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蒙山
摘 要:高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學模式和方法陳舊、專業特色不明顯、人才培養模式思路狹窄、教學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因此,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課堂教學、強化實踐教學等。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培養;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C961;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6-0018-01
一、創新型人才的含義及其特征
所謂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也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質特征包括: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以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為中心的自由發展個性、積極的人生價值取向和崇高的獻身精神、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國際視野、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等六個方面。創新型人才一般都具有鮮明的個體獨立性,同時,又具有素質的完整性和知識的連續性。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是創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兩個關鍵特征。所謂創新人格(含創新精神)是指個體非智力因素方面應該具備的素質,是創新人才的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理想和信仰等方面綜合內化而形成的全面發展的現代人格,包括創新精神和創新的人格特質。創新能力,主要是指個體的智力因素,主要表現在: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想象能力、敏銳的問題意識、合理的知識結構等方面。
二、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大眾化階段的高等教育在謀求數量增長的同時,更要重視質量建設,而我國高校是否具有創新性,能否培養出創新型人才,是衡量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我國高校一些專業的設置、課程安排及教學內容,仍保留著計劃經濟的色彩,與社會對此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脫節,與社會崗位對專業知識、技能要求不相符,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度大。二是教學模式和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和方法不能適應創新型、實踐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重專業教育輕全面發展的現象嚴重。三是專業特色不明顯。一些專業人才的專業特色不明顯,在培養方案設計和培養過程中缺乏對“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畢業生缺乏差異化競爭力。四是人才培養模式思路狹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系統性和有機性,將人才培養混同“課堂教學”,忽視了管理與服務綜合育人效應,忽視對人才的全面、系統培養。五是教學安排不合理。必修課多,選修課少公共基礎課多,專業基礎課少。課程設計缺乏特色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專業模塊不清晰。
三、我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改進措施
(1)轉變教育觀念。我國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大學生畢業面臨的選擇是就業、考研、出國,這使得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往往局限于研究型或應用型,整個社會和家庭缺乏對孩子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的培養教育。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后,主要特征表現在社會對高等教育需求多樣化、高等教育類型多樣化、辦學主體多樣化、教育目標和培養方式多樣化。因此,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規格、學術取向與標準、課程選擇與組織、教學方式與方法、辦學體制與管理體制等來規范大眾化高等教育。要從創新型國家戰略實施的高度,認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當前,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教育需求日益凸顯。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是我們確保教育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高等教育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構建以人為本培養模式。應依照個體差異性,同時面向國家、企業需要,探索并建立學分制、輔修制、雙學士學位制、轉專業制度等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3)改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教師要更新教學內容,多開設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課程,如實踐能力課、科研能力課、創新能力課和人際交往課等。師生互相探索新型教學形式,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課堂,把學生帶到工廠等,在全真的環境中進行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4)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有針對性地建立學生專業實踐基地。一是選擇自然條件好、設備先進、技術水平高、技術力強的企業作為學生的實踐基礎。二是搞好校內實踐基地建設,讓學生在全仿真的實際環境中開展學習,培養動手能力。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建立創新實驗室,選拔優秀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就進入專業研究室進行科學研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取某一個問題開展研究。對學生研究成果不完善的地方,不要求全責備,而應鼓勵其不斷地完善。對優秀研究成果要給予獎勵,并在廣大師生中大力宣傳和表彰,使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就養成探究問題的習慣。
同時,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參加全國乃至國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學科的比賽及軟件設計比賽、機器人設計大賽、航模比賽等。在校內舉辦各種知識技能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能力。開展校園社團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許青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3).
[2]吳寶貴.關于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層次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