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寧,翟 鵬,馬晨原,龐宏強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1)
水輪發電機組的有水調試中,調速系統、勵磁系統、繼電保護系統、控制系統等設備都需要根據設計參數或現場試驗數據進行整定,以期獲得機組的最佳運行狀態。
某電網主力電廠機組發生有功功率振蕩,振蕩周期為13 s,振蕩頻率約0.08 Hz,約4 min內一次調頻動作34次,后隨著該廠兩臺機組發生事故低油壓動作停機,系統頻率逐漸恢復。有功功率振蕩過程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見在一次調頻動作幾個周期后,機組的調頻功率和網頻出現了同向疊加,功率和網頻逐漸發生增幅振蕩。

圖1 某電廠機組功率和網頻振蕩波形
經計算該廠兩臺機組在事故中,調速器系統為電網提供了負阻尼作用。為了使調速系統產生的機械轉矩在0.08~2.0 Hz區間落在Δδ~Δω坐標平面的正阻尼區域內。故重新整定調速器一次調頻PID參數,由Kp=8,Ki=8,KD=0.66減弱為Kp=1.0,Ki=0.2,KD=1。后重新進行一次調頻試驗。試驗結果機組一次調頻動作速率減慢,所引起的水壓脈動明顯減小,機組的調頻功率和網頻不再出現同向疊加。
某水電站1、2號機組進相試驗過程中,當發電機無功功率進相至20 MVar左右時,發電機保護柜均發出三次諧波定子接地保護動作,發報警信號,檢查發電機定子無異常,確認定子接地保護為誤動。
該機組發電機中性點經變壓器高阻接地,發電機保護采用許繼電氣有限公司生產的WFB-801A型微機保護裝置,發電機定子接地保護由基波電壓定子接地和三次諧波定子接地構成100%定子接地。三次諧波定子接地保護,根據機組空載及帶負荷工況下,發電機機端和中性點電壓三次諧波實際值現場整定。進相試驗過程中,分析發電機機端和中性點電壓三次諧波實際值,已達到該保護整定值導致保護動作。可判斷保護定值現場整定過小,將保護定值的可靠系數由1.1調整至1.2,重新整定保護裝置,在3號機的進相試驗過程中,未發生保護誤動現象。
某混流式機組,自動開機流程進行至主軸密封水流程時,程序報單步超時,開機流程退出,造成開機失敗。
該機組主軸密封潤滑水取自技術供水,當技術供水采用電站壓力鋼管取水時,機組LCU接收到技術供水示流繼電器動作信號后,啟動主軸密封潤滑水電磁閥。由于技術供水取水閥全開時間約為5 min,在此時間內,潤滑水未能達到額定壓力,導致主軸密封潤滑水啟動失敗。
將主軸密封水子流程中“技術供水母管壓力正常”單步的監視時間由5 s改為310 s,重新試驗,自動開機流程正常。開機流程中技術供水與主軸密封水流程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部分開機流程圖
某水輪發電機組額定電流1 221.9 A,額定電壓10.5 kV,首次并網瞬間,機組有明顯沖擊,合閘相角差6.82°,沖擊電流達到1 516 A。并網對機組有明顯沖擊,可調整同期裝置的參數,提高機組的并網品質。引起沖擊的主要原因是并網時刻相角差偏大,將同期裝置中的最大允許相角由原來的6°整定為3°,進行發電機并網試驗,錄波圖如圖3所示,機組無明顯沖擊,相角差3.04°,沖擊電流顯著降低至545 A。

