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云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跪射俑令人驚嘆:雖經兩千多年的歲月磨蝕,依然完整堅固、栩栩如生。何故?專家解讀,重要原因是跪射俑的姿勢低,其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構成穩定性極強的三角形支撐上體,這種姿勢使跪射俑在坑頂塌陷時,也能經受住考驗。觀跪射俑,讓人聯想深思:為人做官有道,當持這種“低姿勢”的負重品格。
姿勢,作為一種肢體語言,乃是一種態度表征,折射內心的觀念。有什么樣的修養、素質、品行,就有什么樣的姿勢。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自負傲物者,其姿勢低不了。修身克己、內斂謙遜、持重堅忍者,其姿勢高不了。低姿勢不是低三下四的卑躬屈膝,也不是低人一等的卑賤人格,更不是低頭哈腰的虛偽做作,而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人生修養和境界操守。對于為官從政而言,“低姿勢”才能走穩走好。
權力越大責任越重,責任越重擔子越沉。重負在肩,必須有“低”的特質,才能負重前行。唯其低調不彰的平民風格,故能贏得人心;唯有低平不躁的清純心境,才能淡泊明志;唯其低眉沉穩的踏實作風,方能成就事業。正如古人所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可以說,低姿勢是功成至道。
從古而今,放低身段、謙恭待下者,為的是登高望遠,海納百川,成其廣大。劉備屈膝求賢,三顧茅廬,連張飛也看不慣,但實現了政治抱負。藺相如大義為重,容讓廉頗,終于化內訌為“將相和”。唐宰相婁師德忍辱負重,即便遭人排擠,依然“恭勤接下,孜孜不怠”,為官終身守節,得以功名始終。古往今來以低姿勢為人處世者,最終全的是大局、守的是大義、成的是大業。
應當說,在正風反腐的高壓態勢之下,權力的“任性”大為收斂。但不能不看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些人很難發自內心地具備那種謙恭謹慎的低姿勢。有的人變著法兒想表現權力的傲慢,有的人一有機會就擺譜、擺官架子。甚至有的說:當官無權勢,算白當了;做官無好處,算白做了;為官無尊嚴,算白為了。歸根到底,唯有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才會有真正的低姿勢。
(摘自《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