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的掌舵人,李永杰帶領團隊,從建筑設計事務所起步,經過不懈努力和不斷發展,成為國家建設部首批頒發甲級資質的民營設計單位,并在行業內首批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尤其是進入商業房地產運營領域后,他開創“商業休閑廣場”商業房產模式,成就滬上創意產業園品牌——“創邑”系列創意產業園,在上海市授牌的75家創意園區中占據4個席位。他曾被授予“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提名獎”等榮譽稱號。作為一名上海市人大代表,他積極深入社區聯系人民群眾,珍惜每一次履職的機會,在市、區各類會議上積極建言獻策。他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推動城市更新、加強歷史建筑保護作出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代表履職路。在十來年的代表生涯中,他一直牢記自己的代表身份,心里始終裝著這里的選民,無論是經營、管理還是履職,他都是以真心、誠心對待。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李永杰常為自己能投身長寧的建設而自豪。他說:“我是從街道走出來的,街道、居委給了我很多支持和幫助,我也一定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居民群眾,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痹谒磥?,居民的呼聲就是人大代表應該關注的大事:“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體會民情,傳達民意,提交高質量的代表議案與建議是我的責任和義務。”為了堅持做到這一點,他對自己提出了嚴格要求,無論工作上多忙,他總是擠出時間積極參加每一次聯系社區活動。他經常性深入選區、深入社區,認真聽取居民群眾意見,加強與老百姓的溝通和交流,收集第一手信息資料,積累素材。十余年來,他先后提交了《關于延安西路649弄成套率改造的意見》、《關于要求搬遷或取締華山路894弄東方書報亭的意見》、《要求盡快解決水箱污染供水質量的問題》、《關于昭化東路82弄棋牌室附近玉雕廠噪音問題的意見》等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切實為居民解決了諸多急難愁問題,也正是通過這一件件實事,密切了李永杰與居民們的聯系。
如何服務好人民群眾,是李永杰代表一直思考的問題。自擔任市人大代表以來,他對基層的關注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他積極與區人大代表、黨代表以及居民群眾保持聯系,盡其所能為百姓發聲。在參加一次市區黨代表、人大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中,居民代表反映了“黑色污染”的問題,指出小區電線越拉越多、越拉越亂,不僅影響居民生活,而且造成安全隱患。李永杰和2名區人大代表多次到老舊小區實地察看,拍攝照片,聽取居民意見,搜集第一手材料,并到電信等有關部門調研情況,了解到本市累計有100多個住宅小區的居民提出小區內通信管線整治需求。對于這一共性現象,李永杰在市人代會期間提交了《關于政府歸口管理“弱電”線纜,整治小區黑色污染的建議》,附上了詳盡的照片和資料,呼吁政府盡快落實相關政策、根治“黑色牛皮癬”,提出了建立統一歸口的協調單位、新建小區必須嚴格控制“線纜”入地,已建小區“線纜”逐步改造直至全部入地等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目前,在市有關部門的努力推動下,明確了市經信委為牽頭協調單位,承擔上海市公用通信網、互聯網、專用通信網建設的職責。新建的住宅小區,樓樓之間的公共區域,除極個別情況,基本已經消除通信管線私拉亂設現象。市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整治既有住宅小區不規范敷設通信線纜的通知》,對相關工作作了具體落實部署,并在5個較早的老舊住宅小區進行了通信線纜整治試點工作,將優化形成《本市住宅小區架空通信線纜整治指導意見》,為更多的老舊小區消除“黑色污染”提供指導和經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對于李永杰而言,無論是作為民營企業家所從事的行業,或是作為人大代表所傾情關注的議題,無不與挖掘歷史文脈、推進城市更新有關。而由他領銜的《關于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中山公園地區科創服務帶”的建議》,作為2015年度上海市人大長寧代表組的調研報告,為上海西部“知識創新+科技服務”規劃了美好藍圖。與此相關的是,李永杰對于歷史風貌保護區的熱情有增無減。如何讓舊有的歷史文化街區富于活力,吸引更多人前來,又能保留原有社區的生活氣息?這是他始終在思考的問題。2008年長寧區啟動愚園路歷史風貌保護街區改造工作,李永杰發揮企業員工優勢,組建突擊隊,親自帶領企業的設計師為愚園路規劃設計,整整花了半年多時間進行考察、調研,形成改造方案,同時還邀請了市區規劃局的專家和代表一起討論、論證,得到區有關職能部門的充分肯定,該項目組被評為長寧區新長征突擊隊。歷時八年多,李永杰關注的目光就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條承載上海歷史、文化的風貌街區。2015年,在首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期間,由李永杰帶領其團隊進行精心設計與打造的愚園路,以“重塑·新生”為主題,創設更多開放空間、植入新穎的體驗式商業等更新改造,再度精彩亮相,煥發出時代的活力。為了給周邊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動區域,李永杰犧牲了園區的地上停車位,更新為一大塊開放式草坪,藝術季期間,就在這里舉辦草坪音樂會,音樂與建筑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愚園路未來的提升之路上,如何讓新與舊形成互補、彼此有所促發,形成新的均衡,這還要在城市更新的實踐中逐步探索。
“社會給我們的很多,我們給社會的回報還太少!”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李永杰深知他的成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因此他時刻牢記回報社會,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公益慈善活動。為了讓更多的優秀青年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從1998年起,他就開始資助困難大學生求學,從他們入學第一年開始堅持幫助他們完成學業。而面對一聲聲的感謝和贊揚,他卻說:“培養大學生不僅是國家的事情,也是我們企業的責任?!睘榫徑饽壳扒嗄昃蜆I難的問題,李永杰在弘基創意園區中建立青年見習基地。截至目前已有40余名青年找到見習崗位,其中20人因表現優異被留用成為正式員工。
李永杰致力于推進公益文化事業,希望通過政企合力,讓更多的普通大眾走進高雅音樂世界,希望更多企業一起參與未來城市公益與人文建設發展。他以“老碼頭”自身文化優勢,積極與中央音樂學院樂隊學院合作,成功舉辦“外灘·老碼頭城市音樂周”這一純公益性的古典音樂盛會,免費贈送近萬張門票,還邀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羅伯特·布勞克以及國內外40余位音樂家,共同演繹世界大師的經典之作。
李永杰倡導成立了“弘基愛心基金”,資助社區困難家庭學生完成學業,目前已累計捐助26人,捐助金額達20余萬元。每年的重陽節都能看到他穿梭在里弄里慰問老人的身影,利用社區平臺主動捐款捐物,牽手“唯愛天使基金”,資助品學兼優的醫科生完成學業,回報社會。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作為一名“杰出青年”、作為一名優秀拔尖人才……多重身份的結合,使他身上充滿閃光點,但他常常掛在嘴邊的卻是:“社會給我們的很多,我們給社會的回報還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