圖3 機組并網錄波圖
水電機組有水調試過程中,現場調試整定是機組調試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問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保證機組能夠正確安全的運行(例如開/停機流程、事故/緊急停機流程等),必須進行的調整問題。處理這類問題,需要多專業技術人員互相配合,熟悉機組及各輔助設備工作原理等,對調試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另一類是屬于優化機組性能而進行調試整定(例如調速系統、勵磁系統、同期裝置等參數整定)。由于機組性能的好壞沒有定量的衡量,這就要求工作人員要有較深專業理論水平,豐富的工作經驗及很好的職業素質。
試驗操作問題主要是調試人員和運行人員在試驗過程中,對設備操作或試驗臨時措施處置不當導致的問題。
某水電站3號發電機組帶主變升壓的過程中,廠用電源突然失去,3號機組勵磁臨時電源失去,3號機組磁場開關跳閘,機組停機。運行人員迅速恢復10 kV廠用母線的母聯斷路器,廠用電恢復正常。
該水電站廠用系統采用10 kV單母雙分段方式,1、3、5號主變低壓側分別T接1、2、3號高壓廠變,作為10 kV廠用系統1、2、3號工作電源進線,另配有一路外接電源(4號進線)作為備用電源,如圖4所示。10 kV廠用系統采用備自投裝置,進行事故電源切換和自動恢復。正常運行狀態為1、2、3號高壓廠變分別帶Ⅰ、Ⅱ、Ⅲ母運行。3號機組帶主變升壓過程中,2號廠變電壓也逐步升高,電壓升至80%額定電壓,到達備自投自恢復電壓,備自投動作,斷開5QF,合2QF,但此時2QF處于試驗位置,操作電源斷開,未能合閘,因此導致Ⅱ、Ⅲ段失電。這次事故主要是3號機組調試人員在試驗前未做好安全措施所致。

圖4 某廠用電源示意圖
某貫流式機組機械過速試驗中,由于試驗人員對機械過速保護的整定值及機組飛逸轉速值不了解,當將機組轉速升至170.5%額定轉速時,操作人員心理緊張,未繼續增加機組轉速,而按調速器緊急停機按鈕停機,機械過速保護裝置未動作,致使試驗失敗。重新進行機械過速試驗,當機組轉速升至173.1%額定轉速,機械過速保護裝置動作,觸發事故配壓閥動作,事故停機,試驗正常。整個試驗過程中,機組振動及擺度無異常,水力參數均在正常范圍內。
某水電站1號機組在進行發電機短路試驗過程中,當發電機定子電流接近額定電流時,勵磁系統突然跳開磁場開關,并發勵磁系統故障信號,導致機組停機。檢查發現,勵磁變高壓側臨時它勵電源的10 kV斷路器跳閘,綜合保護裝置的過流保護動作,檢查連接電纜、勵磁變、勵磁功率柜等相關一次回路,未發現過流痕跡。分析綜合保護裝置動作記錄,在發電機升流過程中,勵磁變高壓側電流已經達到了綜保動作定值,所以保護跳閘。這次保護動作是由于臨時定值整定過小而導致保護誤動,屬于試驗過程中臨時措施不到位導致的停機故障。
試驗操作引起問題,主要出現在有水調試階段的動態試驗過程中。由于新建機組啟動試驗項目多、操作復雜、時間長,況且不同的試驗采取不同的臨時措施,機組運行工況也隨試驗要求而變化。對試驗操作引起的問題,需要制定嚴密的試驗方案及措施,并做好事故預想,加強試驗人員的責任心,避免問題發生。
作為運行人員,應該嚴格按照試驗方案操作,嚴格執行“兩票三制”,防范漏項,對每一項操作結果進行確認,正確無誤后方可執行下一步操作。作為調試人員應加強對機組整個系統的學習,深入了解各項試驗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不同專業間加強溝通,特別是監控與電氣及調速器有聯系的部分,應在試驗前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對可能出現的操作失誤,以及由此產生的后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杜絕此類問題發生。
由于安裝人員技術水平不一,工藝要求不嚴,主機、電氣一次設備、二次回路、輔機設備以及油、水、氣管路等安裝常常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某水電站軸流轉漿式機組,在1號發電機短路升流試驗前,用1 000 V絕緣表檢查發電機轉子對地絕緣0.2 MΩ。在轉子靜止狀態下,通過勵磁系統向轉子加入300 A電流(直流電壓75 V),烘烤轉子2 h,停止勵磁后檢查轉子絕緣電阻無改善。
將與轉子相關的一次回路分解,分別檢查各部絕緣,發現發電機轉子支架上支撐勵磁引線的支柱絕緣子未清理干凈,致使發電機轉子絕緣降低。對所有引線連接處絕緣套進行清洗后恢復接線,測試轉子絕緣電阻為31.3 MΩ。
某軸流轉漿式機組,在進行調速器靜態試驗時,接力器動作異常,導葉無法正常開/關。檢查發現事故配壓閥開/關機腔管路與接力器開/關腔接錯。將事故配壓閥的開/關機腔外蓋螺母對換,使帶有調節螺桿的外蓋裝置在原開機腔,使事故配壓閥開/關機腔調換,解決了調速器管路接錯的問題,同時避免了重新配管,節省了工作量。該型號調速器配置事故配壓閥為插裝閥,原理如圖5所示。

