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曉波
日前,江蘇省高郵市委辦公室組織赴浙江對特色小鎮建設做了專題調研,參觀了玉皇山南基金小鎮、丁蘭智慧小鎮、西湖云棲小鎮三個特色小鎮。突出感受是,浙江推進的特色小鎮,既不是產業園區,也不是行政區劃,而是相對獨立于市區,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是傳承和展示地方獨特文化的有效載體,具有產業上“特而強”、功能上“有機合”、形態上“小而美”、機制上“新而活”等特征,不少經驗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改革創新,以點帶面推進。浙江采用創建制建設特色小鎮,以點帶面,輻射示范,走出了一道“寬進嚴定、動態管理、政策激勵、驗收命名”的新路徑。一是明確目標,鼓勵眾創。鼓勵各地按照特色小鎮的目標要求,積極謀劃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鎮,分批公布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和培育名單,原則上一年公布兩次。在選擇創建對象時,由縣級政府向省級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辦公室報送創建特色小鎮材料。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在申報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的落選名單中擇優產生,主要由各市、縣(市、區)重點培養,并積極鼓勵各市、縣(市、區)謀劃推進,形成后備力量。在全省形成“培育一批、創建一批、驗收命名一批”的省市聯創梯次眾創格局。二是優勝劣汰,動態管理。特色小鎮的建設期一般為3~5年時間,為確保在建設期內真正建成一批特色小鎮,實施了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模式。建立特色小鎮統計監測指標體系,開展季度和年度監測,各地需按季度向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納入省重點培育名單的特色小鎮創建工作進展和形象進度情況,作為兌現政策和動態調整的基礎,促使特色小鎮緊盯目標,主動創建,快跑,快干,快出成效。對年度投資完成10億元的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次年直接進入創建對象。三是嚴格驗收,達標命名。制訂《浙江省特色小鎮創建導則》,通過三年左右時間的創建,凡是認為達到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目標的,可由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所在市、縣(市、區)經過自檢后,向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申請現場驗收。對實現規劃建設目標、達到特色小鎮標準要求的,經省政府同意后,給予正式命名。
把握重點,注重五個關鍵。一是注重特色打造。特色小鎮培育發展的“特色”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24個字,即“立足鄉土、挖掘歷史;發揮想象、講好故事;弄潮時代、前瞻未來”。例如,云棲小鎮依托阿里巴巴、富士康等優勢平臺資源,集聚各類涉云企業近300家,涵蓋APP開發、互聯網金融、數據挖掘等多個領域,其中,包括了杭州云計算產業園、阿里云創業創新基地、大數據中心、云棲小鎮超級孵化器等主要項目。二是注重規劃引領。特色小鎮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并以此編制好各類規劃,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原則上每個特色小鎮3年內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三是注重功能融合。小鎮的功能融合特別彰顯“三大融合”,即產業間的融合、產業內的融合、產業發展與城鎮空間布局之間的融合,并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及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理念,所有特色小鎮需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四是注重項目推進。各地在項目審批、規劃調整、資金保障、投資優惠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在規劃空間范圍內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在土地政策上,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省里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其中,信息經濟、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類特色小鎮按60%給予配套獎勵。五是注重企業主體。小鎮以企業化投資主體主導規劃建設,政府主要是做好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等服務工作,采用了O2O服務模式。在線下,組建創業服務中心,以“政務大廳+服務超市”的形式提供一站式服務;在線上,開發云服務平臺,為創客提供全鏈條的創業服務,包括云主機、云儲存、云視頻會議、云應用商城等服務,并定期發布各種投融資路演、大賽、論壇、中介培訓、企業沙龍等活動。
引智借力,建設品質小鎮。一是引進大企業帶動發展。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鎮絕佳的山水環境資源吸引了賽伯樂、阿里巴巴、寧波遠大物產等巨頭前來落戶,并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引進、培育100家以上的私募基金、量化投資基金、私募證券期貨基金等機構,管理資產超過5000億元。二是引進強團隊引領發展。如云棲小鎮為加快小鎮“全國云計算產業中心”建設,努力打造了一支國際化的人才孵化器,加強了與施一公院士團隊、饒毅博士團隊、潘建偉院士團隊等戰略合作。三是引進大人物推進發展。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云、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阿里云計算公司總裁王堅等“大人物”相繼進軍特色小鎮,既引領了時代發展的新興產業,也推動了“眾創空間”的拓展,更加速了各類投資機構和創業服務機構的引進。
浙江省城鎮化發展的新理念、新舉措、新成效讓人耳目一新。我們深深感到,新型城鎮化建設,需在“特、改、新、強”上去思考、去謀劃、去聚焦、去追夢。
