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給定資料
1.目前農村一些地方只有民主選舉,缺少民主監督,更談不上民主管理。村務公開、民主理財、民主決策等管理措施流于形式,一些村官獨斷專行,我行我素,目無政策、法律。L縣劉家會村村主任任職期間,不依法照章辦事,在村民宅基地審批中不是統籌考慮,按需分配,而是誰有錢批給誰,“家族兄弟”優先批。結果造成全村20余戶村民無房,120余戶非法修建,他自己還在村子里非法占地建磚廠,村民怨聲載道,上訪不斷直至被查處。
2. 農村民主管理的缺失,使農村集體資金、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等方面,成了村干部違紀的高危區域。由于監督的缺失,在許多地方村務公開、村財民管鄉指導、財務集中核算、民主理財、民主決策等制度只是掛在墻上,沒有真正落到實處。L縣紀委書記說,最近他走訪了本縣的15個村,所有的村都設有村民議事會、民主理財小組,有組織,有人員,有制度,但這些機構基本沒有參與到村政決策、議事、監督中來,只是為應付上級檢查而設的空架子、虛位子。
3. L縣有20%以上的農村沒有認真執行財務定期公開制度,有的是有問才公開,沒問不公開或部分公開;有的是上級監督一陣子,下面公開一下子,不監督不公開,群眾反映強烈才公開,不反映不公開;有的村甚至搞假公開,沒有問題的公開,有問題的不公開;還有的村公開的形式亂、內容雜,沒有固定的公開場所和公開渠道,群眾無法監督。
4.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日常監督的缺失,使事前監督演變成事后懲處的怪圈,付出的代價是農村黨員干部違法違紀現象,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近年來,L縣查處的農村黨員干部案件占案件總數的62%。某村黨支部書記認為,目前新農村建設、扶貧工程搞得熱火朝天,如果缺乏有效防范和監管,少數素質低下的村干部會借此搞成自己的發財產業。
5. 不少農村落實民主監督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農民民主意識越來越高,表達民主的愿望越來越強;另一方面是在體制機制上,未能建立起充分表達這一愿望的有效平臺。由于村民代表大會及村民大會不能規范并適時召開,村民自治中制度不完善、機制不配套,再加上部分基層干部思想不民主、作風霸道等問題普遍存在,使各種矛盾不斷積聚,導致上訪較多,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作答要求
在我國,推進農村民主管理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對此,請你聯系“給定資料”就如何推進農村民主管理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舉措合理,內容充實,結構完整,1000字左右。
【高分答案】
推進農村民主管理:須雙管齊下
當前,農村民主管理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一些地方村官獨斷專行,作風霸道,目無政策和法律,違法亂紀;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民主決策只是掛在墻上,形同虛設;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機制不配套。
造成這些問題的關鍵因素就是缺乏有效的民主監督。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雙管齊下,一手抓村務公開,一手抓法律監督。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第一“管”:推行村務公開。公開是民主的主要實現形式,也是實現民主管理的前提。推行村務公開,一是公開要規范。制定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要符合法律法規、政策和上級有關規定,內容要具體,規定盡可能量化、細化,便于群眾理解和監督,避免原則性太強,執行可上可下,群眾無從監督的弊端。二是抓好財務管理。只有財務明白,村干部才能清白。村務公開的重點要放在財務公開和集體資產公開上,要管好賬、用好權,不斷規范財務管理,使賬目一筆筆都清楚、明白。三是建立村務公開責任制。村務公開不能搞形式、走過場,要長久地堅持下去,必須層層建立村務公開責任制。鄉鎮黨委對村務公開工作要負起領導和監督保證的責任,并積極做好村務公開的推進、完善和鞏固提高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推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納入干部考核范圍,作為評先進的依據,使村民委員會干部自覺地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
第二“管”:加強法律監督。推進農村民主管理,關鍵是完善民主的法律監督機制。實踐證明,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村民選舉出來的村委會必須接受群眾的監督。民主監督不具有強制性,只有通過專門機關的法律監督才能起作用。要運用法律的手段,對民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進行監督,糾正違法違規行為,追究法律責任。民主管理必須靠法律監督,法律監督是民主管理的保障。推進民主管理必須加強法律監督,將民主監督納入法制化軌道,通過法律的權威和強制力推進農村民主管理,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
村務公開是民主監督的好形式,法律監督是民主管理的有效手段。只有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直接涉及群眾利益、群眾普遍關心的大事向群眾公開,才能保障群眾行使有效的民主監督權利,確保村干部依法行使職權,進而才能從根本上推動農村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
【借鑒之處】
文章開頭,直擊問題,起筆指出存在問題,列出問題表現,闡述問題根源,引出解決方略(也就是觀點)。這種寥寥數筆由問題引出論題和觀點的寫法,值得借鑒。論述主體部分分兩塊,按照第一“管”、第二“管”分段,扣應標題的“雙管齊下”,使層次清晰、相互照應。每部分的結構,都是先闡述為什么實行這一“管”,作必要性論述,接著論述怎么樣做,舉措詳實、科學合理,論述深刻,申明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的結尾,將村務公開和法律監督結合起來,深入論述,并且在最后一句將論題上升到農村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的高度,在升華論題中而嘎然終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