圖5 某調速器操作油系統原理圖
某水電站3號機組(20 MW貫流式機組)首次啟動,水頭滿足機組空轉要求,逐步增加導葉開度,機組開始轉動,但導葉開度達到80%,機組仍未達到額定轉速,機組導葉與槳葉已進入協聯,同時,流道發出連續劇烈爆破聲,試驗人員迅速關閉導葉停機。
檢查發現槳葉位移傳感器拉線松動,導致調速器采集到的槳葉開度數值與槳葉實際開度不一致,致使開機過程中槳葉無法達到空載開度,同時使得導葉和槳葉協聯關系發生錯誤,機組無法達到額定轉速。
某水電站1號水輪機導葉采用分段關閉,分段關閉閥由安裝在接力器推拉桿上的楔形板觸發動作,分段關閉的拐點設置在55%導葉開度左右。機組滿負荷運行,導葉開度達到69%,當甩100%負荷試驗時,楔形板已觸發,而分段關閉閥未動作,導葉以快關速率直接關閉。拆開分段關閉閥檢查,發現閥體內殘存較多粉末鐵屑,造成閥芯卡塞,致使兩段關閉閥拒動。經清理后組裝,分段關閉閥動作正常。
水電新機組安裝過程中,由于工藝要求不嚴格,設備、管道清掃不徹底,主配壓閥、事故配壓閥、分段關閉閥等卡塞的現象時有發生。安裝單位應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施工,嚴把質量關,以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安裝質量帶來的問題,首先要靠安裝階段安裝單位技術員自查;其次,調試人員在無水調試階段通過復查、靜態試驗等方法,將問題解決在有水調試之前;最后在有水調試階段,通過啟動試驗,進一步檢驗機組是否還存在問題。對于安裝的問題,應盡量解決在無水調試階段,避免帶入有水調試,造成設備損毀。作為調試人員,在設備安裝完成后,應及時進行復查,尤其是對經常可能發生的、比較隱蔽的設備安裝缺陷要重點檢查。
對于新建水電機組來說,設計的重大問題應在設計聯絡會時被提出和解決,但在新機組調試過程中仍會發現各種影響機組正確、安全、穩定運行的問題。大部分設計問題在無水調試階段會被發現并解決,但也有部分問題只有在有水調試階段或機組運行后才會暴露出來。
(1)調速器緊急停機按鈕不觸發監控緊急停機流程。某貫流式機組調速器電柜/機柜緊急停機按鈕動作,僅觸發緊急停機電磁閥動作及調速器關閉導葉,而不能觸發監控緊急停機流程,造成緊急停機事故條件項發生后事故配壓閥,GCB等設備不能立即動作。
調速器按鈕僅觸發緊急停機電磁閥并關閉導葉,而不觸發監控停機流程,無法緊急停止機組的其他系統及設備,給機組安全帶來隱患。增加調速器緊急停機按鈕觸發監控停機流程的硬接線回路,經過無水和有水階段試驗驗證,保護動作正確。
(2)事故配壓閥未設計復歸指令。某水電站混流式機組,監控系統緊急停機流程觸發事故配壓閥動作,其閥芯離開工作位置,致使操作油遮斷,而無法遠方復歸。該機組事故配壓閥的電磁閥為兩位四通雙電控電磁閥,設計院只設計電磁閥投入指令,而未設計電磁閥復歸指令。需增加監控系統遠方復歸事故配壓閥電磁閥指令硬接線回路,并將該指令集成在監控遠方復歸按鈕命令中,使操作員在監控畫面可遠方復歸事故配壓閥。
(3)發電機保護用電壓互感器選擇不合理。某軸流轉漿式機組無水調試期間,調試人員在檢查電壓互感器銘牌配置時,發現發電機出口10 kV母線上4組電壓互感器銘牌變比不一致,PT1銘牌變比為10 kV/100 V,PT2~PT4銘牌變比為10.5 kV/100 V,并且PT1和PT2電壓分別接入雙重配置的發電機保護A柜和B柜,不利于保護定值整定及保護運行的管理。
(4)發電機上導瓦燒損。某水電站I級站和II級站的1號機組(懸式混流式機組)首次啟動,穩定在額定轉速空轉運行半小時后,發電機上導瓦溫突升,被迫停機檢查,發現上導軸瓦燒損嚴重,鎢金瓦面有擠壓脫落現象。
經分析,造成這次上導瓦燒損的原因主要為:①推力頭甩油孔(如圖6所示)直徑設計過小,機組運行中出油量不夠,不能產生足夠的動能強迫循環,致使上郵箱的溫度快速升高。②由于上導瓦底部絕緣板與推力頭外圓間隙過大,致使上、下油箱不能完全封閉,上油箱熱油未經過回油管進入下油箱的冷卻器進行冷卻并有效循環,而直接通過間隙進入下油箱頂部,再被甩油孔吸入參與上導軸承潤滑及冷卻,致使上導溫度迅速上升。