在“特”字上做文章。這次特色小鎮調研給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浙江從概念出發,整體包裝小鎮,花最少的錢,做最有價值的事,把“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僅有產業上的集聚特色、文化上的地域特色、生態上的旅游特色,就連小鎮內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因此,我們在制定新型城鎮化規劃時必須與區域特色因素發展相銜接,根據自己所處的經濟地理、歷史文化以及生產力布局的環境,弘揚自身特色。
在“改”字上求思路。李克強總理曾強調,要把城鎮化這一“最大潛力”與改革這一“最大紅利”結合起來。浙江的特色小鎮改革成功的關鍵在于產業的科學謀劃和定位,依托產業,打破行政區劃束縛,擴大有效投資,弘揚地域優秀文化,實現了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產業,小載體大創新。因此,我們要加大制度創新力度,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從比較注重物質形態的城鎮化向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轉變;從比較注重數量增長型城鎮化向質量提高型城鎮化轉變;從粗放型高污耗城鎮化發展方式向集約型低碳綠色的城鎮化發展方式轉變。
在“新”字上謀發展。新常態下需要新理念、新動力、新作為,特色小鎮在融資建設、創建機制,以及為創業者提供的“眾創空間”創業服務平臺都有了很大轉變??梢?,特色小鎮生逢其時、恰到好處,為我們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上了生動的一課。因此,我們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在“新”字上確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賦予城鎮化建設質量和效益導向并重的新內涵,構建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的建設開發新體系。
在“強”字上下功夫。浙江特色小鎮以產業定位為基礎,圍繞時下的朝陽產業、優勢產業,引進大人物、大企業不斷深化特色內涵,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欣欣向榮的美好圖景。我們要堅持產城融合,定位好符合區域持續發展的產業、城市規劃及城市功能配套,始終把重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作為頭版頭條、重中之重,瞄準國企、央企和引領未來的領軍人物、新興產業,強強聯手助推城鎮化發展。
與浙江相比,高郵的城鎮化剛剛起步。當前,我們要以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市為契機,積極借鑒浙江特色小鎮的發展經驗,并結合高郵各區域的資源稟賦、人文生態條件,推進城鄉轉型發展、特色發展、融合發展。
堅持規劃先行,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按照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協調發展要求,以城鄉一體化為發展理念,認真研究城鎮體系、產業發展、土地利用以及農民集中居住點布局等。堅持“以人為本、科學定位、創塑特色”原則對規劃進行完善提升,進一步增強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切實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等布局。根據城鄉發展“六個一體化”的要求,制定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著力推動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向城鎮延伸,真正使城鎮化的過程成為發展鎮村經濟、改善鎮容村貌、提升群眾生活的過程。
堅持重點突破,務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做大做強中心城。重點加快開發區和城南經濟新區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圍繞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和宜業宜居的生態園區要求,開發區要突出項目承載功能,在引進大集團、大企業、大項目上不斷爭取新突破。城南經濟新區與高郵鎮要聯動發展,形成融科研成果轉化、科技孵化、軟件開發及人才培訓為一體的建筑園區、綠色園區和智慧園區。充分發揮菱塘、三垛、臨澤三個國家級中心鎮的集聚帶動作用,把握好沿運河城鎮軸的發展機遇,把重點中心鎮帶動就業、人口集聚、資源集中、公共服務配套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做優做美特色村。以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綠化為重點,推進美好鄉村建設行動,努力形成現代氣息與田園風光相融合的農村風格。
堅持三產聯動,切實推進新型城鎮化。錯位競爭推進產業發展。按照區劃調整后“一鎮一特”的思路,因地制宜完善鄉鎮工業集中區規劃,形成錯位競爭、特色發展的整體格局。制定政策推動全民創業。按照一切有利于創業的原則,打造優質“眾創空間”,嚴格落實上級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不斷健全完善高郵支持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多措并舉促進群眾就業。結合區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大力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不斷提高群眾工資性、財產性收入水平。
堅持改革創新,有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用活金融資金,按照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原則,采用資產抵押、資金貼現、產權轉讓、股份改造、金融租賃等各種方式積極開辟新的融資渠道。積極推廣PPP市場化運作模式,導入市場化城鎮建設機制。健全城鎮交通網絡,構建“一鐵兩水四縱四橫”綜合交通骨干體系,加快城鄉電網改造和城鄉信息化建設。加強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建設,推動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和社區轉移。進一步理順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將管理重心逐級下移,提升集鎮管理的服務水平,著力建立城鄉一體、精簡高效、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的城鄉管理新體制。
(作者系江蘇省高郵市政協副主席)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