時的監護人并與之簽訂委托監護協議,協議訂立的相關事項在委托人行為能力欠缺時成就的制度。我國引進成年意定監護制度,正是適應世界上監護制度的發展趨勢,體現了對被監護人自我決定權的尊重,也體現民法對私權的尊重和保護。
3 成年意定監護合同的主要內容
成年意定監護合同的主體一方是意定監護的本人,即意定監護的委托人在合同生效后是被監護人,一方是受托人,合同生效后的意定監護人。受托人即選任后的監護人應當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其他法人及非法人組織,受托人不只限于一人,委托人可以同時指定多名受托人,可以一人監護被監護人的身體,一人監護被監護人的財產,也可以每個人監護內容都相一致,在對被監護人的監護過程中因監護事項發生矛盾沖突時,應堅持服從多數人的原則。但應當明確規定下列人員不可擔任受托人:(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2)受刑事處罰或者被拘禁的人,(3)經濟能力或者身體明顯不適合擔任監護人的人等。受托人是委托人在完全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精神狀況正常時自己選擇的,在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尊重委托人的自主決定。意定監護合同的主要條款應當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明確與合同當中,主要包括意定監護主要事項和權限,意定監護的期限。主要事項包括對委托人身體上的照顧、財產上的管理和訴訟事務的代理等,可以是全面監護也可以是有限的監護,主要由雙方協商一致,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自主決定權。
4 成年意定監護合同的生效和終止
《合同法》第二十五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有規定一般合同何時成立,成年意定監護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合同,而且我認為該合同應當采取“登記生效主義原則”。法律應當明確規定,該合同必須為要式合同,只能采取書面形式,合同約定的事由出現時,由受托人向民政機關申請登記,民政機關依法進行公示,公示期屆滿無人提出異議或者有人提出異議被駁回,然后民政機關處進行登記批準后方才能生效,否則合同不能生效。合同生效后應當向人民法院備案。監護終止分為絕對終止和相對終止。絕對終止是因為被監護人的原因而無需監護人,具體情形包括:(1)監護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2)被監護人恢復民事行為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相對終止是因為監護人的原因,也可說是監護人的替換,具體情形包括:(1)意定監護人喪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意定監護人死亡或者宣告死亡,(3)意定監護人依法辭職,(4)意定監護人被依法解除監護職務,(5)其他情形的意定監護人不再具備監護人能力等。終止也要經過法定程序,我認為應當采取的是“登記對抗主義原則”,當監護終止事由出現時,監護人或者其利害關系人應當向民政機關登記申請撤銷監護,民政機關應當通知當事人及其厲害關系人,并進行公示,一經登記批準監護人資格即被撤銷或者終止,沒有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5 成年意定監護的監督人
為了防止監護人濫用監護職權損害被監護人的利益,有必要引進意定監護監督制度,對監護人行使監護職權進行監督。成年意定監護監督制度的核心是監督人的選取,對于監護監督人既可以是一個或數個自然人,也可以是組織,根據我國國情和《民法通則》關于監護權力機關的確定,可以賦予村委會和居民委員會以監督的職權,并定期向人民法院報告監護人的的監護行為,在監護人的行為有損被監護人利益時,可以責令監護人予以改正,并向人民法院報告,法院在必要時可以解除監護人的職權,對監護相關事項進行必要的處理,對由意定監護引起的相關糾紛進行處理。
對于成年意定監護制度的立法格局,是放在民法的總則篇中還是放在親屬篇中,學者的觀點不一。我認為在《民法通則》的總則中有關于監護制度的概述,所以應當在總則中先引進成年意定監護的概述,但是成年意定監護制度的內容繁多,需要詳細的描述,概括性的描寫起不到實際效果,沒有實際效用。所以應當還在分則中用親屬篇中的一章來加以詳細的規定,但意定監護在我國剛起步不完善,實施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許多問題,規定也不能太過于詳細,像英美法系國家單獨制定監護法規,他們的監護制度已趨于完善,若學習之可能對處理事后遇到的問題有阻礙,因而應學習德國的立法格局,在親屬篇中以章加以詳細規定。
參考文獻
[1]戴思語:《論我國意定監護制度的完善》,《法制博覽》,201408(中)
[2]吳國平:《論我國成年意定監護制度的構建》,《商丘師范學院學報》第26卷第4期
[3]余廷滿:《親屬法原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
[4]陸雪琴:《成年意定監護制度探析》,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士學位論文,2009年
[5]王竹青:《監護制度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作者簡介
蔡興鑫,漢族,安徽合肥人,現就讀于安徽財經大學,法學專業法務金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