圖6 某機組上機架裝配略圖
將推力頭圓周分布的12個直徑16 mm的甩油孔擴大為直徑22 mm,使其面積增大近一倍;重新制作上導瓦底部絕緣板,減小其與推力頭之間的間隙,不超過2 mm。按以上方案處理后,機組運行正常,上導瓦溫度下降并保持在35 ℃左右。該問題是由于主機設計時,未全面計算分析上導潤滑油系統的冷卻效果及油循環系統回路,造成燒瓦的損失,并耽誤了機組的投運工期。
(5)一次調頻功率變化異常。某水電廠1號機組一次調頻試驗過程中,當頻率階躍信號撤銷后,功率的變化速率發生明顯異常,如圖7所示。

圖7 一次調頻功率變化異常
經分析,由于調速器開度模式下監控功率調節程序設計不合理,導致監控功率調節與一次調頻形成反調。從LCU程序中取消監控功率調節器連續調節功能,功率死區設置為±2 MW,當功率設定值與實際值偏差進入該死區后,達到調節目標,功率調節器自動退出調節。
程序修改之后進行試驗,試驗結果滿足一次調頻動作要求,如圖8所示。

圖8 一次調頻功率變化正常
(6)機組甩負荷引發緊急停機。某燈泡貫流式機組在甩25%額定負荷試驗過程中,觸發了 LCU中“115%額定轉速+主配拒動”的條件,機組緊急停機流程啟動,機組非正常停機,本次甩負荷試驗失敗。
機組甩負荷過程中導葉的動作規律,一般由調速器生產廠家提前預設的調速器控制邏輯決定。本機組甩25%額定負荷過程如圖9所示,甩負荷后機組轉速迅速上升,導葉快速關閉至預設開度,等待轉速下降至設定值,故出現圖中所示的導葉停頓區間。此區間內主配壓閥行程不變,所以發主配拒動信號至LCU,此時機組轉速大于115%額定轉速, LCU啟動了緊急停機流程停機。本次非正常停機主要是由于“主配拒動”信號邏輯不完善所致。修改“主配拒動”信號邏輯為:轉速上升過程中,主配壓閥行程不變時,發“主配拒動”信號,轉速不變或下降過程中,即使主配壓閥行程不變,也不發“主配拒動”信號。邏輯修改后,機組甩負荷試驗正常。

圖9 機組甩負荷各參數變化趨勢圖
(7)設計問題的處理措施。水電機組設 計帶來的現場問題,涉及設計院設計與設備廠家設計配合問題、系統功能是否完善問題、設計本身是否滿足規范要求的問題、主/輔設備本身設計問題等等,有些問題可以在調試階段發現并解決,有些問題則要在機組運行過程中才能暴露出來。對于設計問題,一方面,調試單位應盡早介入工程,參與方案的討論及圖紙的審查。另一方面,在工程現場施工、調試過程中,調試人員既要尊重設計,也要勇于質疑設計,不能盲目迷信。對于可能存在的設計問題,應及時與業主、監理及現場設計工地代表溝通,同時應分析原因并給出解決處理的建議。
本文介紹了作者近年來在水電機組調試過程中常見的調試整定問題、試驗操作問題、安裝質量問題及設計問題一些實際案例,分析了不同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問題的處理措施。水電機組調試中出現的問題,看似紛亂無章,且有偶然性,其實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在實際的調試工作中,應從眾多的現場問題中總結規律、汲取經驗教訓,對于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防范及處理措施,防止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
[1] DL/T507-2014,水輪發電機組啟動試驗規程[S].
[2] DL/T827-2014,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啟動試驗規程[S].
[3] DL/T1245-2013,水輪機調節系統并網運行技術導則[S].
[4] 中國南方電網自動發電控制(AGC)技術規范[S].
[5] 魏守平.水輪機調節[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