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愚
路人發現路邊有堆泥土散發出芬芳的香氣,便把這堆土帶回家了,沒想到他家因此而香氣滿室。
路人好奇而又驚訝地問這堆土:“你是從大城市來的珍寶嗎?還是一種稀有的香料,或是價格昂貴的材料?”
泥土說:“我什么也不是,我只是一堆普通的泥土而已。”
路人又問:“那你濃郁的香味是從哪兒來的呢?”
泥土答:“我曾在玫瑰園里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僅此而已。”
泥土因為靠近玫瑰,吸引了它的芬芳,從而也能散發出芬芳的香氣,給別人帶來玫瑰的香味。其實,我們人也一樣,和什么樣的人相處,久而久之,就會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謂的“臭味相投”就是這么來的。
在一個題為“創造財富”的論壇上,一位發言人給現場聽眾做了這樣一個小測試,他說:“請大家拿出一張紙,寫下和你相處時間最多的6個人,也可以說是與你關系最親密的6個朋友。記下他們的月收入,然后算出他們月收入的平均數,這個平均值便能反映你個人月收入的多少。”測試的結果讓所有人都驚訝不已。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國人也有句諺語:“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時時勤于思考。”這句話所說的其實是同一個道理:朋友的影響非常之大,大到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改變你的一生。
你能走多遠,在于你與誰同學同行。如果你想展翅高飛,那么請你多與雄鷹為伍,并成為其中的一員;如果你成天和小雞混在一起,那么你就不大可能高飛。
曾經有人采訪過比爾·蓋茨成功的秘訣,他說:“因為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為我工作。”陳安之的“超級成功學”也有提到:先為成功的人工作,再與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讓成功的人為你工作。
你與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來。猶太經典《塔木德》里有句話: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學會嗷叫。同樣,和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他們良好的影響。與一個注定要成為億萬富翁的人交往,你怎么可能成為一個窮人呢?
德國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在實驗中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親后面,但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動物,比如一條狗、一只貓或一個玩具鵝,它會主動地跟隨其后。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只小鵝形成對某一物體的跟隨反應,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對其他動物的跟隨反應了。這種跟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小鵝只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這種現象后來被另一位德國行為學家洛倫茲稱為“印刻效應”。“印刻效應”在人類的世界里其實也并不少見。
經常與酗酒、賭博的人廝混,你不可能進取;經常與鉆研的人為伴,你不會踏實;經常與牢騷滿腹的人對話,你就會變得牢騷滿腹;經常與滿腦“錢”字的人交往,你就會淪為唯利是圖、見財起意、見利忘義之輩。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朋友,就預示著什么樣的未來。如果你的朋友是積極向上的人,你就可能成為積極向上的人。假如你希望更好的話,你的朋友一定比你優秀,因為只有他們可以給你提供成功的經驗。假如你老是跟同樣的人做同樣的事,你的成長顯然是有限的。
人是一種圈子動物,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際圈子。大家的區別在于:有的人圈子小,有的人圈子大;有的人圈子能量高,有的人圈子能量低;有的人會經營圈子,有的人不會經營圈子;有的人依靠圈子左右逢源、飛黃騰達,有的人脫離圈子捉襟見肘、一事無成。
無論你的圈子有多大,真正影響你、驅動你、左右你的一般不會超過八九個,甚至更少,通常情況只有三四個人。你每天的心情是好是壞,往往也只跟這幾個人有關,你的圈子一般是被這幾個人所限定的。
因此,和什么樣的人交朋友,和什么樣的人形成勢力范圍,又和什么樣的人組成圈子,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嚴肅認真地考慮和對待的問題,甚至會是你終身最大的一件事。你這輩子是走運還是背興,常常會與他們相關聯。
如果你最親近的朋友是高級主管,那你們在一起時所談論的主要話題一定是有關管理和經營的;如果你最親近的朋友是普通職員,那么你們在一起時談論的主要話題一定是關于如何工作的;如果你最親近的朋友是房地產商,那你們在一起時所談論的主要話題一定是與房地產有關的……
人際關系也是生產力,朋友決定人生,而圈子決定你的未來。
(摘自《啟迪與智慧》)