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雁
摘要:如何在課程講解中將實際工作中VI系統設計的企業操作知識點以容易掌握和靈活生動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并能在實際應用時將相關知識貫穿于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實踐工作之中,是從事VI系統設計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高專;課程內容;VI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1-0164-01
高職平面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推廣項目化教學模式,已成為職業教育者著重推廣的一種教學方法。目前許多高職已將項目化課改納入所有課程體系中。在項目化改革中,本人嘗試將VI系統設計課程在授課內容進行了優化整合,取得一定成效。
現在職業高校一般都會開設VI系統設計課程這門課,該課程作為是計算機專業平面設計方向的核心必修課程,一般開設在第五學期,是一門綜合技能應用的課程。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大環境下,無論從教材還是實際授課來看,原來的VI課程都不適用我們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我們在VI系統設計課程教學中應著重注意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如何在課程講解中將實際工作中VI系統設計的企業操作知識點以容易掌握和靈活生動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并能在實際應用時將相關知識貫穿于學生的實際操作和實踐工作之中,是從事VI系統設計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結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和崗位能力要求,本文將探討將企業實際工作引入課堂,通過課程內容整合,幫助學生在VI系統設計課程學習中,在解決學生在傳統技能操作基礎上,進一步樹立“設計師”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調研、操作等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創新意識,是我們的主要思路。
1 課程內容優化整合的主要渠道
VI系統設計是計算機專業平面設計方向的綜合能力運用課程,前期學生已經掌握、融合了標志設計、字體設計、圖形設計、色彩設計、包裝設計、平面綜合設計等先修課程的知識點,該課程本人通過自己的企業了解與自身的教學實踐,發現存在著一些應該引起教學者重視與思考的問題。企業在進行VI系統設計時,基本不用網上的VI模板,而在現實教學中,大部分院校的教師還是局限在網上模板套用,與實際應用脫鉤。結合企業實踐,本人將課程高校VI課程內容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優化整合。
2 將《VI系統設計》課程自身優化整合
1)根據崗位面向、服務面相的需求合理選擇學生的研究方向與專業核心、專業方向課程,對課程體系進行有機整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觀念,由市場需求決定設計風格。加強校企合作教學在課堂教學的應用等,將企業專家評價引入課堂,強化學生在前期VI系統設計方面的企業基本應用的原創、表達、團隊合作等能力的培養。
2)根據考核表現形式建立行之有效的形成性考核標準和考核方案,應用到實際的學生教學工作之中,提升教學效果,建立有效地評價系統。
3)增加課外實訓基地,營造實踐學習的機會。
好的課程內容設計能幫助學生在職業化教學過程中體會真正的職業環境、了解真實職業工作崗位要求、專業技術在工作中的作用,能引導學生不斷自主學習,實現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崗位核心競爭能力的提升。本課程在教學中嘗試每一個子項目中都會結合校內工作室,讓學生學習企業的實際操作要求。例如企業邀請函的輸出打印,抽獎箱的設計等,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
3 《VI系統設計》課程與包裝設計課程優化整合
現代的VI設計更要準確地把握消費群體的脈搏。現代企業的包裝設計已經由單純通過新材料、新工藝來喚起人們的購買欲,提升到企業形象的多層次、多方位滲入。消費層次的多樣性及商品使用場合的多樣性,確定了企業包裝的多樣性,這些同樣是VI系統設計中理念識別系統所需要最先考慮,并做出策劃對其做出支撐的。在教學中應加強VI系統設計對包裝設計特性的指導作用。
4 《VI系統設計》課程與平面廣告設計課程整合
VI系統設計與平面廣告設計課程整合對平面廣告設計內容的定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平面廣告設計是企業形象設計及推廣的一部分,廣告設計具備了文化產業中綜合性特點,內容豐富,專業跨度大、影響范圍廣,和VI系統設計課程整合后對學生專業學習理論聯系實踐很有幫助。
最終,當專業知識樹再次呈現在學生面前,VI系統設計課程則是全面的從企業的經營理念到行為規范到產品的視覺識 (下轉第167頁)
(上接第164頁)
別有個全面的理解讓學生懂得了設計元素組合的意義,是學生從原來單純的VI操作技能知識,請入學生對消費者心理的把握、對宣傳公司的效益,對市場的把握有了更高的認識,這些課程的安排有機的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弛.CI-企業形象塑造[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5.
[2] 齊強.經營謀略[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
[3]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4] 符遠.現代標志設計與CIS設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