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瑜 徐銘 李大洪
摘 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在于創新型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素質、強技能、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主要基礎力量,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培養和激發高職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培養和塑造其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都是大有裨益。高職校園文化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地方性、開放性等特征,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精神、物質、制度和行為內涵。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人才;校園文化;特征;內涵
中圖分類號:C961;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6-0005-02
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首要的戰略任務。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大批高端技能創新型專門人才的培養和造就依賴于合格的高等職業教育。
一、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具有特定的內涵
經過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逐漸形成了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強化學生全面素質教育,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再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的職業教育模式。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所培養和造就的創新人才表現有下列基本特征:
(1)職業性。高職教育是一種“技術教育”,它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它既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培養的理論型、學科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單純技能型人才。它是以提高職業技術水平為目的,以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開發教學計劃,在對職業崗位群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明確學生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進而組織實施相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
(2)高素質。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所需的高級應用性專門人才。高職教育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更應該重視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培養和實踐,要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新素質、社會交往與合作素質、身心素質等得到全面和有效提升。
(3)強技能。高職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千百萬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教育鮮明的職業性和實踐性,要求學生在具備必要理論知識的同時有較強的專業技能;要求以能力為本位,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高職院校必須在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突出辦學特色,實施以行業為先導、能力為基礎、學業為中心的新教學模式,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培訓,才能圓滿完成其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行業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4)善創新。創新人才應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等幾方面的素質。創新精神是指一種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精神,是一種不盲從權威、不畏懼世俗的精神,是一種在質疑與挑戰中發展的心理習慣,主要包括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好奇心,求知欲,求實精神,探索精神、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創新思維是一種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通過突破慣常的思維模式,不僅能揭示事物的本質,還能揭示出新的、建設性的設想和意見;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創新人格是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方法論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等眾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包括追求科學真理的熱情、求真務實的學術態度、敢為天下先的勇氣、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意識。
(5)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創新人才,應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適應企業行業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加強專業、課程改革與建設,強化實驗、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人文綜合素質訓練等途徑來培養高職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
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育人環境中以師生為主體、以提高師生素質為目標,與社會和時代相關的,具有校園特色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環境。校園文化是校園之魂,寬松、和諧、開放、自由的校園文化環境,能使人的個性充分得到張揚,有利于激發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陶冶情操、砥礪德行、磨煉意志的作用,并逐步內化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創新人才是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和培養的,良好的校園文化在創新人才培養中具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塑造作用,是樹立創新理念、養成創新素質、確立創新價值、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基地。校園文化發展與建設的過程,就是不斷創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模式,不斷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
高職院校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強技能、善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專門人才的搖籃。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緊緊圍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特點,并將職業特征、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態度、職業道德以及職業所需的人文素養等“職業性”素質有機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的協調發展,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精神和職業人格,這既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所在。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豐富的內涵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培養高職人才的道德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人文精神等等。高職院校應適應現實社會和企業的需要,在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建設,把價值標準、道德準則、職業操守和優秀的企業文化引進校園建設。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內涵是指高職院校為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與辦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校各部門協調配合,在校內外各種文化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風格,一種校園精神與環境及所創造的校園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總和。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
(1)精神文化內涵。它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主要包括人才培養目標、校本精神、校風教風學風等三個方面。所謂“人才培養目標”,就是高職院校發展的戰略指南,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振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社會滿意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以鎮江高專為例,學校在辦學實踐中,形成了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既能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崗位需要(滿足學生就業謀生或生存需要),又能適應未來職業變化需要的高素質、強技能、善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高等職業技術適應性、應用型人才(滿足人的發展和整個職業生涯的需要)。所謂“校本精神”,就是在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由全體師生員工原創的、帶有濃厚本校特色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鎮江高專重視挖掘和弘揚該校丹陽校區的創始人呂鳳子先生的“正則”教育思想和“愛無涯、美無極”的道德觀,“成人、完人”的人才觀,“尊異成異”的教學觀以及“和諧、和美”的育人環境觀等,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學校聚八方智慧,舉全校之力,在近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長期孕育積淀、凝練提升而成的“團結一心,知難而進,奮力作為,追求卓越”的鎮江高專精神,成為全校廣大師生最為核心的、高度抽象的價值追求和品格特征。所謂“校風”,就是學校廣大師生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和趨向;所謂“教風”,就是指教師的教育觀念、品德修養、教學風貌、治學態度、科研意識和教書育人表現,優良教風主要表現為教師堅持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關愛學生,嚴謹治學,潛心執教,為人師表,善于創造,精心育人之風;所謂“學風”,就是指學生集體及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帶有傾向性的、穩定的態度和行為。鎮江高專踐行“正則格致”的校訓,弘揚“務實創新”的校風、“嚴謹至愛”的教風和“勤學篤行”的學風,確立了現代辦學理念,以人為本,開放創新,質量至上,知行合一,和諧發展,它是該校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集中體現,可以直觀和有效地反映出學校的主要精神狀態、基本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校園精神文化中人才培養目標是統領,校本精神是靈魂,校風教風學風是基本保證,三者在內容與形式上和諧統一,相輔相成。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會把他律內化成主體的自律和自覺,激發出廣大師生的求知欲望,并逐步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從而塑造優良的創新人格。
(2)物質文化內涵。它是校園文化的基石,是學校各種客觀實體存在的總和,包括環境文化、設施文化和方式文化等。校園環境文化主要是指校容校貌,要“讓校園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要讓學生視線所及之處,無不帶有教育性,以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愫,起到怡情勵志的效果。設施文化主要是指行政裝備、教學儀器設備設施。方式文化主要是各類認知文化的載體。高職院校校園物質文化要能反映出學校的教育理念、辦學宗旨、精神價值和審美意識,要能體現出職業文化氛圍和技能特色,主動融入地域、區域文化和優秀企業文化,要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備設施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積極構建融理論教學、實踐訓練、技能考核、技術服務和生產為一體的教學做一體化專業教室,共享或自建校內外實踐基地,聘請企事業單位一線技術骨干來校兼職授課和指導實驗實訓,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進入企事業單位參加掛職鍛煉,切實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
(3)制度文化內涵。它是校園文化活動的準則和保障,主要是指高職院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思想和觀念,以及在這種思想和觀念指導下制定的具體的管理體制、管理模式、校紀校規、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各項規章制度的綜合體,包括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管理體制、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等。高職院校需要加強教學做一體化、產學研結合、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等體制機制建設的力度和效度。
(4)行為文化內涵。建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需形成多元的學校文化群體,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設計多彩的校園文化表現形式,打造倡導職業行為規范、體現職業特點的高職院校校園行為文化,對于引導師生行為,尤其是培養學生符合行業道德要求的行為規范,如誠信、敬業、務實、合作、守紀等影響深遠。積極倡導校園實踐文化、實習文化、禮儀文化,著力打造校園活動文化品牌對師生行為影響深遠。鎮江高專自1992年三校合并組建以來,每年都要開展校園文化月技能月活動,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20屆,校園文化月技能月活動已經成為該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線。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積極弘揚呂鳳子先生的“愛與美”精神,營造特色鮮明、積極健康、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氛圍,展示全校全面素質教育的成果,推進創新人才建設。
參考文獻:
[1]蔡建國,王青.對高職“技能型創新人才”培養教學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0(26).
[2]李友清.高職高專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楊國祥.論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0(02).
[4]汪子為.校園文化與創造力的培養[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