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
谷歌研發的人工智能(AI)AlphaGo連續兩日擊敗韓國棋手李世石,實現了“數據壓倒人類直觀的歷史性對局”。業內認為,這場人機大戰令人工智能早熟十年,或能引領新一輪產業創新與變革的到來。
人機大戰:讓人工智能早熟十年
1989年,國象大師卡斯帕羅夫2比0戰勝超級計算機“深思”。八年后的1997年,卡斯帕羅夫以一勝二負三和的戰績不敵超級電腦“深藍”。2004年,國象特級大師諸宸執黑負于超級筆記本電腦“紫光之星”。2006年,徐天紅、柳大華等五位中國象棋高手不敵超級計算機浪潮“天梭”。
但沒有哪一場人機大戰比目前這一次更受關注。谷歌研發的人工智能(AI)AlphaGo連續兩日擊敗韓國棋手李世石,實現了“數據壓倒人類直觀的歷史性對局”。
人機大戰中的AlphaGo是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開發的智能系統。其定位是利用模仿人類整理信息的方式由電腦自動作出判斷并進行學習的“深度學習”軟件。簡單來說,它會“自己學習”,可以在一個月內完成人類需要1000年才能做完的100萬次對弈。
去年10月,AlphaGo戰勝了歐洲圍棋冠軍職業二段樊麾,4個多月過去了,它已經進行了超過3000萬局的訓練。最近戰勝了李世石的中國棋手柯潔,看了AlphaGo和樊麾的棋譜后曾說“下得什么玩意”,而現在他的評價是AlphaGo實力遠超想象,他的勝算大概六成。
讓頂尖棋手和網民刮目相看的,估計就是AlphaGo快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完善能力。AlphaGo首局戰勝李世石后,樊麾如釋重負,稱終于有人開始理解他的感受。如果AlphaGo此番5局大勝圍棋九段李世石,那李世石的委屈估計要靠人工智能另一個有里程碑的進步來化解了。
人機大戰的另一面是“人工智能威脅論”。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表示,“我們現在擔憂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就如同兩百年前擔心要是以后飛機墜毀了怎么辦一樣。我們要認識到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車禍的發生,而且人工智能系統甚至能夠幫我們診斷疾病,所以因為擔心安全性而阻礙人工智能的進步可能是最糟糕的選擇,因為我們本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讓世界更美好。”
不過,谷歌人工智能連續兩天打敗韓國圍棋高手,還是把默默無聞的人工智能概念股推向了風口浪尖,昨天人工智能概念股領漲兩市。3月10日早盤,A股人工智能概念股上漲,收盤后數據顯示,科大智能、大橡塑、遠大智能漲停,泰爾重工、寶德股份等漲幅超5%,勁拓股份、埃斯頓等漲幅也逾4%。科大訊飛等逆勢上漲。
數據顯示,多只人工智能概念股10日均現大單流入,其中,兩只漲停股科大智能和遠大智能超大單凈流入分別達5659.59萬元、5462.39萬元。
或許未來,人們會與機器人一起工作,IQ將成為一種服務并形成網絡效應。但目前人工智能不能幫我們炒股,因為股市并不完全是根據規律,“計算機不能進行預判,人也不能進行預判。”
機器人全產業鏈效應,將引發億萬元的藍海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不僅是民營航天領域的先鋒和電動汽車創新者,還是未來主義者。在AlphaGo獲勝后,馬克斯發布Twitter消息稱:“這一領域的專家原本認為人工智能還要再等10年才能實現這個目標。”
實際上,萬眾矚目的人機大戰正在催熱人工智能領域。
3月9日晚間,昆侖萬維公告宣布,擬以全資子公司香港昆侖萬維股份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出資300萬美元與其他方共同成立KunlunAI(昆侖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公司表示,本次投資人工智能領域,將進一步完善公司全球互聯網市場戰略布局。
早在1月15日,科大智能簽署了投資意向協議書,擬對靈至機器人增資3000萬元,將持有靈至機器人20%的股權。靈至機器人專注于服務機器人研究領域,在多模式機器人識別和智能交互領域擁有獨特技術優勢。2016-2018年,靈至機器人將完成醫護服務機器人、餐飲服務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和教育機器人等相關機器人中的六種產品的研發及定型推廣(包括機器人云平臺的開發)。人工智能的重大突破,將為公司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
愛建證券表示,建議從兩個維度選擇A股中人工智能相關標的,一是提供人工智能技術和設備的相關公司,二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和設備提供相關行業解決方案的相關公司。
政策的推動也有望在國內推出“人工智能”的新藍海。“十三五”規劃特別提到形成人機交互網絡空間,人工智能已上升至重要國家戰略,人機交互更加強調人工智能層面。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下一代的革命性技術,有望對現有產業形成極大變革。
據廣證恒生的數據顯示,2014年人工智能領域全球投資總額超過19億美元,同比增長超50%,受下游需求倒逼和上游技術成型推動,預計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90億元。由此,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內IT產業發展的焦點。
從人工智能涉及的產業鏈來看,機器人、無人機、工業4.0、O2O等都有望受益。海通證券短期看好容易在下游實現大規模商用化的人工智能技術,包括生物識別在安防、金融、VR等領域的應用,深度學習在無人駕駛輔助決策領域的應用等。
由于,人機大戰引發了深度學習應用的熱點討論。Venture Scanner通過追蹤分析855家人工智能領域公司,繪制出一張人工智能領域的蛋糕圖,這些公司橫跨計算機視覺、深度/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智慧機器人等13個品類,估值超過87萬億美金,而其中以深度學習的公司最多,有200多家。而在每個品類的融資額度上來看,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的公司也再次奪冠,備受投資者喜愛。
一座縣級市的機器人產業樣本
今年1月9日,由山東省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辦,諸城市政府和山東省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單位邁赫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高端論壇暨邁赫機器人智能化實驗室啟用儀式在諸城市舉行。在此之前,由邁赫機器人建設的機器人大世界也已經開門納客。
山東邁赫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本為一家為企業安裝廠房鋼結構的公司,人工智能的出現加速了其產業升級。邁赫公司副總經理于金偉介紹,“人口紅利消失后,機器人取代人工在一些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的環境下工作,既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也能提高產能。”其把“柔性化汽車車身總成焊接夾具”技術植入機器人內部,可由機器人“焊接工”在1到2分鐘內就能完成24種車型車身的焊接。與人工焊接相比,弧焊機器人對電流的控制將更加精確,生產效率可提高5到10倍,僅此一項科研成果就為企業創收1億元。
“我們有300多名高端科技人才組成的研發團隊,可針對生產實際設計自動化生產線、工藝流程,為客戶量身打造工業機器人應用及自動化裝備的完整解決方案。今后還要將機器人自動化業務領域延伸到食品、制藥等行業,市場前景廣闊。”于金偉說。
這只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一個縮影。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最新預測,2018年全球機器人銷售數量或將增加接近一倍至40萬,而中國將成為最大的驅動力,預估年復合增長率將達20%。
從政策扶持來看,未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也是不容小覷。為促進國內制造業升級,管理層已實施了一連串政策支持及開發國內機器人產業,包括中國制造2025計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地方縣市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
國元證券指出,繼面板、LED、半導體產業后,工業機器人產業將是中國進口替代政策的下個受惠者,系因中國的工業機器人需求仍有90%是由國外供貨商滿足,且中國政府積極打造國內工業機器人供應鏈。因此,中國政府將逐步提高國內工業機器人自給比例,進而幫助國內業者持續由國外供貨商手上搶下更多市占率。
鏈接
部分人工智能概念股
科大訊飛:公司旗下訊飛開放平臺作為全球首個開放的智能交互技術服務平臺,致力于為開發者打造一站式智能人機交互解決方案。用戶可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使用任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隨地享受訊飛開放平臺提供的“聽、說、讀、寫”等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服務。
江南化工:2015年7月份,公司同意與北京光年及北京光年股東俞志晨,楊釗等,另一增資方蘇州和玉簽訂《北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協議》,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5000萬元對北京光年以現金方式增資,投資完成后,公司持有北京光年注冊資本的12.62%。資料顯示,北京光年主要致力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語義理解和認知計算技術的研發和場景應用,研發圖靈機器人大腦云服務平臺,向第三方提供一體化、接入和使用門檻低的云端機器人大腦服務,使第三方產品快速擁有智能人機交互功能。
奧飛動漫:2016年1月,公司發布公告宣布投資5000萬元入股北京光年無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云端機器人大腦“圖靈機器人”的研發企業。同時公司召開“讓科技更溫暖”主題發布會,會上宣布啟動智能S計劃。計劃投入20億元研發包括智能機器人、可穿戴手表等智能終端,同時宣布了與法國藍蛙的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